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0篇
  免费   1975篇
  国内免费   5681篇
  2594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734篇
  2021年   885篇
  2020年   802篇
  2019年   1034篇
  2018年   820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786篇
  2015年   1041篇
  2014年   1497篇
  2013年   1445篇
  2012年   1849篇
  2011年   1694篇
  2010年   1306篇
  2009年   1228篇
  2008年   1373篇
  2007年   1181篇
  2006年   1119篇
  2005年   1034篇
  2004年   898篇
  2003年   795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61.
SHIV病毒在猴体内的复制与传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建立SHIV艾滋病动物模型提供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将新合成的SHIV XJ02170病毒适应猴体,并增强其毒力。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和PCR检测。选出13只无SIV,STLV1,SRV D和B病毒感染的猴。第一批实验,将SHIV前病毒DNA质粒经肌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500μg;SHIV病毒液,经静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2ml。病毒质粒和病毒液各接种2只猴。当第一批猴体检出病毒后,10ml感染猴的全血,抗凝后静脉注射到第二批猴体内,当第二批猴检出病毒后再将10ml感染猴的全血静脉注射到第三批猴体内,连续传代4次。每批实验均定期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用肝素和EDTA抗凝,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基因PCR检测;CD4,CD8测定;病毒抗体检测。结果SHIV XJ02170病毒和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在猴体内的传代中均能分离出病毒;从传代猴的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检出了病毒DNA和RNA基因;CD4,CD8测定结果显示有暂时性倒置现象,后变为正常倒置与正常交替出现;在传代的猴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HIV病毒抗体。结论SHIV XJ02170病毒与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均能在恒河猴体内复制。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揭示仿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浮游病毒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3—11月对大连市谢屯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定期检测,同时对水温、pH、溶解氧、盐度、叶绿素a含量、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异养细菌等因子进行了监测,对浮游病毒丰度与这些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养殖池塘中浮游病毒的平均丰度为8.32×1010VLPs.L-1(最高值为4月的18.2×1010VLPs.L-1,最低值为11月的1.31×1010VLPs.L-1),外海水中浮游病毒平均丰度为6.45×1010VLPs.L-1(最高值为4月的12.6×1010VLPs.L-1,最低值为6月的2.02×1010VLPs.L-1),仿刺参养殖池塘中营养盐、水温、pH及盐度对浮游病毒丰度的影响较大,而外海水中叶绿素a和异养细菌对浮游病毒丰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63.
我国12种无尾类的鸣叫特征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 2种无尾类的求偶鸣叫特征参数,包括角蟾科(Megophryidae) 2种:峨眉角蟾(Megophrysomeimontis)、高山掌突蟾(Leptolalaxalpinus) ;雨蛙科(Hylidae) 2种:华西雨蛙(Hylaannectans)、秦岭雨蛙(H .tsinlingensis) ;树蛙科(Rhacophoridae) 5种:斑腿树蛙(Rhacophorusmegacephalus)、无声囊树蛙(R .mutus) ,宝兴树蛙(R .dugritei)、经甫树蛙(R .chenfui)、锯腿小树蛙(Philautusodontotarsus) ;蛙科(Ranidae)2种:弹琴水蛙(Hylaranaadenopleura)、沼水蛙(H .guentheri) ;姬蛙科(Microhylidae) 1种:花姬蛙(Microhylapulchra)。特征参数包括:(时域)时长和(频域)基频、主能峰、共振峰等9个。与已有的描述作了对比,发现差别较小,并简单讨论了差别出现的原因。此外,对同域分布且繁殖时间重叠的两个近缘种———宝兴树蛙和经甫树蛙的鸣叫比较发现,二者声音的9个参数除了音节间隔之外,差异都极其显著(P <0 0 0 1 ,α=0 0 5 ,two tailedtest) ,它们的鸣叫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64.

Objectives

To characterize glycosyltransferases from 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 and investigate their substrate specificity towards plant polyphenols.

Results

Among the cloned and expressed six UDP-glycosyltransferases (BsGT1-6), BsGT-1 showed activity with a wide range of polyphenols: morin, quercetin, alizarin, rehin, curcumin and aloe emodin. The gene of BsGT-1 has an ORF of 1206 bp encoding 402 amino acids. The recombinant enzyme was purified to homogeneity by Ni–NTA affinity chromatograph, and its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dentified by HPLC–UV/MS, 1H-NMR and 13C-NMR. BsGT-1 has an MW of approx. 46 kDa as indicated by SDS-PAGE; its activity was optimal at 40 °C and pH 8.5. The Km value of BsGT-1 towards morin was 110 μM.

Conclusions

BsGT-1 from B. subtilis was cloned. It had high catalytic capabilities towards polyphenols which would make it feasible for th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polyphenols.
  相似文献   
965.
966.
白头鹎的代谢率与器官重量在季节驯化中的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BMR、内部器官(肝、心、肌胃、小肠、肾和整体消化道)和肌肉的重量,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较高,夏季最低.其内部器官及肌肉重量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关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与肝、心、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7.
该研究以大蒜品种'二水早'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了大蒜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花序轴(EX)、愈伤组织(CA)、早期胚性愈伤组织(PC)、后期胚性愈伤组织(LC)和球形胚(GE)阶段的5种生长素及其类似物、4种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含量,结合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68.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上一种与黏附相关的跨膜蛋白,其黏附作用是引发炎症作用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发现的一种被称为孤立岛3的P1变异体引起了各学者的广泛关注.另外,还可以利用P1蛋白进行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因此,探讨P1蛋白基因结构、致病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9.
Liu ZG  Zhu L  Zhu KL  Chen S  Chen J  Wu J 《Current microbiology》2011,62(4):1302-1307
Translational Initial Region (TIR) is the threshold of an intracellular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iny alterations in this region are reported to intensely influence the downstream expression. Such property provides a potential utilization in extracellular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enzyme. As an esterase, cutinase is an essential catalyst in the process of textile scouring, and ha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food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present study, a bacterial cutinase (Tfu_0883) from Thermobifida fusca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with pelB as its signal peptide using trc as its promoter. A subsequent TIR degeneracy mutagenesis was then carried out in the initial sequence of pelB. A fast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se mutants was developed and a series of strains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 strengths were accordingly obtained. Among these mutants, a high cutinase production level of 38.0 U/ml was achieved, which is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otential utilization of TIR degeneracy mutagenesis in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enzymes.  相似文献   
970.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姜立军  苗鸿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06,26(11):3775-3781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是保护区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由于管理基础、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的不同,对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差异。为了剖析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要素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情况及其重要程度,从林业系统中选取1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问卷调查,从26项管理要素中得到14项能体现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X^2检验的方法,分析这些关键评价指标与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经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3个指标(保护状况E1、保护区控制E2、对当地社区经济效益的影响E3)中,目前E1在各个保护区中的管理效果得分中最高,这说明维护保护区的保护状况仍是各个保护区最为重视的工作目标;而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各个因子对于管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在这些管理评价指标中,宣传项目是唯一对保护区管理效果中的3个指标都有影响的因素,并对E1这一管理效果因素影响最大,而管理监督评价和旅游管理与收费则是分别对E2、E3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将会更加明确保护区的管理因素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采取合理的方式,最终可以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