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3篇
  免费   1800篇
  国内免费   1617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955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762篇
  2018年   791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761篇
  2015年   1250篇
  2014年   1364篇
  2013年   1510篇
  2012年   1694篇
  2011年   1626篇
  2010年   1034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972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661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41篇
  1977年   45篇
  1976年   33篇
  1975年   35篇
  1974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葡萄叶绿体rbcL基因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玫瑰香葡萄(Vitisvinifera L.)为材料,克隆了含有叶绿体rbc L基因的3.1 kb Bam HⅠ片段,构建了该基因的限制性酶切图谱,测定了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所测的核苷酸序列总长度为2004 bp,其中基因的编码区为1428 bp,编码一个含475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53 kD;测定基因的5上游含启动子的部分共358 bp,包括- 10 区(TAAAAT)、- 35区(TTGCGC)和SD 序列(GGAGG);基因的3下游区共218 bp,含有3 个转录茎环终止结构。玫瑰香葡萄rbc L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烟草、矮牵牛、菠菜、苜蓿、水稻和玉米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1.5% 、91.4% 、90.2% 、89.8% 、86.3% 和84.5% ;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2% 、91.6% 、92.2% 、93.7% 、93.5% 和90.1% 。  相似文献   
182.
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型芦苇核酸代谢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的4 种生态型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Trin.)的核酸代谢季节变化有差异。盐化草甸芦苇RNA 含量持续增加,DNA 含量相对稳定,其它3 种生态型芦苇的RNA 和DNA 含量以5月份为最高。过渡带芦苇的RNA 含量、沼泽芦苇及沙丘芦苇的DNA含量9 月份略有增高。盐化草甸芦苇与过渡带芦苇的DNase和RNase的活性7 月份最高,沼泽芦苇与沙丘芦苇的DNase和RNase活性5—9 月份呈增高趋势。盐化草甸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不断升高,过渡带芦苇和沼泽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及沙丘芦苇的RNA 合成活性5—9月份均降低,仅沙丘芦苇的DNA合成活性增强。RNA 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 种生态型芦苇均含有25S、23S、18S、16S大分子量rRNA 和小分子量5.8S、5S、4.5SrRNA 及4StRNA。大分子量RNA 的含量高于小分子量RNA 含量。不同生态型及同一生态型芦苇的不同发育时期,相同的RNA 组分含量各不相同。且发育过程中23S、18S、16SrRNA 在不同月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由此,我们认为,核酸代谢的差异性是4 种生态型由生长转入衰  相似文献   
183.
根癌农杆菌对甘蓝型油菜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共培养法把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主要栽培品种“云北2 号”,获得转基因植株。所用外植体为带有1—2 m m 子叶柄的完整子叶,根癌农杆菌为A208SE(pTiT37-SE, pROA93)。Ti质粒pROA93 带有NPTⅡ及GUS嵌合基因。共培养2 天后转到附加25 m g/L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MS+ 4.5 m g/LBAP)上。AgNO3 和羧苄青霉素促进芽的分化,头孢霉素则有抑制作用。最高转化频率为27% 。把分化出的茎芽切下,插入含有25 m g/L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羧苄青霉素不利于根的形成。把完整抗性植株移入盛土壤的盆中,生长状况良好。测定β-葡糖苷酸酶活性,84% 明显高于对照。以NPTⅡ基因作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4.
三褶脉紫菀中的新二萜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褶脉紫菀(AsterageratoidesTurcz.)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布全国,是民间常用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祛痰镇咳的功效[1,2]。化学工作者们曾从其同属植物紫菀(AstertararicusL.f.)中分离到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quercetin)、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epifriedelinel)、毛叶醇(lachnophyllol)、乙酸毛叶酯(lachnophyllolacetate)、茴香醚(anethole)以及紫菀三萜皂甙[2—4]…  相似文献   
185.
人脑髓鞘碱性蛋白cDNA体外扩增、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脑cDNA文库中扩增出600bp的髓鞘碱性蛋白(MBP)cDNA片段,与载体pGEM-3Zf(+)平端连接.重组质粒DNA转化宿主菌JM109,在含X-gal和IPTG的平板上直接筛选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成套引物扩增鉴定证明,该克隆含有7个外显子的21.5kD人脑MBP全长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186.
蛇床幼茎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床幼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0.4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转变成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NAA0.2mg/L+ZT0.8mg/L培养基以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体细胞胚胎。体细胞胚胎在MS+NAA0.5mg/L培养基中可直接发育成为完整植析。显微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或内部细胞。在鱼雷胚期已有螺纹导管的分化。子叶期的维管组织从两  相似文献   
187.
不同性别黄鳝六种组织中LDH同工酶电泳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研究不同性别黄鳝的血清、心肌、骨骼肌、肝、肾和生殖腺等六种组织器官中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六种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谱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不同性别中某些同一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谱也发生变化,这说明决定黄鳝LDH同工酶表达的因素在不同性别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8.
籼,粳稻及其杂种粗线期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程祝宽  顾铭洪 《遗传学报》1994,21(5):385-392
研究了典型籼,粳稻及其杂种粗线期的核型,结果表明:(1)籼稻品种南特号具有两对随体染色体,分别为第十和第十二染色体,粳稻品种巴利拉具1对随体染色体,为第十染色体,杂种南特号/巴利拉的随体染色体与南特号相同;(2)在粗线期,两品种均可见单核仁和双核仁的细胞存在,说明细胞贩核仁数目与随体数目并不对应;(3)两品种的对应染色体之间,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及染色粒分布上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9.
白及块茎铜,锌超氧物歧化酶的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Ble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SOD同工酶只有一条较宽的谱带,确认为Cu·Zn-SOD。其块茎SOD总活性和比活性都高,且含有丰富的白及胶;经丙酮分级沉淀,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对CN ̄-敏感的淡兰色Cu·ZnSoD粉末。在凝胶电泳染色图谱上,纯化后的酶与粗酶液的SOD区带相对应,且其酶活性染色带与蛋白染色带位置对应,表明已纯化到均一程度。该酶分子量约33KD,亚基分子量约为16.4KD;紫外光区的吸收峰在264.6nm,等电聚焦电泳呈现一条蛋白区带,pH值在4.35左右;该酶在pH6.0~10.0,温度在50℃范围内具稳定性。纯化后的酶为4563.2u/mg·蛋白,纯化了51倍,活力回收为22.3%。上述酶没有过氧化氢酶活性。提取过程中还得到高质量的副产品白及胶。  相似文献   
190.
本文报告用气相色谱法对8株梭菌代谢产物中的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有机酸进行测定。采用程序升温方法,样品中各种成份分离较好,所需样品量少,操作方便,样品分析结果与标准菌株及文献对照比较,为梭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