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半湿润地区的土垫旱耕人为土上,以冬小麦品种小偃22为指示作物,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杂草种群的组成以及在4个生育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成熟期)田间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猪殃殃、麦家公、婆婆纳、播娘蒿、泽漆、荠菜等为主的17种杂草,不同生育期杂草的优势种群不同,而且杂草总密度表现为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生物量表现为拔节期>返青期>越冬期;(2)与不施肥处理(P0N0)比较,单施氮肥增加了杂草密度和生物量,在氮磷配施条件下,氮肥对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且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减小趋势,其中PN45处理的杂草生物量最大并比P0N0增加51.8%;施磷对杂草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单施磷比P0N0处理增加44.0%,PN135处理比P0N135处理增加24.0%.(3)低密度播种比正常密度播种能显著增加杂草生物量,平均增加幅度达82.9%.结果表明,通过增施氮肥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发生,促进作物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42.
有不少利用PEG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大豆原生质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的报道,目前PEG的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转化的需要,如何提高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是基因转化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本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以大豆幼子叶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聚鸟氨酸(PLO:Poly-L-Ornithine,MW:114900,SIGMA)对Bt基因的转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考察了不同潮汐模式下海萝藻体光合活性的日变化、海萝光合活性与藻体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干露和光照对光合活性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 早、中、晚潮汐相比,中午潮时最大量子产量(Fv/Fm)下降速度最快.早潮干露初期Fv/Fm下降较慢,随后加快;晚潮干露时Fv/Fm始终较快下降.各种潮汐模式下,Fv/Fm当日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呈现了可逆的下降,即动态光抑制.Fv/Fm及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随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当含水量低于90%时,Fv/Fm和ΦPSⅡ下降迅速,但含水量6%左右的藻体重新浸没后仍能恢复光合作用,即通常情况下可以耐受72 h的干露,具有很强的干露耐受能力.藻体含水量(TWC)与Fv/Fm及ΦPSⅡ的函数关系为:Fv/Fm=0.68+(0.0044-0.68)/\[1+(TWC/66.96)5\],R2=0.99;ΦPSⅡ=0.585+(0.004-0.585)/\[1+(TWC/73)10\],R2=0.99.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光强和干露交互作用对藻体光合活性影响显著,随光照增强和干露时间延长光抑制程度增大,强光(1000 μmol pho·m-2·s-1)和长时间干露(6 h)叠加时,藻体光合活性降低程度最大,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4.
两种泥鳅RAPD标记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7个引物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及其自交与杂交子代进行了RAPD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谱带主要呈孟德尔式遗传,该类带纹明亮稳定,在泥鳅子代中占99.11%;在大鳞副泥鳅子代中占100%;在杂交子代中占99.36%。也存在非孟德尔式遗传谱带,该类带纹较暗、稳定性差,在泥鳅子代中为0.89%;在杂交子代中为0.64%;在大鳞副泥鳅中未见此类带纹。实验结果说明RAPD谱带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畜尿排泄特征及其对草地植被和家畜选择采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应文  南志标 《生态学报》2008,28(2):777-785
综述了畜尿特征及其对草地植被和家畜选择采食的作用.畜尿主要成分为尿素,尿斑N浓度一般为20~80 g N/m2.家畜排尿量和尿斑大小与家畜种类、饮水次数和放牧季节有关.畜尿空间分布表现为数量和浓度的不同,常呈线形函数形式随机分布于家畜采食路线周围,尿斑中心与边缘的尿N浓度差别很大.通常,畜尿对草地植物的影响限于尿斑区域,约为尿斑面积的2倍,作用时间可持续6~12个月;对草地植物生长具长期促进和短期灼烧作用,其效应大小与尿N浓度和施尿时期有关.一般畜尿促进禾草生长,抑制豆科草的生长和固氮作用.尿斑处植物的N成分比非施尿斑块高,植物吸收的N量随家畜年排泄N不同而异,尿排泄对植物生长的正效应发生于≤250 kg N/(hm2·a)情况下.畜尿排泄增加草地植物多度、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并受放牧、培育措施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畜尿的响应不同,放牧家畜对尿斑不同植物的选食性和补偿性生长差异,是引起和维持草地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放牧家畜具优先选食和反复采食尿斑植物或高营养斑块的特点,亦经常在远离高营养植被斑块的地方采食.具体草地管理与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在草地采食不足的地方设置饮水点、补饲料及搭荫棚等措施,提高家畜对整个草地的利用,以降低家畜对尿排泄物密集区高N植被斑块的过度采食.  相似文献   
46.
NRSF慢病毒干涉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负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拟通过RNAi的方法降低NRSF表达以进一步观察其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含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HIP-LUC)的pcDNA3.1报告载体.通过RNAi序列设计软件进行NRSF干涉片段及脱靶对照片段的设计,然后构建慢病毒干涉载体.包装产生慢病毒干涉毒液,用其感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细胞株,利用RT-PCR、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NRSF的干涉效果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构建具有NRSF干涉效果的慢病毒干涉载体成功,并获得了稳定干涉NRSF及脱靶对照的HeLa细胞株,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NRSF干涉片段的干涉效率为56%(n=6,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证实干涉后NR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T-PCR实验表明干涉NRSF后下游基因开始表达,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活性增强了2.4倍(n=3,P<0.01).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NRSF的慢病毒干涉载体并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HeLa细胞株,干涉NRSF后,其下游基因特别是胰岛素基因开始表达.这一研究工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NRSF在胰岛细胞发育分化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7.
siRNA沉默socs3对红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分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s-3,SOCS-3)对造血发育的影响,构建了SOCS-3慢病毒siRNA干涉载体,并转染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根据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进行流式分选后,获得了高表达慢病毒干涉载体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了转染细胞中SOCS-3基因的干涉效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iRNA干涉后K562细胞SOCS-3基因的表达量仅为其相对表达量的22.1%,干涉效率77.9%;Western-blot结果显示,SOCS-3在蛋白质水平表达也明显受抑制.进一步对SOCS-3基因沉默后的K562细胞进行了诱导分化,并采用联苯胺染色法检测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比例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变化,RT-PCR检测造血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发现,SOCS-3沉默后K562细胞向红系的发育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证明,SOCS-3在造血发育中有重要调控作用,而对其表达进行干涉或沉默将在规模化的红细胞诱导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1]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730020 [2]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20 [3]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站,巴彦浩特750360  相似文献   
49.
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铁素体和奥氏体2种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进行了考察.采用覆膜法检测抗菌率,用透射电镜观察与铁素体抗菌不锈钢作用后的大肠埃希菌细胞形态.2种抗菌不锈钢材料对供试的 17 株常见菌,除产气肠杆菌外均显示较强的抗菌性能,抗菌谱广;铁素体和奥氏体对1×107 cfu/mL及以下浓度的大肠埃希菌在 24 h内杀灭率达到99%;铁素体和奥氏体分别在作用 3 h和 9 h时可将1×107 cfu/mL的大肠埃希菌全部杀灭;打磨次数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不影响2种抗菌不锈钢的杀菌率;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抗菌不锈钢作用后的大肠埃希菌菌体结构松散,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有内容物漏出.铁素体和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均具优良的抗菌性能,抗菌谱广,与其作用后的细菌菌体破裂,有内容物溶出,最终致菌死亡.  相似文献   
50.
大黄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大黄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