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2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4990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五种鳗鲡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714-722
研究利用营养测试方法对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共5种养殖鳗鲡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5种鳗鲡含肉率61.77%69.22%, 日本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显著高于欧洲鳗鲡和花鳗鲡 (P0.05); 水分含量为62.34%71.80%, 粗蛋白含量为11.31% 18.47%, 脂肪含量为8.62% 24.48%, 灰分含量为0.92%1.06%; 均含有18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 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 鲜味氨基酸含量占37.43%38.77%,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5.2574.77, 其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的标准, 色氨酸、异亮氨基酸和缬氨酸等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富含磷、钾、铁和锌等多种矿物元素, 日本鳗鲡和花鳗鲡含量最高; 均含有16种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SFA) 7种, 不饱和脂肪酸(UFA)9种; 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 分别占总量的41.92%48.27%和6.63%16.87%。研究结果表明: 5种鳗鲡的肌肉为高蛋白、鲜味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优质蛋白源; 富含磷、钾、铁、锌等矿物元素, 可作为补充人体矿物质营养的膳食来源; 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DHA比值高。因此, 5种鳗鲡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有益人体健康, 均是优良的水产养殖种类。  相似文献   
132.
为了解氮肥和钙肥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生长的影响,对成熟期烤烟的根系形态、生理代谢指标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施0.12 g kg-1氮相比,施0.20 g kg-1氮的烤烟根系最长侧根长、根系体积、根干重、叶干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升高,MDA含量极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下降,但对侧根数、CAT活性和O2·的影响均不显著。施钙0.40 g kg-1,根系体积、侧根数、CAT和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提高,MDA含量和O2·则降低;施钙1.00 g kg-1,最长侧根长、根干重和叶干重均提高。氮×钙互作对烤烟的最长侧根长、根系体积、根干重、叶干重和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均极显著,但对侧根数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施0.20 g kg-1氮和0.40 g kg-1钙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烤烟根系形态、生理状况及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3.
134.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组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而宏基因组学是目前最为关键和成熟的组学方法。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宏基因组学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各个阶段,既是宏基因组学推广的最大瓶颈,也是目前宏基因组学研究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介绍和归纳了目前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中常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及其重要的信息分析工具。未来几年之内,测序成本的下降和测序深度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大宏基因组学研究在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层面的难度,因此相应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也势在必行。近期内我们应该首先加强基础性分析和存储平台的建设以方便普通环境微生物研究者使用,同时针对目前生物信息分析的瓶颈步骤和关键任务重点突破,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5.
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个种群(实验室正常喂养种群、实验室无菌糖水喂养种群和野生种群)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橘小实蝇3个种群成虫肠道6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53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等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的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橘小实蝇3个种群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共有菌种为肠杆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泛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芽孢杆菌属4株。【结论】通过研究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寄主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最终为利用微生物防治此类害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6.
何晓华  刘斌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0):2041-2047
【目的】检测乌龙茶提取物是否可作为电子染色剂取代醋酸双氧铀用于细菌细胞染色,使其能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方法】利用伦敦白胶对细菌样品(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胶块的制备,再在复染铅与不复染铅这两种情况下对超薄切片样品进行3种不同染色剂的电子染色,之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其不同之处。这3种不同的染色剂分别是醋酸双氧铀、0.05%乌龙茶提取物以及0.1%乌龙茶提取物。首先将带有超薄切片样品的铜网悬浮于不同的待比较染液中10?15 min,若需进一步用柠檬酸铅复染,则将经3次蒸馏水冲洗过后的铜网再次悬浮于柠檬酸铅染液中8?10 min。【结果】复染铅的情况下,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无论是大肠杆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3种电子染色剂进行染色的结果均非常相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观察细菌结构中,乌龙茶提取物可以替代醋酸双氧铀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的电子染色。  相似文献   
137.
泸型酒酒醅中梭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0):2321-2321
正泸型酒(又称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以高粱为主要原料,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泥窖进行多菌种混合循环固态发酵,窖池中存在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霉菌、细菌、古菌等,这些独特而复杂的窖内微生物群落是泸型酒独特风味形成的关键~([1])。梭菌对于泸型酒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等典型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已对窖泥进行了群落结构和演替规律的研究,但对酒醅中的这类微生物的变化及其功能则研究甚少。本期刊登了马  相似文献   
138.
湖北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旋覆花(Inula hupehensis)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9-羟基-百里香酚(1),8,10-去氢-β-羟基-百里香酚(2),2-羟基-4-甲基苯乙酮(3),8,9-双羟基-9-百里香酚(4),10-羟基-8,9-双氧亚异丙基百里香酚(5),8,10-二羟基-9-异丁酰百里香酚(6),8-羟基-9-异丁酰-10-(2-甲基丁酰)百里香酚(7),8,9,10-三羟基百里香酚(8),8-羟基-9,10-二异丁酰百里香酚(9),neoechinulin A(10),3-醛基吲哚(11),3-羟乙酰基吲哚(12),丁香酸(13),4,6-二羟基-2-甲氧基苯乙酮(14),7-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15),6-甲氧基山奈酚(16),(+)-正丁香酯素(17),β-棕榈精(18)和豆甾醇(19)。除了化合物8和9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9.
真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和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其消亡的年代和原因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本文对黑龙江青冈县英贤村最新出土的5个真猛犸象和5个披毛犀化石进行了AMS14C年代测定,结果均大于4万年,部分化石可能已经超出了目前14C的测定范围。通过整理并对比已公开发表的中国境内两种动物化石的14C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早期常规14C测年方法所获得的年代值需要重新考虑其准确性。埋藏地层与最新的AMS14C测年数据显示,我国真猛犸象化石年代主要集中于MIS3阶段;披毛犀在我国消亡的时间很可能晚于真猛犸象,至少延续到末次冰消期。中国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仍然需要开展更多的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0.
香蕉一个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与果实成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的相互关系,对经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巴西香蕉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量、Ⅲ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MaCHⅢ)表达以及几丁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乙烯催熟处理的香蕉果实,乙烯释放量比对照处理的果实提前15 d达到高峰;1-MCP处理的香蕉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和果实成熟明显受到了抑制.(2)外源乙烯加速了MaCHⅢ基因的下调表达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的下降,MaCHⅢ表达量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采后第3天和第4天下降到最小值.(3)1-MCP处理使MaCHⅢ基因呈现上调表达,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上升,MaCHⅢ基因表达量和Ⅲ类酸性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采后18 d和25 d达到高峰.研究表明,MaCHⅢ基因可能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