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02篇 |
免费 | 753篇 |
国内免费 | 3621篇 |
专业分类
98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318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388篇 |
2018年 | 260篇 |
2017年 | 251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288篇 |
2014年 | 498篇 |
2013年 | 411篇 |
2012年 | 577篇 |
2011年 | 559篇 |
2010年 | 529篇 |
2009年 | 562篇 |
2008年 | 588篇 |
2007年 | 543篇 |
2006年 | 505篇 |
2005年 | 469篇 |
2004年 | 378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35篇 |
2000年 | 244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超声波协同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70W、叔丁醇为反应介质、叔丁醇用量3%(v/v)、醇油比3:1且甲醇分三批加入、反应温度40℃、水含量为2%(v/v)。副产物甘油对固定化脂肪酶使用寿命影响最大,使用后的固定化脂肪酶用丙酮洗去表面的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酶的稳定性大为提高,可连续使用16批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鉴定和确定被预测为编码干燥相关蛋白的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 drB0118基因功能,探讨该基因对盐、渗透和氧化胁迫抗性的作用。【方法】构建drB0118基因缺失突变株(ΔB0118),通过氯化钠、D-山梨糖醇和过氧化氢等胁迫冲击实验及氧化胁迫条件下qRT-PCR分析,研究drB0118突变对非生物胁迫反应及氧化胁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drB0118突变导致菌株对NaCl和D-sorbitol胁迫的抗性降低;对氧化胁迫(H2O2)敏感;qRT-PCR分析显示,drB0118突变引起氧化胁迫抗性基因pod和oxyR分别下调4倍和10倍。【结论】D. radiodurans中drB0118参与了盐、渗透和氧化等多种非生物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993.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14份葡萄品种进行了DNA指纹数据库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葡萄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植物品种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199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为199个,多态性比率达100%,每个标记检测到的位点数在17~31之间,平均为22.1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幅在0.793~0.886之间,平均值为0.839。本研究发现3组同名异物品种和9组疑似同物异名品种,除此之外的290份品种中,70份品种仅需1对引物即可区分开,其余品种需要引物组合来实现品种之间的区分。最少选用8对引物即可完全区分开290份葡萄品种。最终利用8对多态性SSR引物构建了314份供试材料的DNA指纹数据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63份二倍体供试材料可被分为真葡萄亚属和圆叶葡萄亚属两大类,而真葡萄亚属又被分为15个亚类。51份多倍体供试材料被分为3组,聚类结果与供试材料已知的系谱来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4.
猪伪狂犬病毒(PRV)是一种良好的兽用活病毒疫苗载体。但以PRV基因缺失疫苗株TK-/gE-/LacZ+为载体表达PRRSV GP5的重组病毒TK-/gE-/GP5+免疫实验动物后难以激发抗PRRSV的中和抗体。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重组病毒的免疫效力,用具有更好免疫原性的修饰的ORF5基因(ORF5m)代替天然ORF5基因,构建了表达PRRSV的修饰型GP5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TK-/gE-/GP5m+。经PCR、Southern blot、Western blot 证实构建正确,并能表达具有活性的GP5m蛋白。将TK-/gE-/GP5m+与TK-/gE-/GP5+分别免疫Balb/c小鼠,结果TK-/gE-/GP5m+免疫小鼠不仅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PRRSV的中和抗体(3/6只达到了1∶16),而且在诱导PRRSV特异性细胞免疫方面也显著优于TK-/gE-/GP5+,表明TK-/gE-/GP5m+是一种极有希望的PRRSV和PRV二价基因工程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995.
