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3篇
  免费   2695篇
  国内免费   11926篇
  33414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736篇
  2022年   1118篇
  2021年   1157篇
  2020年   1090篇
  2019年   1213篇
  2018年   822篇
  2017年   783篇
  2016年   786篇
  2015年   1048篇
  2014年   1564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894篇
  2011年   1893篇
  2010年   1657篇
  2009年   1720篇
  2008年   1879篇
  2007年   1793篇
  2006年   1782篇
  2005年   1419篇
  2004年   1190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923篇
  2000年   835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5年   12篇
  1954年   16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浓度(0~2.5mmol/L)碘乙酰胺(IOA)处理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6krad(130rad/min)60Co-γ射线处理的继代后4~5d期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法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经培养形成细胞团、愈伤组织或植株。通过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及同工酶分析,确认了得到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为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82.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 分析了潮汕地区216例无血缘关系、临床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和216例健康人的运铁蛋白(Tf)亚型分布情况, 结果发现:食管癌病人组TfC1C1纯合子频率为0.2639,Tf*Cl基因频率为0.4745,显著低于正常人组(分别为0.4352和0.6227,均为P<0.0 01);同时,食管癌病人组TfC2C2纯合子频率为0.2278,Tf*C2基因频率为0. 497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852,P<0.05,和0.3634,P<0.001)。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固定法,分析了潮汕地区21 7例无血缘关系的临床上诊断为食管癌病人和 217例健康人的组特异性成份(Gc)亚型的分布,发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3.
枯草杆菌蛋白酶E的156和165位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定点突变方法,在M222A突变的枯草杆菌蛋白酶E基因上进行E156S和V165I定点突变. 将突变基因插入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穿梭质粒pBE-2中,在碱性和中性蛋白酶缺陷型的枯草杆菌DB104中进行表达,得到突变种(M222A,E156S)和(M222A,E156S,V165I)蛋白酶E. 性质测定表明,E156S突变使蛋白酶比活力增加90%,并不影响酶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而V165I突变使蛋白酶比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84.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催化内源性或外源性亲电子化合物与谷胱甘肽(GSH)结合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基因家族是一族解毒功能蛋白.其基因的表达通过不同的机制受多种物质的调控.根据最近文献资料,对调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基因结构、调控机制及氧化应激对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5.
脱氨基被认为是引起细胞突变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些脱氨基的产物不被修复,将引起转换(transition)突变.为了理解DNA结构和其化学活性的关系,介绍一种新的灵敏的遗传学方法,它应用在DNA特定点的脱氨基速率的测定.这种方法基于M13mp2噬菌体内的1acZα基因中的CCC脯氨酸密码子的反转突变,即每个脱氨基事件表现为在白色菌斑背景中的一个蓝色菌斑,其灵敏度可达105 M13mp2 DNA分子中检验出一个脱氨基事件.此外,该法可以计算脱氨基动力学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86.
Sequence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giant pand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ut 336–444 bp mitochondrial D-loop region and tRNA gene were sequenced for 40 individuals of the giant panda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Mabian, Meigu, Yuexi, Baoxing, Pingwu, Qingchuan, Nanping and Baishuijiang, respectively. 9 haplotypes were found in 21 found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iant panda has low genetic variations, and that there is no notable genetic isolation among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The ancestor of the living giant panda population perhaps appeared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unfortunately, might have suffered bottleneck attacks. Afterwards, its genetic diversity seemed to recover to some extent.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8.5” Key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Chairman Found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 C. Wang Education Foundation, the Applied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Yunna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Special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Chinese Scientists, and 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  相似文献   
87.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88.
本工作采用离体孵育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薄片(含有室旁核和视上核)释放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糖皮质激素(GC)及其他甾体激素对AVP释放的快速影响。结果如下:(1)大鼠下丘脑薄片经过90min的恢复之后,在长达6h的孵育过程中能够相当稳定地释放AVP,释放量为9.06±1.23pg/min;(2)皮质酮(B)在20min内可明显地抑制AVP的释放,在10-7—10-4mol/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3)在同一剂量(10-6mol/L),皮质醇、17β-雌二醇和睾丸酮也可快速地抑制AVP的释放,而相同剂量的地塞米松、醛固酮、孕酮、RU486和胆固醇却无此效应;(4)RU486(10-7—10-3mol/L)对AVP的释放没有影响,但却能(10-5—10-3mol/L)部分地阻断B的快速抑制效应。这些结果表明,GC对大鼠下丘脑AVP的释放具有不通过传统的基因组机制的快速抑制效应,此种抑制效应可能与GC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9.
陕西省陆生贝类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划线以北纬35°上下为过渡区;东段以华山为界,西部以祁连山为界,形成明显的南北转折和东西的交汇地带。文中报道两个新种,即:Deroceras(agriolimax)bilineatussp.nov.,Deroceras(Agriolimax)melasmasp.nov。  相似文献   
90.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各种神经毒剂引起毒素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五类(七种)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对美洲(虫非)蠊测定了它们能否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DDT、溴氰菊酯及六六六均能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而E605、西维因、巴丹及杀虫脒均无此效果。纸层析及薄层层析,用标准样品(酪氨酸、酪胺、苯乙胺、L-亮氨酸及异戊胺)作比较,测定了这一产生的血淋巴中的毒素乃是酪胺,或主要是酪胺。增效试验,证明了杀虫脒与DDT或溴氰菊酯合用时,能增加酪胺的产量。讨论了这一毒素产生的条件,以及这一毒素有可能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几种单胺及氨基酸的复合物,但酪胺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