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酒精诱导突触发生期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骆嘉  柯尊记 《生命科学》2008,20(1):111-115
在突触发生时期,酒精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可能是胎儿酒精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之一。酒精可能通过增加自由基的产生,影响神经递质受体的功能、干扰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激活内源性的细胞凋亡信号途径等分子机制,促进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元凋亡。酒精影响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抑制蛋白质合成。新近的研究显示,双链RNA激活的蛋白激酶介导酒精引起的蛋白翻译受阻和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622.
红豆杉植株紫杉醇含量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的因素较多。为了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国内外已开展大量研究,其中多数是以天然红豆杉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不同种类、树龄、器官、物候期、生长环境等因子对天然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均有影响。本文综述了影响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各种因子,并对紫杉醇测定方法、天然红豆杉与人工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以及红豆杉中其它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23.
 应用方差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合成分析,研究了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轮中 随方位的分布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探讨了这种分布特征的年际差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树轮 值有显著方位差异和年际变化,不同方位的差异可以用4个基本角分布型表示,其中一型表示各方位 C比多年平均值偏大,其中北(N)、西(W)、西南(SW)、南(S)较平均值偏大约0.5,而其余4个方位偏大不到0.2;二型各方位也较多年平均值偏大,但各方位差异不大,除N方位较小外,其余均在0.2~0.4之间。三型为各方位 较平均状况偏小,其中西北(NW)、东北(NE)方位约偏小0.4,其余方位偏小0.2~0.3。四型表现为NE、东(E)、东南(SE)与平均状况一致,西北(NW)方位较平均状况偏大约0.1,N方位偏小0.2,其余3个方位则偏小约0.3。而其年际变化既可用这4个角分布型的更替表示,也可以用第一、二主成分表示。 的第一主成分与前一年8~12月降水量负相关,与当年1~3月降水正相关。第二主成分与前一年8月至当年1月的6个月平均气温正相关。不同的角分布型与不同的气候状态相联系。一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少、R1~3多、T3~7低并且T8~1高;二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少、R1~3多、T3~7低并且T8~1低;三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多、R1~3少、T3~7高并且T8~1高;四型出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R8~12多、R1~3少、T3~7高并且T8~1低。可见角分布型的差异可能包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因此同时利用树轮整体平均 值的序列和角分布型序列来重建历史气候,可以得到更多的历史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24.
在20℃条件下,采用相对饱和度为80%的(NH4)2SO4一步盐析并经低温冷冻干燥12h得到鞘磷脂合成酶粗酶粉后,采用体外酶促反应并结合HPLC法检测鞘磷脂合成酶的含量。  相似文献   
625.
七子花幼苗光合特性的温度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七子花苗期光合特性的温度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为26-30℃。在19-40℃之间,暗呼吸速率与温度呈乘幂关系。蒸膳速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2)饱和光强,表观量子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在29℃时最高,在39℃时最低,但光补偿点和蒸滕速率程式高,光抑制加剧。(3)高温使七子花叶片的羧化效率下降。CO2补偿点上升,从而引起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26.
精准医学是健康卫生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是发展了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医学实践的升级版。本文研究了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的发展趋势,从分子遗传、环境变迁及医疗信息管理等领域,分析和总结了影响精准医学发展的一些因素,提出了精准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一些新思路,希望对精准医学的发展、医学科研实践及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7.
蓝喉蜂虎的捕食行为与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有分布的7种蜂虎科鸟类中,蓝喉蜂虎(Merops viridis)分布范围最广,但相关野外研究还比较少。2011~2016年,我们以江西省吉安市郊区的一个蓝喉蜂虎种群为研究对象,在观察野外捕食行为的基础上,记录了其食物种类,研究了该鸟的食性。蓝喉蜂虎的食物主要是蜂类、蝶类和蜻蜓类昆虫,其被捕食频次的百分比分别为26.0%、26.3%和38.3%。其中,繁殖前期以蜂类居多,繁殖后期以蜻蜓类居多,数量比例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昆虫生活史差异造成的。网络图片资料佐证了其食物种类主要为以上3类昆虫。在吞食食物前,蓝喉蜂虎会对不同类群的昆虫进行不同时长和不同方式的处理。此外,野外研究发现,产卵期蓝喉蜂虎巢室中散布着可能被吞食过带有食物残渣的小型贝类碎片。通过实验筛选营巢河滩地的沙土,发现这些贝壳碎片是外来。这表明,蓝喉蜂虎可能通过取食小型贝类贝壳,在产卵期获取短期额外的钙质补偿。蓝喉蜂虎在其分布区内属不常见鸟类,但其捕食的主要昆虫类群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这说明食物不是限制该鸟分布的原因。蓝喉蜂虎是一个极具观赏价值的美丽小鸟,当前亟需深入研究,为该鸟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8.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昕  潘文斌  郑鹏  柯锦燕  陈奇亮 《生态学报》2017,37(20):6895-6904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译2003年和2013年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自然景观特征、生态学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3项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2个层次的景观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层的权重,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间研究区域的景观自然性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距离的环状带对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的影响,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景观自然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3年间,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景观自然性降低,降幅为9.17%,景观自然性有随着距离自然保护区距离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景观自然性变化的自然驱动力为气候、水文、植被演替,人为驱动力为人类开发活动和政策导向。据此,提出3条建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区域的自然性,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9.
目的:研究STAT3在肝癌细胞SK-Hep1对sorafenib抗性中的作用,并探讨STAT3基因沉默在增强sorafenib肝癌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于shRNA的基因沉默技术在肝癌细胞SKHep1中敲减STAT3;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与对sorafenib的敏感性;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Y705)、p-STAT3(S727)以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STAT3敲减的细胞株SK-Hep1-sh STAT3。该细胞中STAT3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Sorafenib的处理下调了STAT3的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蛋白Mcl-1和Cyclin D1的表达。STAT3基因敲减的SK-Hep1细胞,对sorafenib的敏感性增强。结论:基于shRNA的STAT3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SK-Hep1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对sorafenib的敏感性,有望成为提高sorafenib抗肝癌疗效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630.
福建省水稻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环境统计学方法布点采集福建省闽南、闽中和闽西北38个早晚稻稻谷样本,应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地区稻作类型的稻米Hg、As、Cd、Pb、Cu 5种重金属污染差异的主要因子,并通过主要因子揭示重金属与地区稻作类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水稻稻米5种重金属含量与稻作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变异范围较大,其中超标率最高的是Pb,达100%,其次为Hg和Cd,分别为78.95%和50.0%,最低的是Cu,仅2.3%,而As无超标.Pb和Cd是导致地区稻作类型间差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38个稻谷样品可聚为7类,不同地区稻作类型,由于与污染源距离不一,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呈明显差异,体现不同的污染特征.可以认为,对不同地区稻作类型稻米重金属污染应采取地区控制与品种搭配相结合的策略,才能达到控制和消除稻米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