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0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358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饥饿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饥饿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影响极其广泛。本文概述了饥饿对甲壳动物发育与存活、代谢、消化腺结构与消化酶、机体化学组成以及恢复生长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补偿生长及其生理学机制、饥饿与抗病免疫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2.
岷江上游典型时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岷江上游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尺度、复合型生态过渡带,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脆弱区,研究其景观格局的变化,对于构筑我国的生态格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岷江上游地区1986、1995、2000年3个时期的TM影像,分析了3个时期的景观特征以及变化.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整体景观水平以草地景观为基质、森林景观以及其他景观类型作为斑块镶嵌其中.森林景观面积经历了从1986~1995年的上升,而后到2000年的下降过程;草地景观高盖度草面积不断减少;同时,森林景观和草地景观斑块总数一直增加,破碎化趋势明显.岷江上游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而导致的人为干扰,包括对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的改变、森林资源的掠夺性开采、草地资源的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3.
为了探讨力学因素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观察在单纯高压力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相关蛋白和生长因子的变化。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在施加单纯压力的条件下培养猪颈总动脉。按压力大小,将培养的血管分为高压力(21.3kPa)组和正常压力(13.3kPa)组。两组血管均分别培养1、4和7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α-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转化生长因子13l及P53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高压力的作用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α-肌动蛋白呈减少的趋势;增殖细胞核抗原,转化生长因子131、P53持续增多;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先增加而后有所减少。说明高压力可明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转变,发生增殖现象。提示高压力可能通过调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转化生长因子131及P53蛋白的表达来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84.
为了比较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型与pp24基因的关系,将Ⅰ型MDV弱毒(m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特超强毒(vv MDV)等不同致病型的CVI988、GA、648A、RB1B、Md5和Md11等6个国际参考株,从中国河北、北京、广东和广西等地分离的7个中国分离株和1个中国疫苗毒814株的pp24基因分别做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pMD-18载体中测序,与国外已发表的BC-1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Ⅰ型MDV的pp24基因非常保守,15个毒株中只出现5个碱基的随机变化,并引起相应的4个氨基酸改变,但与致病型无明显相关;pp24基因ORF的第81碱基出现差异,所有中国株为G,所有不同致病型国外参考株为C,但并未引起氨基酸改变,显示这一碱基差异只是作为MDV地域性分布的遗传标志,而与病毒分离的年代及致病型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985.
蟋蟀科5属9个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被测定或从Gen Bank获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NJ和MP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49bp的序列中A、T、C和G碱基含量分别为31.8%、36.9%、9.9%和21.4%,A T平均含量为68.7%。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属9种蟋蟀聚成3个聚类簇,斗蟋属先与灶蟋属汇合,再与棺头蟋属构成聚类簇Ⅰ;油葫芦属黑脸油葫芦和北京油葫芦与蟋蟀属的家蟋相聚构成聚类簇Ⅱ;蟋蟀属的田蟋单独构成聚类簇Ⅲ。  相似文献   
986.
记述了采自四川泸定的齿扁蜂属Onycholyda Takeuchi 2新种:泸定齿扁蜂Onycholyda ludingica,sp.nov.和刻纹齿扁蜂Onycholyda microsculpturalis,sp.nov.,其中刻纹齿扁蜂右上颚具4齿,在该属中还是第一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87.
根分泌物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根分泌物在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中 ,通过土壤 植物 微生物系统协同作用高效修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的环境过程与机理进行了综述。根分泌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活化污染区重金属元素 ,使固定态转化为植物可吸收态 ,大大提高了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 ,通过植物的超积累作用 ,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 ;此外 ,根分泌物也可以和重金属形成稳定的螯合体 ,降低他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起到固定和钝化作用。对于有机污染物 ,根分泌物一方面为根际的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源 ,使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代谢活力比非根际区高 ,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到根际的酶系统可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生化过程 ,提高降解效率。并对此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8.
水稻物质生产与氮、磷、钾、硅素积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0个水稻基因型的干物质与N、P、K、Si积累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积累总量随N、P、K和Si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其相关系数早季和晚季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N、P、K、Si积累的平衡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量随NBI(养分平衡指数)直线增加,随NDI(养分偏离指数)直线下降.30个水稻品种平均N、P、K、Si积累总量比值早季为3.76:1:4.55:7.10,晚季为2.88:1:4.54:8.09.干物质积累能力以中期最强,前期最弱,而N积累能力却以前期最强,后期最弱.水稻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当抽穗期茎鞘比率达到最大时,茎鞘重约为叶片重的2倍,而抽穗前积累的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叶片中N的分配比率全生育期均比干物质分配比率高.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N和P主要分配在穗部,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分别为58.01%、66.42%和70.06%,而K主要分配在茎鞘中,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为62.08%.早季Si在茎中的分配比率(43.11%)最大,而晚季却以穗中的分配比率(46.99%)最大.  相似文献   
989.
芋对斜纹夜蛾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4个芋头品种在菜田进行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诱集试验 ,结果表明 ,香梗芋和槟榔芋诱集虫卵、幼虫效果最好 ,其它芋品种亦有一定的诱集效果 ;芋头与其它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为 1∶9、1∶3和 1∶1时 ,以 1∶9的综合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0.
成熟促进因子对克隆重构胚核重编程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晓明  王锋 《四川动物》2004,23(4):397-400
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由催化亚单位P34cdc2和调节亚单位cyclin组成,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核移植研究中发现:供体核在MPF的作用下发生核膜破裂(nuclear envelop breakdown.NEBD)和早熟染色体凝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PCC),促进了核、质蛋白质因子的交换,有利于核重编程的进行。PCC还会对供体核的倍性及形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