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8篇
  免费   1034篇
  国内免费   3981篇
  12723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816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649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海草床是近岸海域中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水生动物的重要育幼场所。从生物幼体的密度、生长率、存活率和生境迁移4个方面阐述海草床育幼功能,并从食源和捕食压力两个方面探讨海草床育幼功能机理。许多生物幼体在海草床都呈现出较高的密度、生长率和存活率,并且在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从海草床向成体栖息环境迁移。丰富的食物来源或较低的捕食压力可能是海草床具有育幼功能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的生物幼体对海草床的利用有差异,海草床育幼功能的机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存在差异。提出未来海草床育幼功能的重点研究方向:(1)量化海草床对成体栖息环境贡献量;(2)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草床育幼功能的影响;(3)海草床育幼功能对海草床斑块效应和边缘效应的响应,以期为促进我国海草床育幼研究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TNF-α、IL-10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Q(60 mg/kg)灌胃染毒组(B组)、生大黄(300mg/kg.d)干预组(C组),每组30只。中毒后6h、24h、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并且检测大鼠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B组、C组TNF-α、IL-10水平在染毒后6h开始升高,72h达到高峰,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相同时间点C组TNF-α和IL-10的表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血浆TNF-α、IL-10水平与中毒时间呈显著正性相关关系(r=0.849,P〈0.01;r=0.790,P〈0.01;r=0.0.943,P〈0.01;r=0.892,P〈0.01)。结论:大黄能够通过降低百草枯中毒大鼠体内的TNF-α、IL-10水平,减轻百草枯对大鼠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DM9811发酵滤液中存在的100200 bp长的RNA片段(Ls-RNA)的免疫调节与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用L929细胞检测TNF,用免疫保护试验检测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Ls-RNA可增强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小鼠肝癌Hca-F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但对TG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Ls-RNA有一定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植物的生活史由其有性生殖构件和营养体构件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克隆整合作为克隆植物的重要特征,其与有性生殖特征的相互作用关系却所知很少。该研究通过同质园种植实验,分析了空心莲子草的分株表型、生理、性别等与克隆整合的关系。结果表明:(1)克隆整合以及分株间是否连接对空心莲子草的表型特征、气体交换等生理性状和性别特征均有显著影响。(2)克隆整合显著缩小了雌雄同花和雄蕊心皮化两种性别植株间表型特征的差距,后代的性别特征与营养体表型特征显著相关。(3)在贫瘠的沙土基质中克隆整合明显增加了空心莲子草的营养体生长特征和气体交换等光合生理指标,但这种增加在富含有机质的塘泥基质中不明显。(4)居于不同土壤基质分株间的联系会减少分株表型特征和气体交换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并保持母体性别特征不受环境的影响,但单独居于沙土或塘泥单一土壤基质的分株性别特征却因受到环境影响而改变。因此,克隆整合有利于空心莲子草性别特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5.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枯落物层的降雨截留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叶吉  郝占庆  姜萍 《生态学报》2004,24(12):2859-2862
对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地面苔藓枯落物层 (苔藓植物和枯落叶交织而成的层状结构 )持水能力、截留降雨过程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很强 ,最大持水量相当于 4 .8mm的降雨量 ,这个结果大于将苔藓与枯落物分开来测定的结果之和 ,说明成层结构能够提高持水能力。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对降雨截留过程的观测发现 :持水量刚开始随降雨增加而增加 ,到一定量时 ,降雨再增加 ,持水量反而缓慢下降。对持水动态变化一个月的观测 ,表明苔藓枯落物层水分蒸发较快 ,当长时间无雨时 ,持水量显著下降 ,当降雨再次发生时 ,持水量迅速回升 ,这种动态过程伴随着降雨的发生而不断往复。此外 ,在夜间苔藓枯落物层有吸收空气中水气的特点 ,吸收量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从采自贵州省的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4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隶属于11属12种。其中,浅色腐殖霉Humicola pallescens为一新种,绿色暗梗单孢霉厚垣变种Chloridium virescens var.chlamy dosporum和印度粘束霉Graphiumindicum为中国新记录。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绘图。其余9个国内已报道种亦作了生境和分布地点的引证。所有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p21在红藻氨酸诱导的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兴奋毒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经红藻氨酸(KA)处理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光下观察细胞损伤,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21与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p53与p21基因启动子上p53反应元件1结合情况。结果:KA处理后神经元明显损伤,部分细胞胞体缩小、变圆,突起变短、减少或消失,p21与p53蛋白表达上调,并且p53与p21基因启动子上的p53反应元件1结合增加。结论:在KA诱导的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兴奋毒作用中p21蛋白表达上调,而p53直接参与了p21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8.
糙花少穗竹是福建优良乡土竹种,笋材两用,其竹鞭、竹笋、幼竹生长节律与单轴散生竹毛竹相似。竹鞭垂直分布多数在土层20 cm范围,4~15 m长的鞭系占78.1%,发笋期较集中在3月中下旬,单个笋重为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从笋出土到幼竹高生长停止,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但竹鞭垂直分布比毛竹浅,出笋期比毛竹早,且出笋没有明显的大小年,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自然分布区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竹鞭生长与发笋成竹规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垦复改造荒芜野生竹林,2~3年即可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10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不仅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和遗传毒性,而且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毒害作用。再加上自身具有难降解、易蓄积、可长距离运输等特点,给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带来极大危害。结合当前的研究趋势,围绕水生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免疫毒性进行了介绍,同时回顾了近年来该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各方面毒性效应,并对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热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0.
Zhao J  Zhang S  Wu X  Huan W  Liu Z  Wei H  Shen A  Teng H 《Neurochemical research》2011,36(3):549-558
KPC1 (Kip1 ubiquitylation-promoting complex 1) is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he ubiquitin ligase KPC, which regulates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27kip1 at the 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To elucidate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KPC1 in nervous system lesion and repair, we performed an acute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SCI) model in adult rats.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KPC1 and a concomitant down-regulation of p27kip1 following spinal injur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vealed wide expression of KPC1 in the spinal cord, including expression in neurons and astrocytes. After injury, KPC1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predominantly in astrocytes, which highly expressed PCNA, a marker for proliferating cells. Co-immunoprecipitation demonstrated increased interactions between p27kip1 and KPC1 4 days after injury. To understand whether KPC1 plays a role in astrocyte proliferation, we applied LPS to induce astrocyte proliferation in vitro. Western blo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27kip1 expres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KPC1 expression following LPS stimulation.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showe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s of p27kip1 and KPC1 were also changed following the stimulation of astrocytes with LP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KPC1 is related to the down-regulation of p27kip1; this even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astrocytes after 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