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5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359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6例12小时以内发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1),此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A组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入院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 mg,继之75 mg.d~(-1)治疗,平均随访30天。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而在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论是否接受择期的冠脉介入治疗(PCI),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继之75 mg.d~(-1)口服,可显著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52.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在经历人工寒潮中风前血液中vWF与IL-6含量变化从而预测中风的发生.方法: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经历人工寒潮并于寒潮前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vWF与IL-6含量.结果:脑梗塞组寒潮前vWF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卒中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寒潮前的IL-6含量明显高于非卒中组.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IL-6和vWF的含量可能预测经历寒潮时发生脑卒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953.
哺乳动物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超家族由TRPC、TRPM、TRPV、TRPA、TRPP和TRPML六个亚家族组成。这些亚家族的29个离子通道几乎表达于所有的组织和细胞。大多对单价和二价阳离子都有通透性。TRP通道与多种生物学功能有关,包括高血压、温度觉、血管炎症、刺激感、肿瘤增生、细胞内离子稳态及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对这些通道的生理功能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开发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TRP通道调节剂。  相似文献   
954.
猪血红蛋白的酶解及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血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而价格低廉的蛋白质资源.猪血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血红蛋白占主要部分.因此,对血红蛋白及其水解产物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为选出适合于水解猪血红蛋白的蛋白酶,笔者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对猪血进行单酶和复合酶水解试验,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水解猪血的适用酶.通过质谱仪测定,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分子量集中在800~2400道尔顿,而800~1260道尔顿区间占主要部分;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出其产物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含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50.93%,说明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是制作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理想资源.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aFe12O19微粒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BaFe12O19微粒进行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Ames致突变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凝血试验等.结果:BaFe12O19微粒无毒性,无致突变性,对出血和凝血时间无影响,不引起溶血和凝血.结论:BaFe12O19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血管内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956.
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var. reticulatus Naud.)品种’西域1号’为试验材料,于幼苗3叶1心期喷施浓度为150 mg·L-1的乙烯利溶液进行处理,诱导主蔓形成两性花,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对处理和对照植株不同时期的主蔓和侧蔓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处理后,幼苗植株主蔓花原基持续向两性花分化,最终发育形成两性花。未经处理植株的主蔓花原基在分化早期与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但在雌蕊出现后,不再继续发育,最终发育形成雄花。处理植株主蔓两性花发育过程与侧蔓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  相似文献   
957.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体外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黏附率的影响.方法:以霉酚酸酯在0.1μg/ml-100μg/ml,24-72h内作用于肝癌细胞,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Hoee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结果:霉酚酸酯显著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长,并显著的抑制其黏附率,在浓度为100μg/ml作用72小时时生长抑制率达78.8%,黏附率降低至42.1%,Hoechst33258染色实验发现随浓度增大细胞凋亡的发生增多,核固缩、核碎裂的现象发生越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减少增殖细胞在S期的分布.结论:霉酚酸酯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在黄芪种子浸种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用量的黄芪种衣剂包衣和ND牌种衣刺包衣处理后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精选的黄芪种子,经变温处理12 h后,用吸水纸吸至表面无水,于室温下风干30 min,然后用黄芪种衣剂(AM)和生产中常用的ND牌种衣剂(ND)进行包衣,AM所用浓度分别为种子干质量的2%、4%、6%和8%,ND所用浓度为种子干质量的8%,并依次标记为AM(2%)、AM(4%)、AM(6%)、AM(8%)和ND(8%),空白种子做对照(CK).结果:正确运用适量的黄芪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显著地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结论:运用适量的黄芪种衣剂结合本技术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显著的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设计提出了黄芪种子包衣技术一套,该种包衣技术能除种子表面的抑制物质,较好的打破种皮障碍,并使种衣剂附着在种子的风干表皮上.包衣种子可在室外环境(晴天微风,温度为19℃)中放置3h,而不影响发芽率,因此适合大田作业与生产.  相似文献   
959.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HPLC紫外检测的方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普伐他汀的含量。采用XTerra@MS C-18色谱柱(5μm,150mm×2.1 mm.ID),流动相为3.5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乙腈(70:30,用磷酸调至pH 3.0),流速为0.2ml/min;结果:普伐他汀在大鼠小肠全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和吸收百分率分别为0.110±0.023(h~(-1))和18.21±2.50%。普伐他汀在小肠中吸收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但吸收速率较低。结论:普伐他汀可以通过增加药物的脂溶性,进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60.
为了探索雌二醇与β-防御素(sBD-1)表达量的关系,体外模拟蒙古绵羊(Ovis aries)生理周期.用添加雌二醇浓度10-11、10-10、10-9、10-8、10-7、10-6 mol/L的培养液及不添加雌二醇的培养液(即对照组)分别培养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24 h、48 h、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雌二醇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相对表达量0.000 740~0.001 758,与对照组0.000 19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小于10-8 mol/L雌二醇添加浓度与sBD-1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参与机体防御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