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6篇
  免费   1995篇
  国内免费   284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645篇
  2021年   1178篇
  2020年   821篇
  2019年   1107篇
  2018年   955篇
  2017年   807篇
  2016年   997篇
  2015年   1449篇
  2014年   1799篇
  2013年   1807篇
  2012年   2271篇
  2011年   1931篇
  2010年   1260篇
  2009年   1136篇
  2008年   1287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929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773篇
  2002年   672篇
  2001年   539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谢海生 《生态学报》1994,14(4):355-365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39a(1953-1991)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构建一个可用于描述生态过渡带气候特征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并用与植被动态密切相关的天然放牧条件下(1958-1979),该旗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历史资料代替植被动态资料,进行鄂尔多斯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天然放牧条件下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动态分析,构建其ARMAX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敏感易变,降水年际变化大;高原光、温、水配合并不完全一致,光、温超前,降水滞后,天然植被生产力不高;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生产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天然放牧情况下,主要依赖于牧场植被长势的畜牧生产与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构建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6-8)。  相似文献   
102.
中国羽枝藻属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山西羽枝藻 新种 图1:1—4 Cloniophora shanxiensis Y. J. Ling et S. L. Xie, sp. nov. Species affnis C. spicatae (Schmid.) Islam, sed primariis ramulis irregularibus alternatisvel oppositis, pyrenoidibus solitariis, ramuli cellulis apprime irregularibus differt. Thallo caespitoso, usque ad 5 cm longo; rhizoideis e filamenti cellulis basalibus angustis  相似文献   
103.
芦苇耐盐变异植株及其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 Trin.)胚性愈伤组织。从处理后的愈伤组织诱导获得芦苇耐盐变异植株R5002-12。变异植株能在含有1% NaCl的MS培养基上生长。细胞学检查变异植株是混倍体,染色体数目变异范围在100至33 之间。分蘖植株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及染色体变异特性  相似文献   
104.
通过酶学手段在β-内酰胺酶启动子间隔序列中造成C-17的缺失突变,以氨苄青霉素为底物,检测突变前后β-内酰胺酶活力变化,并作了细菌的Amp耐受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C-17的缺失突变使启动子强度增加约60%,含有突变启动子的细菌对Amp的抗性明显增强,突变体生长的半抑制浓度为280μg/ml,而在此浓度下野生型菌体吸光度只有突变体的50%左右,对启动子强度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东北锦鸡儿属一新变种──多花极东锦鸡儿谢航,赵毓棠,杨成禄,杨景隆(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春130024)(旺起林场吉林永吉132225)关键词多花极东锦鸡儿ANEWVARIETYOFCARAGANAFROMN.E.CHINA¥XieHang;Zhao...  相似文献   
106.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人肾液泡型H ̄+-ATPase58kD亚基的基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了58kD亚基的编码片段.直接将PCR产物连接到PET载体上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58kD亚基的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可达细菌细胞质蛋白的50%.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停留仪快速反应动力学方法和自旋捕集ESR技术监测高铁离子自由基和自旋捕捉剂POBN的反应,发现高铁离子自由基本身不被自旋捕捉剂POBN捕捉,但是POBN可以捕捉到停流仪第三相中的OH,可能来自剩余的Fenton试剂或高铁离子自由基的衰变。以含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LH)作为模型化合物,测定高铁离子自由基与亚油酸分子的反应速率。ESR结果表明,高铁离子自由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动了亚油酸体系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08.
The interfering effects of copper, zinc, and cobalt on the uptake of mugineic acid-ferric complex were studied in barley ( Hordeum vulgare , cv. Minorimugi) grown in nutrient solution. Short-term uptake experiments of 3 h were performed utilizing both ionic and mugineic acid-complex forms of each metal at tw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Copper was most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iron uptake when added in an ionic form at either concentration. The inhibition order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followed Cu(II) > Zn(II) ≥ Co(II), Co(III),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se metal complexes with mugineic acid. The displacement of iron from its mugineic acid complex by these metals is suggested as a prob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ecreased iron uptak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metal complexes with mugineic acid on iron uptake was only found in cases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u(II) and Zn(II) complexes. Deformation of the specific iron transport system in the plasma membrane due to their adsorptio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109.
Summary A DNA segment carrying the full-length, intronless firefly luciferase gene was inserted into the high expression secretion vector, pIN-III -ompA. Upon induction of gene expression, lucifer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extracts prepared from periplasmic fra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mpA signal peptide was able to direct secretion of firefly luciferase across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sing this luciferase as a reporter in studying protein export and targeting.  相似文献   
110.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大豆根瘤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直接ELISA法检测大豆根瘤菌USDA 110和RTt 50的纯培养菌体和根瘤。确定了该试验的最佳工作条件:酶标结合物HRP—Ab 110和HRP—Ab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体Ab 110和Ab 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原USDA 110和RTt 50的最适工作浓度均为6×10~7细胞/ml。该法能够特异地检测和区别慢生型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这两种类型的大豆根瘤菌中,同种内的少数菌株存在交叉反应,通过吸收可以消除,从而使ELISA的检测达到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