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9篇 |
免费 | 109篇 |
国内免费 | 637篇 |
专业分类
16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目的比较三种柱径的分子筛G-50凝胶层析柱分离东亚钳蝎蝎毒的柱效;并对分离所得组分作MTT(酶反应比色法)抗肿瘤活性作用研究,为从中研制和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癌特效药筛选出目标组分。方法(1)采用三种规格的分子筛层析柱分离蝎毒;(2)HPLC色谱分析比较各组分的指纹图谱;(3)MTT法观察不同浓度(1、10、100mg/L)的蝎毒及其组分对四种肿瘤细胞(HL-60、A549、K562/ADR、K562/S等)的毒性作用。结果经过分子筛柱层析,可从蝎毒(Scorpion venom,SV)获取三个组分SVⅠ、SVⅡ、SVⅢ;经HPLC色谱分析,各组分明显含有四种以上单体成分;MTT法研究表明,SVⅡ对四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原毒强,剂量-效应关系较好,而SVⅠ、SVⅢ对四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1)利用大柱径的层析柱分离蝎毒的柱效较高;(2)组分SVⅡ是蝎毒抗癌的目标组分,且其对耐药细胞株(K562/ADR)的抑制作用比阳性对照组强,有待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筛选出色谱纯的抗癌活性成分(多肽单体)。 相似文献
102.
普通小麦与瓦维洛夫山羊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育性的细胞学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重复授粉和75μg.g^-1GA3处理,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T.aestium)与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vilovii)RM0286,RM0291 2个组合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育性,期间表现出较高的可酱性,杂匀结实率分别39.84%和41.22%,杂种F1植株具有双亲的形态特征,并表现出强的生活力。通过对F1植株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紊乱 相似文献
103.
烟草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Fabricius)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烟草甲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9个亚节组成;在触角上共观察到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锥形感器Ⅲ、锥形感器Ⅳ、钟形感器、B hm氏鬃毛和球状感器9种感器类型,其中锥形感器Ⅳ、钟形感器、B hm氏鬃毛和球状感器为新发现的烟草甲触角感器。此外,还讨论感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了绝对定量PCR和热不均一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检测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并利用旁侧PCR(Junction PCR)对整合位点进行确定,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整合位点的纯合性.结果表明,绝对定量PCR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标准曲线为:log2N (拷贝数) =-0.935 4ΔCt + 3.411 6 (R2=0.997 4,P < 0.001),两只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0.85 ± 1.77和18.87 ± 1.34;TAIL-PCR能成功地克隆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得到25条特异性条带,经BLAST比对,共获得TgInS1 (1 440 bp)、TgInS2 (1 263 bp)和TgInS3 (1 861 bp) 3个整合位点.以整合位点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引发Junction PCR,得到预计大小的特异性片段,确定了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序列的准确性.采用整合位点5′上游和3′下游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进行Junction PCR,在两只转基因猪中都得到与野生型猪一致的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表明我们获得的转基因猪都为整合位点杂合子.初步建立了绝对定量PCR和TAIL-PCR对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检测的体系,为今后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猪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甲真菌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7例,病甲75个)采用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对照组(36例,病甲87个)单纯使用激光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6个月后随访评估。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观察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总的临床有效率(74.67%)高于对照组(63.22%),3种临床类型在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近端甲下型(PSO)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9≤SCIO≤15时,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9≤SCIO≤15的甲真菌病患者,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06.
蓝藻分子遗传学又十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蓝藻是一类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又称蓝细菌,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种类型的水环境和一些陆生环境,是海洋和内陆水体中最重要的原初生产者.蓝藻分子遗传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奠定基础,在许多方面借鉴其他类群微生物分子遗传学业已发展的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诸多成绩1,但总体上处于开拓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建立基因转移系统,筛选突变株,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等.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被鉴别基因数量的增加和更有效的研究方法的引入,蓝藻生物学已经能够着眼于整个基因调控途径或调控网络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7.
10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雏鸡死亡,蛋鸡产蛋量和蛋品质下降,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养禽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IBV是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第三群的典型代表种[1]。其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全长约27.6kb[2]。IBV S蛋白形成病毒表面的纤突结构,翻译后的前体蛋白在跨膜时被… 相似文献
109.
鸡血清与卵黄中抗中华眼镜蛇毒IgY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特异性IgY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方法用眼镜蛇毒原毒免疫产蛋母鸡,ELISA定期检测卵黄中的抗体效价变化,小鼠体外中和实验检测其生物活性。第1次免疫40周后,眼镜蛇毒攻击已免疫母鸡,检测攻击前后鸡血清中抗体效价变化情况,未经眼镜蛇毒免疫的母鸡作阴性对照。结果经免疫后第7天蛋黄中即可检测到抗体,经多次加强免疫,40周时蛋黄中还能保持高效价的抗体,通过分离纯化,此抗体可保护实验小鼠免受4 LD50眼镜蛇毒的攻击;同时,鸡血清中也保留着较高效价的抗体,可中和4 LD50以上的眼镜蛇毒。结论用眼镜蛇毒免疫鸡,经多次加强免疫,卵黄和鸡血清中可持久保持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初步检测此抗体可中和4 LD50的蛇毒。 相似文献
110.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长期生长在CO2浓度不断升高的环境中,其结构和功能都将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同时也表现在植物的地下部分(根系),尤其是细根的长度、直径、产量、周转以及根与枝的分配模式等方面。植物根系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碳动态及土壤中碳库的变化。目前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根系动态影响的研究报道主要包括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根系结构(直径、分枝、长度、数量等)和根系生理(周转率、产量、碳分配模式等)的影响2个方面。目前,该领域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对植物根系内部的调控机制,以及由其引起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变化的了解较少;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根系周转升高还是降低。今后应加强研究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根系的周转变化和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变化,CO2浓度升高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根系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升高CO2浓度对根系影响的对比研究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