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45篇
  10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同位素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问世以来,成为研究基因突变的工具,特别是在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常规PCR-SSCP采用同位素标记PCR产物,测序板电泳分离突变,在操作和费用上有种种局限,文章建立了一种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通过不对称PCR获得单链,普通PAGE分离,经银染检出突变,用这种方法,还研究了四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K1和SUNE1中肿瘤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rbutin (ARB) against brain injury induced in rats with potassium bromate (KBrO3).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s Group 1: Control (0.9% NaCl ml/kg/day p.), Group 2: KBrO3 (100 mg/kg (gavage), Group 3: ARB (50 mg/kg/day p.), and Group 4: KBrO3 + ARB (100 mg/kg (gavage) + 50 mg/kg/day p.). At the end of the fifth day of the study, the rats in all groups were killed, and their brain tissu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collected brain tissues, malon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levels were measured, and routin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made. The MDA levels in the group that was exposed to KBrO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In comparison to the KBrO3 group, the MDA levels in the KBrO3 + ARB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01). It was observed that SOD and CAT enzyme activity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KBrO3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while the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KBrO3 + ARB group than in the KBrO3 group (p ˂ 0.001). Additionally, the group that was subjected to KBrO3 toxicity, as well as ARB administration, had much lower levels of histopathologic signs than the group that was subjected to KBrO3 toxicity only. Consequently, it was found that KBrO3 exposure led to injury in the brain tissues of the rats, and using ARB wa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his injury.  相似文献   
3.
To determine 15 bile acid metabolic products in human serum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and value their diagnostic outcome in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Serum from 20 healthy controls and 26 patients with PBC were collected and went LC/MS/MS analysis of 15 bile acid metabolic products.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bile acid metabolomics, and the potential biomarkers were screened and their diagnostic performance was judg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area under curve (AUC). 8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can be screened out: Deoxycholic acid (DCA), Glycine deoxycholic acid (GDCA), Lithocholic acid (LCA), Glycine ursodeoxycholic acid (GUDCA), Taurolithocholic acid (TLCA),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TUDCA), Taurodeoxycholic acid (TDCA), Glycine chenodeoxycholic acid (GCDCA).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omarkers was evaluated by the AUC,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In conclusion, DCA, GDCA, LCA, GUDCA, TLCA, TUDCA, TDCA and GCDCA were identified as eight potential biomarker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healthy people and PBC patients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hich provided reliabl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4.
5.
在云南喀斯特地区,为提升退化灌木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营造了不同树种的人工林分。这些人工林分如何影响土壤化学性质还未得到充分认识。以云南泸西县灌木群落及三种常见人工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赤杨(Alnus japonic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喀斯特地区在人工林建造后土壤的13种元素全量、可利用性含量和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异格局,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基于判别分析,四种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可以显著区分。土壤Fe、P、K、Mn全量及交换性Ca、交换性Mg和NH_4~+-N对区分四种群落土壤贡献最大。2)四种群落之间相比,侧柏林土壤C、N、S、Na全量和NO_3~--N含量均低于其他三种群落,土壤肥力较低;赤杨林铵态氮含量最高;云南松林有效Fe、有效Cu含量/N、C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占所有元素对数的38.5%,说明该地土壤元素积累的相互依赖性。与灌木群落相比,人工林土壤元素全量和可利用性含量相关性比例均更高。这些研究结果对今后基于适地适树人工林营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经营利用,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尼廊道地区作为南亚通道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生态环境脆弱且对生态资源依赖性强的基本特征,中尼廊道建设占用生态空间,将增加生态系统对农牧业生产活动的承载压力;因此,开展中尼廊道生态承载力研究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南亚通道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基于生态供给与消耗平衡关系,通过计算农牧业生产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消耗,评估中尼廊道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中尼廊道地区生态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2015年有7个县域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或平衡有余状态;整体上生态系统尚有较大的生态空间来支撑中尼廊道建设,但建设可能給局部县域带来超载风险。(2)中尼廊道地区生态系统供给量处于稳定波动状态,畜牧业生态消耗在生态消耗中占主导地位(占比超80%);得益于2005年起实施的草畜平衡政策,中尼廊道地区及其24个县域生态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农牧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降低,生态承载状态向优发展;但地处粮食主产区、口岸区、城市化辐射区的7个县域,在本地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对农牧业产品的生活需求驱动下生态消耗量处于增加态势。(3)若以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所倡导的50%生态资源得到保护为生态保护目标,目前中尼廊道农牧业生产模式产生的生态消耗将超出其可利用供给,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如何通过中尼廊道建设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以缓解农牧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不同物种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养殖不同物种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以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PC)和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PS)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子,探究水产养殖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均呈现PS>PC的显著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显示,PC和PS区的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均呈现明显差异。冗余分析(RDA)的结果表明,水体氨氮(NH~+4-N)和硝酸盐氮(NO~-3-N)是影响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OC)均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PC和PS区中的细菌隶属于34门、114纲、258目、504科和955属,水体中共筛选出了11个优势菌门(相对丰度>0.5%),沉积物中筛选出了13个。2个养殖区域的水体样品中共筛选出了15个优势(...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支流生境因子对库区蓄水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使库区支流形成了截然不同的3种河段类型:完全受水库蓄水影响的145m回水段(完全河段),既受蓄水影响又受自然洪汛影响的145—175m回水段(双重河段)以及不受蓄水影响的大于175m的自然河流段(自然河段)。为明确库区蓄水对河流不同河段生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差异,对三峡库区36条重要支流的254个河段进行河流生境调查,进行不同河段下生境指标的因子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水文情势自然性与不同河段各生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状况对3种不同河段来说均为重要生境因子,但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完全河段植被结构不完整;受库区蓄水影响,完全河段与双重河段及自然河段相比,流速流态状况、表层覆盖物状况、河岸带宽度、湿润率等生境因子有明显改变;水文情势自然性对不同河段生境因子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来,国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开展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2008年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和生产力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遥感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总初级生产力(GPP)数据,研究2000—2015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年均值和GPP年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重点探讨2008年以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植被覆盖及生长的影响,进而评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成效。结果表明,2000—2015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EVI总体显著增加,其中2008—2015年植被EVI均值和变化率分别比2000—2007年高6.9%和85.7%,EVI显著增加的区域占西南喀斯特地区的13.4%;该区域GPP年总量亦呈显著增加趋势(20.58 g C m-2a-1)。2008—2015年气温和降水对植被EVI变化趋势的贡献仅占28.3%,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措施、大气CO2浓度、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可能是该区域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在100个首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大部分试点县植被EVI的变化趋势受非气候因子的影响,其中治理面积大的县受非气候因子的影响显著高于治理面积小的县,表明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试点县植被覆盖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冠层绿色叶片(光合组分)的光合有效辐射分量(绿色FPAR)真实地反映了植被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能力,获取冠层光合组分吸收的太阳光合有效辐射,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遥感估算精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落叶阔叶林为例,基于SAIL模型模拟森林冠层光合组分和非光合组分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研究冠层FPAR变化规律以及与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冠层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冠层对PAR的吸收能力,冠层绿色FPAR的大小与植被面积指数及光合组分面积比相关;在高覆盖度植被区,冠层绿色FPAR占冠层总FPAR的80%以上,非光合组分的贡献较小,但在低植被覆盖区,当光合组分和非光合组分面积相同时,绿色FPAR不及冠层总FPAR的50%;相比于NDVI,北方落叶阔叶林冠层EVI与绿色FPAR存在更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