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2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167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不同时长持续时间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6例,扩张时间20 s)、B组(46例,扩张时间40 s),对比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12 h血淀粉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对比显示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12 h血淀粉酶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A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B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 %(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不同气囊扩张时间不会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造成影响,但长时间扩张存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建议在能够正常实施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  相似文献   
72.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极度濒危物种(CR)。基于其样本数量极其有限,全基因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从而揭示其重要生命现象的遗传机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于2018年5月完成了黄唇鱼基因组精细图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得到约202 Gb的高质量数据,总测序深度约为317×;组装得到的基因组大小为637.43 Mb,Contig N50约为88 Kb,Scaffold N50约为4.65 Mb;重复序列约142.72 Mb,占比22.39%,预测得到23743个基因、920个t RNA、85个rRNA、176个假基因;98.46%的基因可以注释到NR、GO等数据库中;有67个基因家族是黄唇鱼所特有的。本研究从单碱基错误率、核心基因完整性及二代Reads比对分析3个方面对黄唇鱼基因组精细图的组装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所组装的基因区的完整性较好。黄唇鱼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对于黄唇鱼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挖掘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3.
该文探讨了羽扇豆醇(Lupeol)对人结肠癌HCT116和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使用不同浓度的Lupeol处理HCT116和SW620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应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蛋白细胞内分布情况。通过构建shRNA敲低两种结肠癌细胞中RhoA,进一步研究Lupeol影响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Lupeol处理后,HCT116和SW620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内RhoA、ROCK1、β-Catenin、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β-Catenin蛋白胞质和胞膜上分布减少。敲低RhoA后抑制了细胞增殖,同时使得RhoA-ROCK1-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受到抑制,β-Catenin蛋白胞质和胞膜上分布减少。综上所述,Lupeol可通过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抑制β-Catenin蛋白表达,进而抑制HCT116和SW620细胞增殖,Lupeol有望成为临床结肠癌治疗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74.
The incidence of melanoma is rising globally including China. Comparing to Caucasians, the incidence of non‐cutaneous melanoma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inese. Herein, we performed genomic profiling of 89 Chinese surgically resected primary melanomas, including acral (n = 54), cutaneous (n = 22), and mucosal (n = 13), by hybrid capture‐bas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We show that mucosal melanomas tended to harbor more pathogenic mutations than other types of melanoma, though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finding remains uncertain. Chromosomal arm‐level alterations including 6q, 9p, and 10p/q loss were highly recurrent in all subtypes, but mucosal melanom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enomic instability. Importantly, 7p gain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un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s in non‐cutaneous melanomas, representing an intriguing prognostic biomarker of those subtypes. Furthermore, focal amplification of 4q12 (KIT, KDR, and PDGFRα) and RAD51 deletion were more abundant in mucosal melanoma, while NOTCH2 amplification was enriched in acral melanoma. Additionally, cutaneous melanomas had higher mutation load than acral melanomas, while mucosal melanomas did not differ from other subtypes in mutation burden. Together, our data revealed important features of acral and mucosal melanomas in Chinese including distinctive driver mutation pattern and increased genomic instability.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ssibilities of combination therapies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melanoma.  相似文献   
75.
76.
刘华  靳永亮  张纪越  朱伶俐  盛天露  刘峰 《广西植物》2020,40(12):1699-1705
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谱(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 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7-二甲氧基槲皮素(1)、芹菜素(2)、奥卡宁(3)、okanin-4''-O-β-D-6″-trans-p-coumaroylglucoside(4)、1H-Indole-3-carbaldehyde(5)、对羟基苯甲醛(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7)、3,4-divanillyltetrahydrofuran(8)、buddlenol D(9)。除化合物1和化合物6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豨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探讨右归丸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鼠关节软骨组织骨诱导因子(OGN)、骨黏连蛋白(ON)和纤维蛋白原2(FBN2)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硫酸氨基葡萄糖),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大鼠KOA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右归丸4.8,2.4,1.2 g/kg,硫酸氨基葡萄糖组灌胃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 0.17 g/kg,连续给药8周。干预结束24 h后取鼠膝关节软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软骨的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组织中OGN、ON和FBN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组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Makin 评分显著升高,软骨组织FBN2蛋白表达水平上显著增加,OGN、ON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关节软骨边缘严重破坏,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软骨组织Makin 评分和FBN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显著增加,且右归丸中、高剂量组OGN、O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软骨结构趋于正常,软骨细胞分布仅偶见不均,关节软骨表面欠光滑。结论: 右归丸能够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骨诱导因子和骨粘连蛋白的表达水平来促进关节软骨的骨化和重构。  相似文献   
79.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革兰氏阳性模式微生物,由于其清晰的遗传背景、高效的分泌能力以及简单的培养条件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技术产业。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枯草芽孢杆菌相关表达系统与调控工具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围绕枯草芽孢杆菌动态调控工具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转录水平调控和转录后水平调控两个层面上进行综述,并对调控元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枯草芽孢杆菌表达与调控工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基于MODIS卫星火点的浙江省林火季节变化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林火变化趋势和驱动因子,可为林火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MODIS卫星火点数据,结合气象(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温度、日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日累计降水)、人为(到公路距离、到铁路距离、到居民点距离、人口密度、人均GDP)、地形和植被因素(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运用趋势分析法、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浙江省2001—2016年林火变化趋势和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浙江省春、夏季林火呈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林火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秋季下降趋势显著。浙江省各季节林火预测模型拟合度均较高,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5.8%(春季)、79.1%(夏季)、74.7%(秋季)和79.6%(冬季)。浙江省春、夏季林火发生与变化受气象、人为、地形和植被因素的显著影响;秋、冬季林火发生与变化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在影响因素复杂、高火险区域分散的春、夏季,林火管理应重点加强人为活动管理和防火宣传教育;在秋、冬季,可通过在高火险区集中分布的西南地区增设瞭望塔和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