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7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10月,我们对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其游荡期夜宿地23个,其中20个有朱鹮夜宿,分布在洋县(16个)、宁陕县(3个)和城固县(1个)。对这些夜宿地进行了的同步调查,共统计到野生朱鹮1 090只,其中97.2%分布在洋县境内。最大的夜宿集群数量为184只,集群数量超过40只的夜宿地共11个,累计停歇的朱鹮占总数的91.7%,表明野生朱鹮在游荡期有趋于集结较大群体夜宿的习性。朱鹮野生种群中当年出生的幼鸟占19.0%,据此估算,截至秋季朱鹮幼鸟的存活率约为67.2%。加强对保护区以外,尤其是野生朱鹮新扩散地区的的保护管理,将促进野生朱鹮种群的扩散,进一步增加这一濒危物种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2.
在PCR的过程中,采用5溴脱氧尿苷三磷酸(BrdUTP)部分取代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的方法,对克隆的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淀粉酶基因进行了体外诱变。结果表明,BrdUTP浓度越高,诱变越强;浓度越低,诱变越弱。当BrdUTP浓度为dTTP的0.1%时,可以得到最多的正诱变结果。用LBSP鉴别培养基初筛,然后用Yoo改良法测定酶活,仅一轮诱变就获得了其表达产物α-淀粉酶的酶活分别降低了5倍和提高了20倍的两个突变基因。再以后者为PCR模板进行第二轮诱变,从而筛选到了α-淀粉酶的酶活提高40倍的突变体。此诱变方法克服了用碱基类似物在体内诱变由于核酸复制酶等的校正作用而造成诱变无效的难题,并为基因的体外诱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3.
The genera Protoperidinium Bergh, Diplopsalis Bergh, and Preperidinium Mangin, comprised of species of marine, thecate, heterotrophic dinoflagellates in the family Protoperidinaceae Balech, have had a confused taxonomic history. To elucidate the validity of morphological groupings within the Protoperidinium and diplopsalids, and to determine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and other dinoflagellates, we undertook a study of molecular phylogeny using the D1–D3 domains of the large subunit (LSU) of the rDNA. Based on morphology, the 10 Protoperidinium species examined belonged to three subgenera and five morphological sections. Two diplopsalid species were also included. Single‐cell PCR, cloning, and sequencing revealed a high degree of intraindividual sequence variability in the LSU rDNA. The genus Protoperidinium appeared to be recently divergent in all phylogenetic analyses. In maximum parsimony and neighbor joining analyses, Protoperidinium formed a monophyletic group, evolving from diplopsalid dinoflagellates. In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analyses, however, Protoperidinium was polyphyletic, as the lenticular, diplopsalid heterotroph, Diplopsalis lenticula Bergh, was inserted within the Protoperidinium clade as basal to Protoperidinium excentricum (Paulsen) Balech, and Preperidinium meunieri (Pavillard) Elbrächter fell within a separate clade as a sister to the Oceanica and Protoperidinium steidingerae Balech. In all analyses, the Protoperidinium wer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lades, with members in the Oceanica group and subgenus Testeria in one clade, and the Excentrica, Conica, Pellucida, Pyriforme and Divergens sections in the other clade. The LSU rDNA molecular phylogeny supported the historical morphologically determined sections, but not a simple morphology based model of evolution based on thecal plate shape.  相似文献   
104.
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分析影响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5年来临床检出的常见细菌L型菌株逐个进行药敏监测,逐年进行耐药性变化分析研究。结果1990年至1999年细菌L型常见菌株耐药性逐年上升,特别是青霉素类大部耐药;2000年至2005年,耐药性趋势变缓,青霉素类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是细菌L型耐药性变迁的重要原因,药物敏感试验是良好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柯新利  唐兰萍 《生态学报》2019,39(2):672-683
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分为城市扩张对生态用地的直接挤占以及为补充城市扩张占用的耕地对生态用地二次挤占两个连锁的过程。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忽略了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的间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InVEST模型定量评估了2000年至2015年湖北省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导致湖北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40.90 Tg;(2)由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减少量中,耕地保护传导作用间接导致的占比31%。结果表明,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的耦合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忽视城市扩张通过耕地保护的传导作用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间接影响,会导致城市扩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被严重低估。  相似文献   
106.
