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512篇
  51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6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21篇
  1955年   10篇
  1943年   6篇
  1924年   5篇
  192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茧蜂亚科已知有123个属(Quicke,1987),其中窄腹茧蜂属Angustibracon Quicke是Quicke(1987)根据分布在印度的1个种Bracon leptogaster Cameron重新组合为1个新属而建立,迄今已定名种仅此1种。我们整理广西茧蜂标本时,鉴定出该属1新种。这是本属种类在我国分布的首次报道,现将该属属征和新种形态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存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省1982~1984年注射了美国产浓缩Ⅶ因子制剂的18例血友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TSA)检测了血清中淋巴腺病病毒/人T细胞Ⅲ型病毒(LAV/HTLV-Ⅲ)抗体,发现4例阳性,并经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印迹法证实。2例应用了国产浓缩Ⅷ因子者抗体阴性。一例从美国来华旅游死于艾滋病者,LAV/HTLV-Ⅲ抗体阳性。本研究证明,LAV/HTLVⅢ病毒巳通过美国生产的Ⅷ因子制剂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实验室曾报道,用胆酸盐透析法将猪心线粒体H~+-ATP酶嵌入大豆磷脂脂质体形成脂酶体时,透析液中Mg~(2+)的存在会降低脂酶体的膜脂流动性,并明显提高重建H~+-ATP酶的活性以及对寡霉素或DCCD的敏感性,因而推论Mg~(2+)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改变膜脂的物理状态,形成了维持H~+-ATP酶较高活性的合适构象。但共确切的作用机制仍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不同苗龄的尾穗苋黄化苗对10 min,15Wm~(-2)白光的反应能力不同。光诱导的苋红素合成始于播种后第 20h,至50h合成能力最大,82h以后幼苗对短时光照的反应能力趋于消失。苋红素合成的滞后期为3h,光处理后18h色素积累达到高峰。光调节苋红素合成符合红光—远红光可逆诱导反应等两个基本模式,确证光敏色素参与调控苋红素合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寄螨亚科(Parasitinae)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文内测量单位为微米,括号内为测量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库蠓二新种(双翅目:蠓科)(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在海南省发现的库蠓二新种:尖峰库蠓和开裂库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我国南方姬小峰科红眼姬小蜂属Mangocharis一新种,荔枝瘿蚊红眼姬小蜂M.litchiiYang et Luo.该种单个内寄生于严重危害荔枝叶片的荔枝叶瘿蚊Mayetiola sp.幼虫或跨期寄生于该害虫的卵—幼虫期,在自然控制这种害虫上具有重要作用.红眼姬小蜂属在我国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用触角电位法研究了大豆蚜、棉蚜和桃蚜对39种挥发性次生化合物的反应,结果如下:1)绿叶气味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去极化电压远强于萜烯类;具有6个碳原子的醇类和醛类是最有活性的化合物.2)大豆蚜和棉蚜对醛类和脂类的反应要比对相应的醇类强,这与桃蚜的实验结果刚好相反.3)蚜虫嗅觉系统所显示的活性与刺激化合物的结构有关,醇类和醛类刺激所引起的EAG饱和的要比不饱和的强.4)大豆春迁蚜对萜烯衍生物(醇、醛、脂)的触角电位反应高于棉蚜,而对萜烃化合物的反应刚好相反.5)各种化合物引起的EAG峰形不同;牛儿醇、癸醇和香茅醇刺激所引起的波形回复最慢,而在直链饱和醇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回复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