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42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苔藓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排序(DCA)方法,对新疆博格达山苔藓植被进行了多元分析。TWINSPAN结果表明,该地区苔藓植被可分为6个主要群落类型,即牛角藓-真藓(Cratoneuron-Bryum)群落、扭口藓-墙藓(Barbula-Tortula)群落、提灯藓-细罗藓(Mnium-Leskeella)群落、对叶藓-提灯藓(Distichium_Mnium)群落、墙藓-连轴藓(Tortula_Schistidium)群落、扭口藓-紫萼藓(Barbula_Grimmia)群落,它们分别分布于山地荒  相似文献   
82.
MKP-1在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心肌肥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 1(MKP 1)角度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途径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实验以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蛋白含量及细胞表面积作为心肌肥大反应的指标 ,以凝胶内MBP原位磷酸化测定MAPK活性 ,以免疫印迹法 (Westernboltting)分别测定MKP 1及磷酸化p44MAPK、p42MAPK蛋白表达。结果发现 :(1)AngⅡ (10 -7mol/L)处理 48h ,心肌细胞 3H 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及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加 ,AngⅡ增加 3H 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被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拮抗剂CV11974(10 -6mol/L)明显抑制 (抑制 85 % ) ,被MAPK激酶 (MEK)特异性抑制剂PD0 980 5 9(5× 10 -5mol/L)部分抑制 (抑制 32 5 % ) ;(2 )CV11974或PD0 980 5 9可明显抑制AngⅡ介导的磷酸化MAPK蛋白表达及MAPK酶活性 (以γ 32 P ATP掺入表示 ) ;(3)以磷酸化MAPK蛋白表达反映MAPK活性 ,可见AngⅡ处理心肌细胞5min ,MAPK活性即开始增加 ,30min左右达到高峰 ,2h后基本恢复正常 ;而MKP 1蛋白表达 30min即见增加 ,持续 2h以上 ;(4 )用放线菌素D (actinomycinD)处理心肌细胞 30min可明显抑制MKP 1的表达 ,同时使AngⅡ致磷酸化MAPK蛋白表达时间延长至 2h以上。以上结果  相似文献   
83.
根据GenBank公开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小鼠肝炎病毒的全长S1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1。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出S1蛋白的体外表达。将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中,构建出运送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VAX1-S1)。分别以5×108CFU、1×109CFU、2×109CFU剂量的重组菌口服接种6周龄BALB/c小鼠,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1×109CFU剂量的重组菌口服免疫小鼠,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二免后两周和三免后两周,重组菌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水平与SL7207(pVAX1)空载体免疫组间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三免后两周重组菌免疫组出现了较高水平的肠黏膜抗体。  相似文献   
84.
固态混合发酵提高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接种比例、接种时间、碳源、氮源等因素对木霉和黑曲霉混合发酵产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木霉和黑曲霉按4:6同时接种,以玉米芯3.75g、麸皮3.75g、葡萄糖37.5mg为混合碳源,Mandels营养盐11.5mL、添加NH_4NO_37.5mg为氮源,在84h产纤维素酶活力达到230IU/g干物质,木聚糖酶活力达到1308IU/g干物质,与两菌纯培养相比,纤维素酶活力提高163%,木聚糖酶活力提高79.5%。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影响HIV-1假病毒包装的主要因素,建立该假病毒包装的优化条件.[方法]用单因素分析对比的方法,比较了对病毒包装效果有重要影响的转染试剂、转染试剂与质粒的数量、培养基血清类型、细胞周期阶段对于病毒包装效果的影响.[结果]对45批150盘病毒包装结果分析显示,使用PEI转染试剂成本低,转染效果好,其N/P在8-40均可以产生高活性的包装病毒;用进口血清包装时,相对于国产血清结果重复性高;细胞周期处于S及G2/M期时转染质粒相对于S以及G0/G1期有较高的病毒活性.[结论]用PEI为转染试剂可以包装出高活性的病毒,包装获取高活性病毒可以通过质粒与PEI梯度比例以及血清类型构成多个组合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86.
肺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真菌病,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作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肺隐球菌病的结局主要与宿主免疫力有关。目前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局限在T细胞和巨噬细胞。近年研究表明,作为树突状细胞亚群之一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由于其激活后可以产生大量的I型干扰素并活化相关的T细胞,所以在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真菌病,尤其是在隐球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将介绍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肺隐球菌病中的免疫机制,并通过介绍肺隐球菌病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及二者之间已有报道的联系,初步阐述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马尾松改良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子代的生长变异情况,测定分析了26个家系1 年生苗高、地径和0.5年生、1.5 年生及2.5 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胸径、材积和冠幅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试群体的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大于0.8,且前三个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大于0.4,说明上述性状是遗传力较高的性状。2.5年生材积生长量显著高于普通生产种的优良家系有19个,入选率为73%,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76%、3.60%和8.49%,与初级种子园混合种和普通生产种相比,其材积分别提高55.28%和218.28%。  相似文献   
88.
通过化学、IR和UV光谱等方法发现云芝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 CVP 是由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等组成的混合物。通过柱层析方法从 CVP 中纯化出一个多糖组份 B-2-3,经完全水解证实组成它的单糖残基主要为Glc。用 HPLC 方法测得其分子量为 5.01×105。通过对甲基化及 1H 和 13C NMR 数据的分析发现 B-2-3 为一个以β-D-1, 4-Glc、β-D-1, 3-Glc 和β-D-1, 6-Glc 残基构成主链,同时在β-D-1, 3, 6-Glc 及β-D-1, 4, 6-Glc 处产生分枝的多糖。  相似文献   
89.
渗透胁迫和外源脱落酸对梭梭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分、渗透胁迫和外源脱落酸(ABA)对旱生植物梭梭幼苗的某些生理特性存在显著影响。梭梭幼苗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渗透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其细胞膜相对透性对渗透胁迫不敏感,在脱水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外源ABA加强了梭梭幼苗的抗渗透胁迫和抗脱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0.
安徽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省寿县等19个地区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分析了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op′-DDE、pp′-DDD、α-硫丹和百菌清等8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19个取样点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总含量范围为ND~23.75 μg·kg-1,其中PP′-DDD、γ-HCH为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83和13.49 μg·kg-1.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六六六平均值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国内外土壤相比,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六六六(HCHs)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OCPs、HCHs和pp′-DDD平均浓度分别为48.58、28.64和13.83 μ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一级土壤质量标准(<50 μg·kg-1),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