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8篇
  免费   1900篇
  国内免费   323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1252篇
  2020年   985篇
  2019年   1108篇
  2018年   976篇
  2017年   725篇
  2016年   1012篇
  2015年   1539篇
  2014年   1726篇
  2013年   1847篇
  2012年   2242篇
  2011年   1966篇
  2010年   1213篇
  2009年   1185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744篇
  2004年   625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和玉米杂交诱导硬粒小麦单倍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DR147授以超甜玉米(Zea m ays L.) ss 7700的花粉后,在83.4% 的柱头上观察到花粉萌发及花粉管长入胚囊,有9.9% 的子房发生了卵细胞的单受精,1.9% 的子房发生了中央细胞的单受精,32.7% 的子房发生了双受精。尽管双受精后可同时形成胚和胚乳,但胚乳往往发育迟缓,甚至败育。硬粒小麦×玉米形成的杂合子核型高度不稳定,在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本玉米的染色体逐步被排除,最后形成硬粒小麦单倍体胚。在授以玉米花粉4 h 后用100 ppm 2,4-D溶液浸蘸硬粒小麦穗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胚在缺乏胚乳或胚乳败育情况下的生长和发育。授粉9—13 d 后由533个硬粒小麦子房解剖出25个胚,得胚率为4.7% 。通过幼胚拯救获得11棵正常植株,植株获得率为2.1% 。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它们为单倍体(2n= 2x= 14)。  相似文献   
142.
研究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花药-花粉培养中不同预处理对花药内源激素(ABA,IAA,IP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经甘露醇预处理不同天数,同一种基因型的3种内源激素的变化和不同基因型的同一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均是在预处理初期含量急剧增加,最高值在0.5或1 d 处。以后开始逐渐下降;最后,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2. 在甘露醇预处理过程中,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相似。在预处理前期(从开始到第3天)活性呈直线上升,第3天达到最大值。从第3天到第5天活性减弱。最后,活性又开始增强。3. 在低温预处理过程的初期(2~5 d) 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都出现第一个小峰。在第14天(“Harrington”)或第21天(“Igri”)又出现第二个峰值,但后者较高。在预处理的后期(从第28天到第35天)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又呈现上升的趋势。同甘露醇预处理后期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43.
Summary A dual-enzyme electrode flow injection system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glucose and maltose is used for an on-line study of starch hydrolyses catalysed by amylases. With the working system, determinations can be made every 2 minutes. A 10 L sample size with recycled back-flow minimises any loss of the reaction medium. The production, growth and decay of glucose and maltose concentrations during starch hydrolysis under various enzymatic conditions can thus be closely monitored, making it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the catalytic kinetics of amylases and in screening and analysing enzyme systems.  相似文献   
144.
145.
水稻雄核发育途径及游离花粉粒培养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水稻雄核发育中,观察到 A—V、A—G、A—GV 和 B 途径,通常 B 途径占优势。在雄核发育早期,各种发育途径的花粉均有退化现象发生。(2)观察和统计表明,游离核型的多核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可转变为多细胞花粉,因而也是有发育前途的。(3)能够启动雄核发育的花粉通常是原生质稠密,在花粉群体中属中等大小(35—40μ)的花粉。多细胞花粉在突破花粉壁前。其细胞壁常常加厚,破壁时整个花粉有突然收缩的现象。(4)多细胞花粉内通常含有一些缓慢运动的小淀粉粒,它们可能积极参与了花粉雄核发育过程中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46.
背景: 真核细胞依赖其亚细胞结构高效地完成复杂的生化反应。尽管目前有一些亚细胞结构分离技术,但却缺乏评估这些分离技术的简单、有效方法。目的: 构建可以用来检测亚细胞结构分离效率的酿酒酵母菌株。方法: 通过传统的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方法以酿酒酵母为背景构建了亚细胞结构分离效率评估菌株,并进行可行性检测。首先,将酵母各细胞器、自噬体及质膜的标记蛋白进行分组,用不同的蛋白标签分别标记每组蛋白。然后,以标记蛋白-GFP/RFP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标签对标记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是否有影响。最后,通过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验证该检测菌株能否用来检测亚细胞结构的分离效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酵母亚细胞结构分离效率评估菌株,该菌株标记了大多数酵母细胞亚细胞结构。挂标签的标记蛋白仍然定位在各自标记蛋白对应的亚细胞结构。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后,酵母各个亚细胞结构的标记蛋白均可以被检测到。结论: 该酵母亚细胞结构分离效率评估菌株是检测各亚细胞结构分离结果的方便工具,对今后酿酒酵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张霞  景翔  周光才  包颖 《植物学报》1983,54(3):343-349
淀粉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在储藏能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GBSS)与直链淀粉的合成息息相关。尽管该酶的编码基因已在许多栽培植物中被分离和确定, 但有关它们在作物野生近缘种中的序列分歧和表达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研究以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为研究对象, 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GBSS编码基因的序列特点、与其它植物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以及在叶和种子中的表达情况。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该酶在禾本科植物中分别由GBSSIGBSSII基因编码。在药用野生稻中, 这2种基因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2%, 并且它们在不同器官内呈现时空分化表达, 其中GBSSI在种子中超强表达, GBSSII则主要在叶片表达。  相似文献   
148.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为材料,从生理及分子层面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对拟南芥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QDs能被拟南芥根部吸收并连续运输到叶片,对种子萌发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促进幼苗主根伸长和株重的增加。幼苗叶片叶绿体中色素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抗氧化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叶片内源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与其他纳米材料处理不一样的是,硫同化及胁迫相关基因在CQDs处理后表达量下调,这可能与CQDs粒子本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9.
基于11个内陆居群和32个岛屿居群的252份标本,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岛屿与内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岛屿居群间的分化程度(Gst=0.453)大于内陆居群(Gst=0.387),岛屿居群的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0.478,n=175,P<0.001)。地理隔离效应是导致岛屿居群间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岛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仅有29.4%~29.7%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间。聚类分析表明,43个居群可划分为10大类群,真藓遗传关系受地理因素和生境异质性的影响,水域隔离影响了真藓繁殖体在岛屿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用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尿,再经离子交换层析、聚焦层析、凝胶过滤和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层析等四步从15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尿中获得约2mg EPO制品。比活性达10 300U/mg蛋白。该制品在分析型PAGE中呈一条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