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3篇
  免费   2246篇
  国内免费   290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1109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960篇
  2017年   824篇
  2016年   1033篇
  2015年   1548篇
  2014年   1849篇
  2013年   2043篇
  2012年   2451篇
  2011年   2141篇
  2010年   1394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230篇
  2006年   1201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934篇
  2003年   866篇
  2002年   771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9篇
  1974年   9篇
  197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花椰菜下胚轴外植体在MS+6BA 5 ppm的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在MS+2,4-D2ppm的培养基上能脱分化而形成愈伤组织。用3种不同的酚类物质(咖啡酸、阿魏酸、愈创木酚及联苯胺)作氢供体发现分化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脱分化过程,其中以咖啡酸作氢供体显示的活性最高,阿魏酸及愈创木酚次之,而联苯胺最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阴极向及阳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分化及脱分化培养过程中均不断出现新的酶带,前者有13条,后者为11条,两者的差别主要在阴极向酶带,在分化过程中多了两条酶带(C_1和C_3),同时C_2带活性也比脱分化的高。阳极向酶带也有差别,A_2和A_2两条酶带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加强,但是在脱分化过程中却逐渐消失。反映了两个过程生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82.
棉纤维细胞伸长生长与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纤维细胞于开花当天从棉胚珠表皮上发生,随即开始伸长生长,星S型生长曲线。棉纤维细胞的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IAA氧化酶活性同伸长生长的关系不大;而离子型结合的细胞壁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IAA氧化酶活性同棉纤维细胞的伸长生长关系较大,表现在棉纤维细胞快速伸长期活性较低,而在伸长生长停止时出现活性高峰,同棉纤维细胞的伸长生长有负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83.
甘薯(Ipomoea batatas)叶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叶片光合产物水平与光合机构运转关系时,我们曾观测到田间甘薯叶片干重增长速率日变化进程中有明显的中午降低即“午睡”现象(图1)。为了揭示这一现象的形成机理,在人工气候室作了以下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84.
棉株根系伤流中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株根系伤流有明显昼夜节奏,白天多,夜晚较少。白天中又以上午9~12时的伤流量为最高。伤流中CTK量及其浓度也以白天为高。在切除地上部4天以后,从蕾期和铃期棉株已不再能收集到伤流液,但盛花期棉株在切除地上部6天以后,仍产生了相当多的伤流,其中仍含有丰富的CTK类物质。盛花期棉株根系伤流量及其中CTK水平高于铃期棉株,提示铃期棉株根系活力已开始趋向衰老。根据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高效液相层析鉴定出棉株根系伤流中的CTK类物质有Z,ZR,和IPA。  相似文献   
85.
用硫酸铵分段盐析及DEAE-Sephadex A-50、羟磷灰石和CM纤维素等多种柱层析方法,从正常小鼠肝浸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免疫抑制蛋白质(LISP)。在体外用微量该蛋白质就能强烈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对促有丝分裂原和同种异型抗原的增生反应。纯化的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CE)和等电聚焦(IEF)鉴定时均显示为一条区带,其等电点(pI)值在7.5—7.8范围。沉降系数利S_(20),w为5.39。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测得LISP的分子量为78,000道尔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提示LISP是由二个相同的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38,500道尔顿。LISP是一种既非糖蛋白又非脂蛋白的碱性蛋白质,对它的氨基酸组成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6.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不同民族的正常个体以及β地中海贫血患者θ珠蛋白基因5′侧序列中的多态性HincⅡ位点及其遗传性质。在广西壮族正常个体和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中,该多态性位点的发生频率均为75%,与正常汉族人测得值相近。家系分析资料表明,该多态性位点完全按照孟德尔规律进行遗传。  相似文献   
87.
88.
1985年,我在参加由安徽省芜湖市科委、卫生局和九华山管理处联合组织的九华山植物资源调查中,采到一种兰科毛兰属植物,经鉴定系葡萄毛兰Eria reptans(Fr. et Sav.)Makino。本种只记载分布于日本和我国台湾岛,而在中国大陆是地理分布新记录。同时,毛兰属也是安徽省地理分布新记录的属。  相似文献   
89.
从管花马兜铃中分得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尿囊素和Eupomatenoid-7。  相似文献   
90.
卧床前后压力感受性反射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数据表明长期失重以后立位耐力降低可能与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有关。本文比较了两组被试者15天低动力卧床前后的立位耐力。以血压调节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两种不同方式卧床前后单纯立位和下身负压加立位时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并用颈部加压及下身负压对中枢调节功能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严格的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下降及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改变明显大于半日平卧半日倚坐者。而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改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紊乱,是卧床后立位耐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从这种考虑为基础,作者提出了改变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的血液分布,调整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可能是预防心血管失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