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通过对小鼠摄食、摄水量及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为今后的营养学和营养疾病学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利用反义核酸技术与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相结合 ,从动物整体水平上研究与动物膳食和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功能。从课题组以往研究得到的摄食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中选出 4个 ,用BALB c小鼠进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D1、Pe和Tr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摄水量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 ,D1和Tr实验组的蛋白质代谢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D1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下降趋势 ,但其表观消化率小于对照组 ,说明其蛋白质代谢功能有所下降 ;Tr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呈上升趋势 ,其表观消化率大于对照组 ,说明其蛋白质代谢功能有所上升。结论 预测D1基因可能与促进营养代谢功能有关 ,Tr基因可能与抑制营养代谢功能有关。D1、Pe和Tr与移动、痛觉、记忆等其他行为学有相关性 ,P3与其他行为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用生长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GHA)联合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对其最终成人身高的影响.方法生长激素(GH)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HA)联合治疗4例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半年,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第二性征,骨龄发育,性激素及最终成人身高的变化.结果第二性征的发育停止,骨龄发育被控制,实际生活年龄与骨年龄的比值提高(平均0.79→0.84);血LH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及血浆雌激素水平平均已降至青春期前,分别为(平均25.79±10.60mlu/ml→1.13±0.21mlu/ml)及(平均64.87±27.51pg/ml→3.03±1.87pg/ml);预测最终成人身高增加(平均149.60±4.31cm→156.75±3.84c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长激素与GHA联合治疗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不仅能抑制第二性征发育,而且能有效改善最终成人身高,无任何毒付作用.  相似文献   
73.
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水稻及可育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构建了一个植物高效表达质粒,使来源于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lys)受控于单子叶植物ubiqutin强启动子下表达。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水稻(Oryza sativa L.)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m blotting检测,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叶、茎和根中均有gus基因的表达。测定112株转基因水稻叶片中赖氨酸叶量,大部分植株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幅度为16.04%。  相似文献   
74.
豌豆凝集素和血红蛋白基因对水稻的转化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扩大根瘤菌的突破产范围和试探根瘤菌在非豆科植物上的固所为作用,将豌豆凝集素基因(pl)和Parasponia andersonii血红蛋白基因 (phb)构建在同一个植物表达载体上,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水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经PCR扩增和Southern杂匀分析,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GUS组织化学染色及豌豆凝集素基因的Western印迹实验和表达产物的原位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表达。在40个转化植株中18株有pl和phb基因的PCR产物,得率为45%。再用18株植物做pl基因的Western blot检测,有3株有翻译表达,占40株的7.5%,18株的17%。为水稻与根瘤菌的相互作用和固氮作用的可能性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5.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3个小麦基因型对不同形态N素吸收和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N浓度下,小麦对增铵营养和NH+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NO3-营养,且在较高浓度下,增铵营养处理具有更强的吸收优势.与次敏感型莱州953和钝感型江东门相比,敏感型扬麦158不仅具有较强的NO3-和NH+吸收能力,而且具有最强的增铵营养吸收能力.增铵营养促进了扬麦158和莱州953对NO3-和NH+的吸收,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江东门对NO3-的吸收.与NO3-营养及NH+营养相比,增铵营养显著提高了扬麦158和莱州953的全株、地上部N积累量和叶片光合速率,而对江东门影响较小因此,增铵营养促进了植株的N吸收,提高了N积累和光合速率,从而促进了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76.
山羊草属异源多倍体植物基因组进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24个随机引物对山羊草属(Aegilops L.)异源多倍体物种对其祖先二倍体物进行RAPD分析,对扩增出的313条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含D基因组的多倍体与二倍体祖先Ae.squarrosa(DD)在聚类图上聚为一支;除Ae.juvenalis(DDMMUU)聚到上一支外,含U基因组的多倍 与二倍体祖先Ae.umbellulata(UU)在聚类图上聚为另一支;多倍体与其他二倍体均不聚在一起,表明多倍体分别与Ae.squarrosa(DD)、Ae.umbellulata(UU)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多倍体开之后,D和U基因组变化较小,而其他基因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7.
Red-light-induced swelling of the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hypocotyl of etiolated mung bean(Phaseolus radiatusL.)was observed only when Ca^2 ions were present in the medium.The optimal CaCl2 concentration was 250μM,Swlling response declined when Ca^2 was supplied into the medium after red light irradiation.The Ca^2 -chelator EGTA eliminated the red-light-induced swelling and 45Ca^2 accumulation in the protoplasts.In conltrast,A23187,a Ca^2 -ionophore,could mimic the effect of red light in darknes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2 may play a role in light signal transduction.In addition,swelling response was prevented by TFP and CPZ(both are CaM antagonists),implying the involvement of CaM in red-light-induced and Ca^2 -dependent protoplast swelling.  相似文献   
78.
79.
土壤微生物残留物是稳定性碳库的重要组分,然而固氮树种引入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微生物残留物分布的影响还不清楚.为了阐明固氮树种对不同团聚体粒级内微生物残留物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以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的生物标识物,比较了辽东日本落叶松人工纯林和落叶松与固氮树种赤杨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氨基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赤杨引入不影响团聚体氨基糖的分布,但显著提高了团聚体氨基糖含量.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不同团聚体各粒级总氨基糖含量增加1.3~1.7倍.其中,混交林土壤团聚体内总氨基糖增加量的66.5%~66.9%来自氨基葡萄糖,30.0%~30.6%来自氨基半乳糖,2.5%~3.2%来自胞壁酸.赤杨引入显著提高了>2000 μm和<250 μm团聚体中的氨基葡萄糖/胞壁酸值,但不影响250~2000 μm粒级团聚体中真菌和细菌残留物的相对贡献.此外,赤杨引入增加了土壤不同团聚体内的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但不影响团聚体粒级之间的微生物贡献,说明赤杨对微生物贡献的影响存在空间均一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