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科学阐明中药临床治疗的物质基础,是中药药效学研究的最终目标。现阶段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主要有化学分离分析、生物色谱法和虚拟筛选等方法。本文对现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几种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2.
尹辉  张波  荆瑞雪  曾凡江  牟书勇 《生态学报》2019,39(18):6745-6752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C,N,P元素组成的测定及表面形貌观测,对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种群的骆驼刺,C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没有显著规律;N元素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的P含量,叶片中最高,茎与刺中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2)3个地理种群的骆驼刺叶中元素组成相比,策勒种群C,N含量均最高,托克逊种群C,N含量最低;3个种群叶片的P含量,C∶N,C∶P,N∶P值均没有显著差异。刺中元素含量相比,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含量阜康种群策勒种群托克逊种群。茎中元素含量相比,N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为其他两个种群的2倍,可能与托克逊土壤中高浓度的全N,速效N,速效P有关。(3)托克逊种群表皮极厚,蜡质非常致密,各器官气孔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种群;策勒种群比阜康种群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但叶片气孔密度却减小;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茎与刺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策勒种群骆驼刺最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其叶片具有最高的C,N含量,且表面结构没有明显的干旱胁迫特征。托克逊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干旱适应特征: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气孔密度增大,叶片C,N含量最低。虽然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理种群,但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叶片中C∶N,C∶P,N∶P比值保持恒定,C∶N=30.6±4.3,C∶P=357.4±49.9,N∶P=12.0±2.4,说明骆驼刺能够保持较高内稳性,这也可能是其在新疆各地广泛生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44.
张豆  景航  王国梁 《生态学杂志》2019,30(2):489-495
全球氮沉降通过影响树木叶片的生理过程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但目前关于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选取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中油松、辽东栎、忍冬、绣线菊、黄刺玫、茜草、披针苔草7种主要高等植物,比较了3年氮添加(0、3、6、9 g N·m-2·a-1,分别用N0、N3、N6、N9表示)对7种植物叶片中NSC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变异很大,二者变异最高的均为黄刺玫,最低的分别为绣线菊和披针苔草;不同植物可溶性糖、淀粉对氮添加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N6处理下茜草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变异高于其他物种,N3和N9处理下绣线菊的变异高于其他物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异最小的物种在不同氮添加水平下不同.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油松和披针苔草的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升高,绣线菊持续降低,辽东栎、忍冬和黄刺玫的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在N6处理达到最小,而茜草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较复杂的变化趋势.氮添加对植物叶片中淀粉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油松、忍冬和披针苔草的淀粉含量持续增加,绣线菊先降低后增加,在N3处理达到最小,而黄刺玫和茜草则呈现较复杂的变化趋势,辽东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平缓.在氮添加后,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与植物叶片NSC含量无相关关系,仅N0和N3水平下上述土壤理化指标会显著影响可溶性糖/淀粉.表明林地不同植物叶片中NSC含量对氮添加的响应明显不同,研究全球氮沉降或氮添加对林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考虑不同植物,尤其不同生活型植物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45.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胸腺素基因具有THY1、THY2和THY3三个不同剪接体,其中THY3结构域最多。本研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THY3在美洲大蠊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诱导对美洲大蠊血淋巴和脂肪体中THY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THY3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虫期,雌虫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脂肪体表达量显著高于血淋巴、头部、肌肉、体壁组织。雌性成虫体腔注射大肠杆菌3 h后血淋巴中THY3表达量显著增高,而在脂肪体中12 h后才检测到THY3表达明显上调,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美洲大蠊胸腺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CRISPR/Cas技术在抗除草剂作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精准的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能够进行基因的定向改造,加速新品种培育进程,在种质资源创制中的应用潜力较高。概述了CRISPR/Cas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其在作物抗除草剂育种中的应用,简要指出了目前CRISPR/Cas技术在抗除草剂种质创制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利用CRISPR/Cas技术创制抗除草剂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探讨了不同方法对胶原蛋白膜进行改性处理,结果表明经过甲醛处理过的胶原蛋白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及耐水性能。将胶原蛋白膜与卡拉胶凝胶颗粒形成组合固定化体系,用于大肠杆菌EP8-10固定化,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回收率达到了91.3%,反应20批次后,酶活回收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检测IVF-ET患者取卵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模式,探讨其在预测妊娠中的意义。方法:纳入因榆卵管因素或男性因素行IVF-ET的患者62例(75个周期)。对行IVF-ET的患者,在取卵后隔日监测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并比较其在妊娠组与未孕组的差异。结果:取卵后,血E_2水平在妊娠组与未孕组均迅速降低,在取卵后2,4,6,8 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妊娠周期,血E_2平均水平在取卵后10d降至最低,之后逐渐上升。妊娠组与未孕组之间E_2水平的差异从取卵后10d开始可以检测出(分别为816.4±537.6pg/ml和189.5±69.3pg/ml)(P<0.05)。在未孕周期,10d的E_2水平(189.5±69.3pg/ml)显著低于8d(989.2±581.5pg/ml)(P<0.05)。结论:在取卵后8d和10d连续测2次血E_2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妊娠患者的E_2水平在10d出现上升预示妊娠,而10d出现剧陡降时,往往预示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49.
关联分析在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的重要部分,对作物育种尤其是分子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连锁不平衡(LD)的关联分析是基因发掘也是等位基因发掘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策略、特点及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其在作物种质资源新(等位)基因发掘中的发展趋势及展望。可以预见,与传统QTL作图及功能基因组学相整合的关联分析必将大大加快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程,实现我国种质资源优势向基因资源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50.
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