利用17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和美国的29份花莲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扩增形成207条谱带,多态带122条,多态率为58.94%。说明中国花莲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还显示:(1)花莲种质资源可被分为2个品种群:品种群Ⅰ以大花型为主,少量小花型。品种群Ⅰ以中小型花为主。又在欧氏遗传距离11.01处分为7个亚品种群。(2)美洲黄莲与中国莲的花莲之间在DNA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与中小型花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07.
镉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特性和镉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探究了在10 d内不同浓度(0~2.0 mmol·L-1)镉(Cd)胁迫对其根长、茎长、生物量、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Cd富集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25 mmol·L-1) Cd能促进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浓度(0.5~2.0 mmol·L-1) Cd显著抑制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叶绿素及生物量显著降低; Cd胁迫使MDA含量显著增加,而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强,其中Cd胁迫浓度为0.5mmol·L-1时,SOD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植物对环境胁迫的一种应激保护反应; Cd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含量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且均随Cd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Cd胁迫浓度为0.125 mmol·L-1时,水培10 d的紫花苜蓿幼苗单株地上部对Cd的净化率最高可达0.214%,而整盆植株在单位体积内对Cd的净化率最高可达15.5%;当Cd胁迫浓度为2.0 mmol·L-1时,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Cd含量达89.36μg·g-1。这些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虽未达到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标准,但从植株生物量、耐Cd能力、富集Cd量及对Cd的净化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紫花苜蓿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寄生蜂毒液和卵巢蛋白在寄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成分和性质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分析了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和卵巢蛋白的分子量组成.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毒液蛋白图谱显示约有7条蛋白带介于43~1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三条带为97kDa、64kDa、45kDa;卵巢蛋白图谱显示约有12条蛋白带,位于30~2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两条带为39kDa、43kDa.并对毒液和卵巢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植物源农药,拓宽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的生物活性研究,探索其不同组分潜在的杀菌和除草活性,该研究通过常温冷浸提取法提取、真空浓缩得到甲醇提取物。结果表明: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经TLC检识和碘缸显色后整合得到9个组分。反复重结晶7号和8号组分中析出的物质,经TLC检识和测熔点,得到1个纯化合物,编为33号,经波谱数据分析与molbase库对照,鉴定该化合物为(1R,2S,3S,4S,5S,6S)-6-甲氧基-1,2,3,4,5-环己烷五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杀菌和除草活性试验结果显示,粗提物在1 000μg·m L~(-1)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40.84±1.00)%,对稗草根的抑制率为(49.18±2.33)%;各组分在500μg·m L~(-1)时,4号组分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到(44.19±0.76)%,2号和3号组分对稗草根的抑制率分别为(88.92±1.31)%和(90.99±1.45)%,3号和6号组分对马齿苋根的抑制率分别为(72.06±1.31)%和(89.92±1.73)%。这表明龙须藤叶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稗草根和马齿苋根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进一步分离2号、3号、4号、6号组分,以获得高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0.
以化学纯饲料饲养北京的桃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修改后的Dadd和Mitter(1966)全纯饲料配方配制成人工饲料饲养定居在北京温室烟草上的桃蚜 Myzus persicae可完成生活史井连续饲养3代。本文描述饲料配制、饲养和取食量测定的方法。这3代初羽化无翅孤雌胎生雌蚜的平均体重分别为:440±90.7μg,264±104.9μg和312±127.9μg。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取食量的结果得悉若虫期的总取食量每蚜约为1.74μg,相当于1.16μ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