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5篇
  免费   1153篇
  国内免费   3774篇
  1248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7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15篇
  1973年   19篇
  1970年   15篇
  196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Here, using a quantitative in vivo assay, we map three regions in the carboxy terminus of conventional kinesin that are involved in cargo association, folding and regulation, respectively. Using C-terminal and internal deletions, point mutations, localization studies, and an engineered 'minimal' kinesin, we identify five heptads of a coiled-coil domain in the kinesin tail that ar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cargo association. Mutational analysis and in vitro ATPase assays highlight a conserved motif in the globular tail that is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the motor domain; a region preceding this motif participates in folding. Although these sites are spatially and functionally distinct, they probably cooperate during activation of the motor for cargo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92.
蒙古栎群落交错带(ecotone)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群落学的样地法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群落和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蒙古栎群落和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杂灌丛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三个地点的几种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Gl)、Simpson 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研究发现在通化和大青沟两个地区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在桦甸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要比核桃楸群落低,比蒙古栎群落高,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边缘效应。本文也分析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3.
一类单种群增长模型正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一种新的方法研究了一类单种群增长模型—时滞微分方程N(t)=的解关于其正平衡点N=1的振动性,所获结果改进了已有文献中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体吸附法提取黑杨萎蔫叶片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用二氯甲烷做萃取剂,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萃取到的气味物质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共得到19个峰,鉴定出结构的有16个峰,未鉴明的3个峰;主要组分为4号峰的(Z)_3_己烯醇,相对含量为28.71%,其次为14号峰的邻羟基苯甲醛,相对含量为10.35%。气体吸附法共分离到20个峰,鉴定出结构的有17个峰;主要组分分别为6、7、8号峰的(E)_2_己烯醛、(Z)_3_己烯醇、(E)_2_己烯醇,相对含量分别为20.78%、29.12%、29.22%。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相同组分为9种,相似性为46.15%。  相似文献   
195.
为了确定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的催化亚基(PP 1c)在小白鼠不同器官组织(肌肉、卵巢、肾、胃、 脾、大脑、心、肝、肺及乳腺)中的表达模式,运用RT-PCR、Western 印迹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实验手段进行了检测 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 PP-1c在大脑中表达最高,卵巢及肺中表达次之,在肌肉、肾、心、肝中表达较低,在胃 和乳腺中表达最低;在蛋白质水平,肝中表达最高,肾、大脑、肺和乳腺中表达较高,而肌肉、卵巢、心和脾中表达相对较 低,胃中表达最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PP 1c的表达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这些结果为进一 步探讨PP 1在哺乳动物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6.
冉昆  马怀宇  杨洪强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564-2570
胱天蛋白酶(caspases)在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起始、执行以及信号转导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在植物中也发现有类胱天蛋白酶(caspase-like proteases,CLPs)的存在,并确认液泡加工酶(VPEs)、metacaspases和丝氨酸内肽酶(sapases)具有CLPs的作用,并证实CLPs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及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本文对植物CLPs活性、生化结构及生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动物caspases进行比较,为今后CLPs活性调节、作用方式及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7.
东亚飞蝗蝗区的结构与转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蝗区可看成是一类自然生态地理单位, 本文列举了蝗区的共同生物地理特征, 并摘要叙述了四类主要蝗区在中国的分布。这四类蝗区是滨湖、沿海、河泛与内涝。每类蝗区中包括有形态与性质均不相同的异型次级结构, 次级结构能互相转化, 并可导致蝗区类型间的转化。四类蝗区各有它的形成过程和表现于飞蝗发生动态上的特殊规律, 但四者在形态解剖上有共同的特征, 并在最初形成因素上都直接或间接与黄河等大河道的变迁相联系。此外, 四类蝗区在扩张与收缩过程中, 都呈现阶段现象, 此阶段现象系蝗区变化中的相对稳定性的标志, 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自然变化规律的顺序性。蝗区发生地的消灭决定于主导环境因素的变化, 如第二、三类因素消灭, 仅能实现临时性的改造, 只有在第一类因素消灭后方能达到根本改造, 但是二、三类因素在一定时间内的量变积累, 亦可以导致第一类因素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8.
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和中筋小麦品种洛旱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段(灌浆前期即花后5 d,灌浆中期即花后15 d)和持续时间(处理2 d和4 d)的高温胁迫对籽粒氨基酸含量和积累量(以单粒中氨基酸含量表示)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温胁迫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中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但降低了其积累量和EAA/TAA,2品种表现一致;(2)灌浆前期高温胁迫对2品种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大于灌浆中期,而对氨基酸积累量的影响则相反;(3)高温持续时间对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2品种间存在差异,洛旱2号籽粒赖氨酸、EAA、NAA和TAA含量均随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而郑麦366籽粒中上述指标仅在高温胁迫4 d下较对照增加显著;(4)从受高温胁迫的影响看,籽粒EAA/TAA对高温时段更敏感,而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更易受高温持续时间的影响;(5)高温时段与持续时间的互作效应体现在:灌浆前期籽粒氨基酸积累量2品种均以高温胁迫4 d的影响最大,而灌浆中期则均以高温2 d的降幅最大。上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氨基酸及其组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不仅在品种间存在差异,且受高温时段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对39个家系45个病人及6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的几个外显子采用8~10%的非变性丙稀酰胺胶进行SSCP分析, 并对异常者测序(放射自显影), 发现一个家系的8号外显子上同时存在两个突变(C2250G和G2273T),患者属纯合子,其父为杂合子,母亲和妹妹为正常, 类似“杂合丢失现象”。提示在除了肿瘤之外的体细胞遗传病中,二次突变理论也可能是突变发生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Screen for mutation in many exons with 45 Wilson disease patients in 39 Chinese families by SSCP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by autoradiograph. There are two mutations in exon 8 of a patients family: C2250G and G2273T. Found in these two mutation points, the patients father is a heterozygote, patients mother and sister are normal sequences, and patient is a homozygous. It just like a loss of heterogyzosity in this family with Wilson disease. The patient and her parent sibship were confirmed by taternity test with microsatellite vWF SE33 AR and D9S112.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is probable mutate mechanism of hereditary disease besides tumor and cancer.  相似文献   
200.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4%,致病菌以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为主,占57.4%,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占71.8%。35例患者中2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消化道真菌感染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