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35篇
  免费   2809篇
  国内免费   3571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986篇
  2021年   1709篇
  2020年   1178篇
  2019年   1559篇
  2018年   1414篇
  2017年   1112篇
  2016年   1516篇
  2015年   2106篇
  2014年   2496篇
  2013年   2579篇
  2012年   3045篇
  2011年   2715篇
  2010年   1736篇
  2009年   1526篇
  2008年   1755篇
  2007年   1488篇
  2006年   1371篇
  2005年   1129篇
  2004年   1000篇
  2003年   871篇
  2002年   762篇
  2001年   595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468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本研究使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全敲除的雄性C57BL/6(B6)小鼠(Musmusculus domesticus),通过分析不同周龄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组织细胞形态、精子运动参数、配种后母鼠产仔数及子代雄雌比等生育指标,探讨ALDH2基因敲除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5、7、10周龄ALDH2基因敲除型(KO)雄性小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 <0.05);睾丸组织细胞间质变大,精子活率显著降低(P <0.05);产仔数和雄雌比显著降低(P <0.05)。本研究为揭示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在雄性小鼠生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紊乱和脊髓损伤后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围绕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在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肠道菌群代谢物3个途径中发挥的作用,及与胃肠道炎症反应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3.
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严重的创伤性应激可以引发焦虑情绪,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失调与焦虑情绪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本文从5-羟色胺系统失调、多巴胺系统失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及炎症反应4个方面,探讨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改变影响焦虑情绪发生的机制,为今后治疗脊髓损伤后焦虑情绪的深入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4.
195.
As one of the common and serious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Müller cell reactive gliosis is one of the early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DR.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manner to reduce diabetes-induced Müller cell damage is essential to delay DR. Thioredoxin 1 (Trx1), one of the ubiquitous redox enzym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redox homeostasis via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including 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 (ASK1).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upregulation of Trx by some drugs can attenuat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 in DR, but the related mechanism wa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used DM mouse and high glucose (HG)-cultured human Müller cells as models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Trx1 on ER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diabetes-induced Müller cell damage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of ERS and reactive gliosis was also upregulated in diabetes in vivo and in vitro. However, it was reversed after Trx1 overexpression. Besides, ERS-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reactive gliosis, and apoptosis were decreased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ASK1 small-interfering RNA in stable Trx1 overexpression Müller cells after HG treatment. Taken together, Trx1 could protect Müller cells from diabetes-induced damage,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inhibited ERS via ASK1.  相似文献   
19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引发人类的李斯特菌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菌易感染孕妇,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侵袭性李斯特菌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此,建立有效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体内外模型,解析和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经胎盘感染机制,是预防和控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母婴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可用于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的体内外胎盘模型,总结和讨论了各类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了体外三维胎盘屏障模型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解析该菌经胎盘感染的途径、发病机制提供支持,并为预防和控制母婴李斯特菌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7.
佛洞地遗址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勐简村大军赛村民小组燕子洞,坐落于一处东南开口的二叠纪灰岩穿洞,南临南汀河。2016~2017年,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在公路考古调勘期间发现该遗址;为进一步认识滇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17~2018年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洞内第四台面到第五台面间,共发掘20 m2,出土了包括石制品、动植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遗物。初步地层年代学分析显示,遗址时代为距今18400~14000年,共包含3期连续文化,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主,总数达到9735件。佛洞地遗址作为一处热带-亚热带生境下的史前遗址,为我们构建旧石器时代晚期滇西地区文化序列、探讨特定自然生态背景下史前人类的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8.
为了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基因对壳色的影响,研究采用RACE技术获得Hc-GSK3β基因cDNA全长1867 bp,其中包含1261 bp的ORF区编码420个氨基酸, ORF中含有一个S_TKc结构域,该结构域序列高度保守。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Hc-GSK3β基因在紫色蚌鳃、斧足、内脏团和边缘膜组织中表达量高于白色蚌的表达量(P<0.05),且在斧足和边缘膜表达差异水平达到极显著(P<0.01),而在紫色蚌闭壳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色蚌(P<0.05)。原位杂交(ISH)实验结果显示在三角帆蚌外套膜的外褶、中褶、內褶、背膜区和腹膜区均有阳性信号产生,且在外褶的信号表达较强烈。该基因经重测序比较,共鉴定出6个SNP位点,其中在C+185A位点的CA基因型在紫色蚌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白色三角帆蚌(P<0.05);在紫色蚌中, T+341G位点TT基因型三角帆蚌内壳颜色参数b值显著低于TG基因型(P<0.05)。研究表明, Hc-GSK3β基因参与了三角帆蚌壳色形成,筛选的SNP标记可用于三角帆蚌壳...  相似文献   
199.
鸭血清胆碱酯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新技术双水相萃取方法作为鸭血清胆碱酯酶(EC.3.1.1.8 CHE) 纯化的第一步,后经 DEAE-Sephadex A50,sephadex G200 柱层析,获得电泳纯鸭血清胆碱酯酶,提纯倍数1018倍,酶活力回收43.4%,比活274.9U/mg。鸭血清胆碱酯酶性质研究表明:此酶是糖蛋白和酸性蛋白水解酶,等电点 4.2 左右,最适 pH7.5 左右;对底物碘化硫代丁酰胆碱的 Km=9.8×10-5mol/L;SDS-PAGE 电泳和聚丙烯酰胺梯度电泳表明,鸭血清胆碱酯酶以相同亚基组成的不同聚合体形式存在,亚基分子量 78000,具有完整的酶活性.不同聚合体带电状态相同.  相似文献   
200.
为比较山美水库两种入侵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和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 galilaeus)种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于2021年3—10月份在山美水库逐月采样,分析了繁殖时间、性比、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和成熟卵径等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罗非鱼均于4月份开始繁殖,齐氏罗非鱼繁殖高峰为7月, 10月结束繁殖;伽利略罗非鱼繁殖高峰为6月, 9月结束繁殖。齐氏罗非鱼平均绝对繁殖力为(4009.85±1305.69)粒、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为(67.32±15.63)粒/g、平均体长相对繁殖力为(31.31±5.03)粒/mm;伽利略罗非鱼平均绝对繁殖力为(1701.85±591.29)粒、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为(6.46±0.87)粒/g、平均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2±2.33)粒/mm;齐氏罗非鱼的绝对繁殖力、体重相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均显著高于伽利略罗非鱼,平均成熟卵径则显著小于伽利略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和伽利略罗非鱼繁殖群体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59和1.83,两个种群的雌雄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偏离1﹕1。研究表明两种共同入侵的罗非鱼种群具有不同的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