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130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991.
高效液相法与硫酸-蒽酮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效液相法与硫酸-蒽酮法在测定猪苓多糖含量上的差异。为此,研究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透析和冷冻干燥制备相对纯化的猪苓多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法对猪苓多糖的相对分子量分布、组成及含量进行研究,用硫酸-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猪苓颗粒中猪苓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猪苓多糖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8,232,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7,506,分子范围2.44,可能由海藻糖和葡萄糖组成,其含量分别为6.05%和62.28%。硫酸-蒽酮法侧的猪苓多糖含量为87.9%。对于猪苓多糖含量测定,高效液相法优于硫酸-蒽酮法。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密枝瑚菌多糖的测定方法和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密枝瑚菌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在此基础上采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得到密枝瑚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23%。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15年、30年及原始林群落的调查,探讨了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面积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取样面积与总物种数,乔木、灌木和藤本物种数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化解释率均超过94%;演替30年群落中总物种和乔木的物种累积速率(Z)最低(0.334和0.394),演替15年群落中灌木和藤本的Z值最低(0.437和0.326);不同演替阶段中总物种、乔木、灌木和藤本的物种-面积曲线截距无显著变化,但原始林中总物种和藤本物种-面积曲线的决定系数(R2)显著高于演替15年和30年群落.演替15年群落中,初始乔木及灌木物种丰富度解释了Z值变化的99.9%,而其他演替阶段群落中初始乔木、灌木、藤本及总物种丰富度与Z值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对长江大学附属一医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上报的职业暴露依据科室分布、感染途径及暴露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医院共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94例,其中,护士62例,医生25例,其它人员7例,护士高于医生;35岁以下年轻护士及医生占88例,35岁以上者6例;大学本科以下学历60例,中级职称以下人员75例。因此需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加强管理,注重预防。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GFP-LC3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系。方法: 将构建的pcDNA3.1-GFP-LC3 真核表达载体转入HaCaT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HaCaT细胞中GFP-LC3的表达分别用荧光显微镜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利用该稳定表达的细胞系观察验证Rapamycin对细胞发生自噬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获得了3株转染并经G418反复筛选的HaCaT细胞系,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绿色荧光细胞的表达率在95% 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了GFP-LC3融合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均证明Rapamycin可以诱导自噬的发生。透射电镜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Rapamycin可以有效地诱导HaCaT-LC3细胞自噬的发生。结论: 成功构建GFP-LC3稳定表达的HaCaT系,该细胞系可以作为研究人角质形成细胞自噬功能的一种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比厌氧/好氧(A/O)和厌氧/缺氧(A/A)2种运行模式对模拟生活和工业混合污水同时脱氮除磷的效能。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完全可以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得到富集,稳定运行的2种模式对有机物和P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0%和85%以上,且A/A SBR具有更强的释磷能力,其释磷量比A/O SBR高出1.2倍。进一步试验表明:磷的释放在有无硝酸盐的情况下效果是不同的。2个系统内污泥均有反硝化除磷能力,A/A SBR中所含反硝化聚磷菌(DPAO)的比例是A/O SBR的4.56倍。2种模式出水水质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能实现同步除磷脱氮,而反硝化除磷在生物除磷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eis基因突变与氨基糖苷耐药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本室保存的35株已确定耐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的结核分支杆菌为研究对象,应用BECTEC960测定其二线药物(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的耐药情况,同时应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测定结核分枝杆菌ei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eis基因突变与氨基糖苷耐药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氨基糖苷耐药的部分结核分杆杆菌中,eis基因487位碱基出现突变,相应的163位氨基酸密码子由CGT突变为CAT,即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结论:eis基因V163I突变(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并发小肠细菌过渡生长的发生率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肝癌患者呼气氢浓度的检测,来了解小肠细菌过渡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肝癌患者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中并发SIBO36例,感染率为72%,显著高于健康人群20%,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发生率61%。结论:肝癌患者SIBO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SIBO者SBP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急性加重期的干预作用,并对干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年龄大于80岁COPD合并PIF患者18例,分为对照组(8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颗粒600 mg/次,3次/d,连用3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中细胞因子(IL-2和TNF-α)和影像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培养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血液中IL-2和TNF-α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部CT见感染明显控制。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大剂量NAC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PIF的老年患者,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少细菌在呼吸道内的附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