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5种丛枝菌根真菌微刺球囊霉Glomus spinuliferum、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单氏内生囊霉Intraspora schenckii、巴西类球囊霉Paraglomus brasilianum和双疣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apillosa是从梅Prunus mumeSieb.etZucc.的根围土壤中分离的中国新记录种。本文对他们的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和图解。这5个种的标本贮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  相似文献   
32.
Break-induced replication (BIR) is essential for the repair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 with single ends. DSBs-induced microhomology-mediated BIR (mmBIR) and template-switching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complex genome rearrangement. In addition, DSBs can also induce the multi-invasion-mediated DSB amplification. The mmBIR-induced genomic rearrangement has been identified in cancer cells and patients with rare diseases. However, when and how mmBIR is initiated have not been fully and deeply studied. Furthermore, it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bout the conditions for initiation of multi-invasion-mediated DSB amplification. In the G2 phase oocyte of mouse, we identified a type of short-scale BIR (ssBIR) using the DNA replication indicator 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 These ssBIRs could only be induced in the fully grown oocytes but not the growing oocytes. If the DSB oocytes were treated with Rad51 or Chek1/2 inhibitors, both EdU signals and DSB marker γH2A.X foci would decrease. In addition, the DNA polymerase inhibitor Aphidicolin could inhibit the ssBIR and another inhibitor ddATP c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γH2A.X foci in the DSB oocytes.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DNA DSBs in the fully grown oocytes can initiate ssBIR and be amplified by Rad51 or DNA replication.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种子萌发实验两种方法, 对河北小五台山天然青杨(Populus cathayana)种群的更新方式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落叶层的化感作用和机械阻挡作用对青杨种子萌发的干扰机理。结果显示: 1)种群样方中的幼苗都为无性繁殖的克隆分株, 种子繁殖的幼苗年自然存活率为0%; 2)落叶层对种子幼苗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50 mg·mL-1浓度的落叶水浸液可使青杨种子发芽率降低41%, 使主根长度减少95%, 100 mg·mL-1浓度的落叶水浸液则完全抑制种子萌发; 单层和多层落叶对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都能完全阻碍种子的根系正常生长, 导致幼苗脱水干枯死亡。结果表明, 在高海拔山区的青杨天然林中, 由于不断积累的落叶层通过化感作用和机械阻挡作用严重影响种子的萌发、定根以及正常生长, 从而导致种子更新的途径受阻, 而只能通过无性繁殖来完成正常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明确多寄主型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对不同类型新寄主的偏好选择与适应性。【方法】选择分别以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南瓜实蝇Z.tau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蛹为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比较研究其对上述3种寄主中其他2种非饲养寄主的选择行为、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结果】与家蝇蛹相比,以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南瓜实蝇蛹,且在南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以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偏好选择和寄生瓜实蝇蛹,且在瓜实蝇蛹上产生更多的子代;而以家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对瓜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的选择数量以及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条件下的寄生率与子代数量上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以瓜实蝇和南瓜实蝇蛹为饲养寄主的蝇蛹俑小蜂成蜂分别更容易适应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蛹。【结论】基于3种蝇的生态位关系,推测蝇蛹俑小蜂偏好选择和更容易适应与其饲养寄主有重叠生态位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芒果花果期蓟马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用拍打法定期定点监测了海南省乐东、东方和儋州三地不同果园内花果期蓟马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情况,为芒果园蓟马的监测与适时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三地共采集到2科8属18种蓟马,其中儋州果园的蓟马物种丰富度最高(16种),乐东和东方分别为11种和9种;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及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为海南芒果园普遍发生的恒有种。乐东、东方及儋州三地果园蓟马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153、0.834和1.371,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81、0.379和0.494,表明不同种类数量分布不均一,其中优势种花蓟马在群落中的数量较大。三地果园花期不同阶段芒果植株上的蓟马种类数及虫口数均表现为花穗初抽期少,随着花穗抽长蓟马种类数及虫口数均逐渐增加,至盛花或谢花期种类数达最多,其中儋州盛花期种类多达13种;座果后,特别是小果期种类数及虫口数均迅速下降。成虫与若虫在种群中的占比随芒果花期的发展有明显变化,三地果园总体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花穗初抽期以成虫为主,占种群总量的比例达95.0%~100%;随着花穗抽长,成虫占比逐渐下降,至谢花或座果期达最低,随后再升高。芒果花期不同阶段若虫占比与该阶段至座果期所需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明确了海南不同地区芒果园的蓟马种类,以茶黄蓟马、花蓟马及黄胸蓟马为海南普遍发生的恒有种。芒果花果期蓟马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H′)以儋州最高,为1.371。花穗抽长期蓟马开始迁入果园,其种类数及虫口数均逐渐增加,至盛花或谢花期种类数达最多;座果后,蓟马开始迁出。  相似文献   
39.
蓟马是芒果的重要害虫,研究其在田间的时空分布旨在探讨成虫在栖息地的迁移规律。试验于2016年1月7日-8月9日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芒果种质圃进行。以黄色和蓝色粘虫板进行诱捕取样,点算粘虫板上蓟马个体数,以地学统计学方法研究蓟马的时空分布动态。试验期间蓟马种群在寄主植物集中开花期有一明显高峰;其半变异函数在种群密度高时多为高斯模型,密度低时为线性模型;在调查范围内,空间格局在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密度较低时为中度聚集分布、密度低时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种群密度高时,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引起。密度等值线图清楚地反映出蓟马分布随寄主植物花期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受寄主植物花吸引,当一种寄主谢花后迅速向其它开花寄主转移的变动特征。表明蓟马的空间分布受其种群密度影响,其种群密度及转移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受寄主植物花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蓟马是芒果的重要害虫,为探明短时低温对蓟马发育与繁殖的影响,以为害芒果的蓟马优势种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为对象,将其放置于8℃和12℃(RH 75%±10%, 12 L∶12 D)人工气候箱内,分别处理6 h、12 h及24 h,观察若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结果表明:短时低温暴露对茶黄蓟马若虫的发育历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龄期对低温的响应有所不同,若虫期经历短时低温会显著降低成虫寿命;短时低温暴露对所处理龄期及世代的存活能力均造成显著影响,处理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存活率下降越显著,其中2龄若虫在8℃下处理24 h,若虫期的累计存活率最低,仅6.86%。结果说明短时低温暴露后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处理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