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7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612篇
  1042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559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单面针的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单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var. fastuosum How ex Huang)的根皮中分得五种已知生物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ethoxychelerythrine)(Ⅰ);氯化光花椒碱(nitidine chloride)(Ⅱ);去甲基白屈菜红碱(des-N-methychelerythrine)(Ⅲ);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Ⅳ);鹅掌揪宁(liriodenine)(Ⅴ).  相似文献   
112.
Myostatin (MSTN), or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 (GDF8), is a member of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 superfamily. This family functions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mammals.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exon 1 of the Bian chicken myostatin gene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 mutation (c.234G>A) in exon 1 was found. Female Bian chickens of genotypes AA and GA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ody weights than those of genotype GG (P < 0.05 or P < 0.01) from 6 to 18 weeks of 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utation c.234G>A in exon 1 could be used as a genetic marker for Bian chicken growth traits.  相似文献   
113.
天名精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菊科天名精全草中分得天名精内酯酮,特勒内酯,11(13)-二氢特勒内酯和异埃瓦内酯。其中11(13)-二氢特勒内酯和异埃瓦内酯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有效准确的诊断和预防性疫苗是阻止其流行的主要手段, 乙肝表面抗原是诊断试剂和疫苗的主要成分。本试验在构建稳定表达HBsAg的毕赤酵母菌株后,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摇瓶分批培养方法, 探讨了不同培养基、溶解氧、诱导物甲醇的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菌体生长与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在10 L发酵罐上采用分批补料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进行扩大培养生产重组HBsAg。结果表明, FBS无机盐合成培养基是理想的工业发酵培养基, 溶解氧对菌体的生长与表达有显著的影响, 甲醇诱导最佳终浓度为1% (V/V), 发酵的最适pH值为5.4~6.0。发酵罐放大培养后, ELISA和 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HBsAg获得了高效表达, 最终菌体生物量达到310 OD600, 表达量达到27 mg/L。电子显微镜观察表达重组乙肝抗原可以自组装为22 nm类病毒颗粒, 为HBV的新一代早期血清学诊断和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8.
水貂GH基因SNP_S与皮张长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貂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控制水貂皮张长度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以大兴安岭水貂养殖基地养殖的水貂群为试验材料,通过PCR-SSCP方法对GH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在该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1处碱基突变:C→A,并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皮张长度有一定的差异(P0.05)。在外显子2中发现2处碱基突变:T→A、C→G,并由此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CC、CD、DD,但3种基因型对水貂皮长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各基因型之间的组合给水貂皮长带来的影响时,发现多数组合基因型对所检测的水貂皮长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9.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161 endophytic fungal isolates from Camptotheca acuminata were obtained and classified to 16 taxa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These taxa were composed of 2 frequent genera (Botryosphaeria and Fusarium) and 14 infrequent groups such as Xylaria, Diaporthe, Rhizopus, Epicoccum, and Preussia, demonstrating that fungal endophytes in C. acuminata were highly abundant and divers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screening using filter-paper diffusion method showed that 47.6 % of the tested isolates ha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at least one of the test microorganisms. Screening of fungal endophyte-derived camptothecin analogues by TLC and LC–MS/MS3 demonstrated that a strain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X-4 could produce 9-methoxycamptothecin (9-MCPT) when cultured in Sabouraud’s dextrose broth for 12 days under shake flask and bench-scale fermention conditions. This work showed that the fungal endophytes from C. acuminata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sour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9-MCPT and other natural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20.
不同功能群的根部真菌可能会与植物差异性地互作, 并进一步影响地下真菌与植物群落构建。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检测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常见植物的根部真菌; 采用网络分析法比较了丛枝菌根(AM)真菌、外生菌根(ECM)真菌, 以及所有根部真菌与植物互作的二分网络(bipartite networks)结构特性。从槭树科、番荔枝科、夹竹桃科、冬青科、棕榈科、壳斗科、樟科和木犀科等8科植物的根系中, 检测到297,831条真菌ITS1序列, 这些序列被划为1,279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 其中子囊菌门748个、担子菌门354个、球囊菌亚门80个, 以及未知真菌97个。核心根部真菌群落(420个OTUs)中, 至少有三类不同生态功能的真菌常见, 即丛枝菌根真菌(40个OTUs, 占总序列数23.4%)、外生菌根真菌(48个OTUs, 13.9%)和腐生型真菌(83个OTUs, 19.8%)。尖峰岭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性的指标普遍显著高于/低于假定物种随机互作的零模型期待值。在群落水平, 不同功能型的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表现出不同或相反的结构特性, 如丛枝菌根互作网络表现为比零模型预测值高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低的专一性, 而外生菌根互作网络呈现出比零模型预测值低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高的专一性。在功能群水平, 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在AM互作网络高, 而ECM互作网络低; 真菌的生态位宽度在ECM互作网络窄, 而在AM互作网络较宽。共现(co-occurrence)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 ECM群落的物种对资源的高度种间竞争(植物、真菌高C-score), 以及AM群落的物种无明显种间竞争(低C-score), 可能分别是形成反嵌套ECM互作网络及高嵌套AM互作网络结构的原因。上述结果说明, 尖峰岭山地雨林中至少有两种及以上的种间互作机制调节群落构建: 驱动AM互作网络冗余(nestedness)及ECM互作网络的高生态位分化(专一性)。本研究在同一个森林内探讨了不同功能型的真菌-植物互作特性, 对深入理解热带森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