绿竹和麻竹地上部植硅体碳封存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以在土壤中稳定存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之久的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陆地植物生态系统长期碳封存的重要机制之一。选取福建南靖地区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 f.)和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两种重要丛生竹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竹叶、竹枝和竹秆样品,用微波消解法提取植硅体,采用碱溶法测定植硅体中碳含量,以比较两种丛生竹的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和封存速率。结果表明: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中Si含量变幅分别为4.95—37.53 g/kg和2.01—34.05 g/kg,植硅体含量变幅分别为3.35—100.80 g/kg和1.57—84.06 g/kg,两者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叶枝秆。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不同器官干物质中的植硅体碳含量变幅分别为0.51—2.85 g/kg和0.17—2.22 g/kg。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储量变幅分别为5.1—13.9 kg/hm~2和1.2—6.3 kg/hm~2。绿竹和麻竹地上植株不同器官中的最高PhytOC储量分别为枝和叶。绿竹和麻竹地上部PhytOC总储量分别为24.3 kg/hm~2和11.1 kg/hm~2。绿竹和麻竹林地上部PhytOC封存速率分别为0.051—0.131 t-e-CO_2hm~(-2)a~(-1)和0.0099—0.0139 t-e-CO_2hm~(-2)a~(-1),以绿竹和麻竹的最高PhytOC封存速率计算,我国绿竹林和麻竹林的地上植株部每年可分别封存1965.29 t CO_2和1520.11 t CO_2。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确定DEAE-葡聚糖对CEMx174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明确其在SHIV病毒TCID50滴定及病毒扩增中的促进作用.方法 分别使用含DEAE和无DEAE的DMEM完全培养基测定SHIVchn19p7的TCID50.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系列稀释DEAE,加入CEMx174细胞,使用cck-8测定细胞破坏率.分别选取DEAE浓度为28.125μg/mL和14.0625μg/mL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对CEMx174细胞预处理3 h.再加入SHIV-KB9病毒液,定期测定培养上清中的P24水平,同时做正常病毒对照和DEAE-1640对照,比对不同处理下的病毒扩增情况.结果 使用了DEAE后,SHIVchn19p7的TCID50达到了3.16×104TCID50/mL,不使用DEAE,病毒的TCID50测定为阴性.DEAE对CEMx174细胞的IC50为44.85μg/mL.经浓度为28.125μg/mL和14.0625 μg/mL的DEAE预处理后,SHIV-KB9病毒扩增在13 d~17 d达到高峰.而用不含DEAE的1640生长液培养的实验孔在19 d才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结论 高浓度的DEAE对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低浓度的DEAE对细胞的破坏率较低,并且能显著促进病毒扩增.DEAE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九个甘蔗新品种在桂林地区的适应性观察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在桂林地区的适应性表现,该研究以ROC22为对照,采用大区互比法,对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的9个甘蔗品种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的区域试验,观察记录出苗率、分蘖率、株高、产量和糖分等14个性状表现,并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糖29号、桂糖31号、云蔗03-194、粤糖60号、福农38号和粤糖55号的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对照ROC22,其中桂糖29号宿根性好、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较高,但病虫害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田间栽培需加强病虫害防控;桂糖31号有效茎多、蔗糖分高,建议加强肥水管理,提高产量;云蔗03-194出苗率较高,出苗整齐,有效茎数较多,宿根性好,但枯心苗和黑穗病发病程度较其他品种严重,建议加强苗期病虫管理,保障成茎率;粤糖60号蔗糖产量较高、抗倒伏能力强,但新植出苗率较低,建议加大下种量;福农38号蔗糖分较高、抗病性较好,是优异的抗病材料;粤糖55号宿根性较好。上述筛选出的6个甘蔗品种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高产高糖,适宜在桂林地区进行扩大种植,用于指导当地的甘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99.
鸣叫雄蝉的听觉反应及其与发声的内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蚱蝉 (C .atrata Fabr.)的静息雄蝉对 70dB(SPL)左右的刺激声脉冲反应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简称“听神经电位”)的潜伏期和幅值分别平均为 ( 3 .92±0 .2 8)ms和 ( 0 .32± 0. 2 2 )mV ,鸣叫雄蝉虽对外部刺激声脉冲基本无反应 ,但对耦合在刺激声脉冲中的叫声脉冲有敏感反应 ,听神经电位的潜伏期和幅值分别为 ( 4 .1 6±0 .43)ms和 ( 0 .46± 0 .2 5 )mV .鸣叫雄蝉听神经电位前的负电位表征了发声与听觉神经回路之间存在内源联系 .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