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2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3593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过敏性疾病的关键细胞之一.机体的过敏反应很大程度依赖于肥大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FcεRI.肥大细胞膜上交联的FcεRI引发了下游的一系列信号事件并导致脱颗粒,包括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产生以及白三烯的释放.由于IgE在过敏反应中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cεRI下游的信号事件.其脱颗粒的分子机制是一个由多种蛋白质分子介导的,各个环节受到精确调控的复杂过程.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将给过敏性疾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采用单纯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单纯静脉药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70作为对照.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病人前列腺按摩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白细胞数量以及分段尿培养的菌落数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单纯灌注组总有效率78.57%,单纯静脉组总有效率47.14%.结论: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合成亲淋巴造影剂的方法并对其体内外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二氨基乙基乙二醇醚(EOEA)-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线性共聚合物(poly-DTPA-EOEA)为配体,与钆(Gd)的三价盐配位构建T1类线性大分子造影剂,检测二氨基乙基乙二醇-DTPA酰胺共聚物钆配合物(Gd-poly-DTPA-EOEA)的表征和性能.结果:Gd-poly-DTPA-EOEA分子量为20kDa,其中钆的含量为14%(w/w).T1值为6.45L mM-1s-1.Gd-poly-DTPA-EOEA在血液中的存留时间明显长于小分子造影剂Gd-DTPA,并可进入淋巴结巨噬细胞内.结论:Gd-poly-DTPA-EOEA是一种具有高驰豫率、循环时间长和亲淋巴特性的T1类大分子造影剂.  相似文献   
954.
目的:研究腹透液相关浓度葡萄糖(1.5%、2.5%)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及葛根素的拮抗作用.方法:人腹膜间皮细胞在含糖(1.5%、2.5%)、含糖含葛根素(葛根素终浓度为100μ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后,收集细胞,提取DNA,采用Southerm杂交测定细胞端粒长度.结果:经含糖1.5%和2.5%培养基培养24h后腹膜间皮细胞大多出现肥大.高浓度葡萄糖组细胞端粒长度缩短,2.5%组和1.5%组无显著差别(P>0.05).葛根素加入后含糖组腹膜间皮细胞端粒长度延长(P<0.05).结论:高糖可使间皮细胞端粒缩短,且可能与高糖作用下细胞肥大有关,葛根素可拮抗高糖对间皮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胆汁性肝纤维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组织内皮素B受体表达(ETBR)的变化.方法:取体重250±10 g左右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制作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造成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的门静脉压力,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肠系膜组织ETBR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和4周模型组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分别为11.89±1.38 mmHg和16.34±1.63 mmHg.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肠系膜组织ETBR主要见于细动脉内皮细胞,而模型组大鼠ETBR的表达不仅见于细动脉内皮细胞,细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微动脉表达也很显著.免疫印迹发现假手术组肠系膜组织ETBR含量很少,模型组大鼠ETBR表达明显增多.结论:正常大鼠肠系膜血管组织ETBR表达较少,随着肝组织损伤加剧和PHT形成,肠系膜组织ETBR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参与胆汁性肝硬化PHT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即刻、气腹前、气腹(CO2压力达12cmH2O)后1、30、60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SBP、DBP、HR、PErCO2;并观察记录病人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R组在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血液动力学变化较S组明显(p<0.05或0.01),R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早于S组(p<0.05),S组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R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与瑞芬太尼比较在麻醉诱导时及术毕气管拔管时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在麻醉过程中的平稳性二者无显著差异,舒芬太尼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优于瑞芬太尼,而瑞芬太尼在术后意识恢复上优于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57.
研究了采自中国西藏林芝地区色季拉山的一种寄生于蒲氏蝠蛾幼虫体内的悬茧蜂Meteorus sp.的形态特征,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感器进行观察.从形态上,该种悬茧蜂不同于已经报道的蝠蛾悬茧蜂Metorus he-pialid Wang.在其触角上共发现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嗅孔等,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数量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958.
栗苞蚜Moritziella castaneivora Miyazaki,1966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一种为害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和板栗C.mollissima的害虫,可造成植株落花落果.记述了栗苞蚜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危害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形态照片和生物学照片.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59.
广西左江地区蚱总科四新种记述(直翅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记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地区蚱总科昆虫4新种,即黑瘤大磨蚱Macromotettix nigrituberculus sp.nov.,白斑蚱 Tetrix albomaculatus sp.nov.,白纹悠背蚱Euparatettix caadidistris sp.nov.及褐胫悠背蚱Euparatettix avellanitibis.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60.
中国两栖类一新种(有尾目,小鲵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种小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特征与现有的小鲵都不相同,确定为中国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1新种,即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标本室,部分副模标本(MESH05111001,MESH05111002)保存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