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Hu YY  Zhang YL  Luo HH  Li W  Oguchi R  Fan DY  Chow WS  Zhang WF 《Planta》2012,235(2):325-336
Non-foliar green organs are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carbon sources after leaves.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organ to total yield has not been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he time-course of changes in surface area 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different organ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 studied the contribution of leaves, main stem, bracts and capsule wall in cotton by measuring their time-course of surface area development, O2 evolution capacity and photosynthetic enzyme activity. Because of the early senescence of leaves, non-foliar organs increased their surface area up to 38.2% of total at late growth stage. Bracts and capsule wall showed less ontogenetic decrease in O2 evolution capacity per area and photosynthetic enzyme activity than leaves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 The total capacity for O2 evolution of stalks and bolls (bracts plus capsule wall) was 12.7 and 23.7% (total ca. 36.4%), respectively, as estimated by multiplying their surface area by their O2 evolution capacity per area. We also kept the bolls (from 15 days after anthesis) or main stem (at the early full bolling stage) in darkness for comparison with non-darkened controls. Darkening the bolls and main stem reduced the boll weight by 24.1 and 9%, respectively, and the seed weight by 35.9 and 16.3%,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 that non-foliar organ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yield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赤狐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总长度为16 723 bp,碱基组成为:31.3% A、26.1% C、14.8% G、27.8% T。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赤狐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除ND3基因起始密码子为不常见的ATT外,赤狐与北极狐、狼、家犬、郊狼的线粒体蛋白质编码遵循相同模式。在控制区的保守序列区段1和2之间发现一段较长的富含AC的随机重复序列。为了验证赤狐与其他犬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12个重链蛋白质编码基因,分别通过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赤狐与北极狐是姐妹群,它们在犬科中都属于赤狐型分支,而灰狼、家犬和郊狼则属于狼型分支,与现有的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分根培养系统中AM真菌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根培养系统中将大豆(Glycine max Merrill)幼苗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或/和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后,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率、病情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将大豆胞囊线虫与AM真菌接种于分根培养系统同一室或分别接种于不同室,AM真菌均能显著降低大豆病情指数和线虫侵染速率,且将二者接种同一室处理的效果大于不同室处理;与只接种SCN的处理相比,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3周后在同室接种SCN处理的根围土壤中胞囊数、根上胞囊数和根内线虫数分别降低了47.4%、58.9%、46.6%和50.5%、67.0%、57.5%,表明AM真菌能显著抑制线虫的发育;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在一定时间段内诱导了大豆根系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的活性。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能够诱导大豆植株抵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既能在同一室的根围局部与SCN竞争侵染位点,又能对不同室的根系诱导产生防御性酶,推测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拮抗SCN的效应既是局部的,也是系统性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室内饲养成虫,对柑桔爆皮虫的蛹及正常取食和交配、正常取食但未交配以及正常交配但未取食三种处理的雌成虫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该虫具有1对卵巢,每侧有5根卵巢管。前两种处理的雌虫卵巢管均能正常发育,成虫寿命在30天左右; 没有取食的雌虫寿命只有7天左右,在其卵巢管的生长区和成熟区均无卵形成。根据卵巢的形状、卵的产生过程、卵巢萼内有无卵粒以及卵黄沉积情况等将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即发育初期(0级)、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每头雌虫最高怀卵量在140粒左右,根据雌虫怀卵量变化趋势,推测正常取食和交配的柑桔爆皮虫雌虫在出孔后10天左右开始产卵,产卵历期可达22天左右。据此提出该虫卵巢管发育到成熟待产期(Ⅲ级)之前(即羽化出孔后10天之内)为出孔成虫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11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4-2016年间采自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海南等5省的60个玉米多堆柄锈菌菌株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山东的玉米多堆柄锈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百分率( P)达96.34%,与江苏、浙江、河南锈菌种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遗传距离相对较近,其中与江苏的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高(GS=0.7829),遗传距离最近(GD=0.2447),而与分离自海南的锈菌种群相似性最低(GS=0.0148),遗传距离最远(GD=4.2999)。在相似性系数0.74水平上,供试60个菌株被划为3个群和多个亚群组,各群和亚群间表现出较明显的年度与地理分布上的差异。2015年采集的菌株之间 Gst值为0.8694,2015与2016年采集的菌株群体间的 Gst值为0.4562,说明病菌的遗传变异不仅表现在地域上,也体现在年度间。基于ISSR标记分析,作者认为发生在山东省的玉米南方锈病其初侵染菌源不是来自我国周年发生玉米南方锈病的海南省,而最有可能来自同样能越冬的菲律宾或我国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采自山东省沂水县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inn.根围土的中国线虫1新纪录种,钝尾小无环咽线虫Aporcelaimellus obtusicaudatus(Bastian,1865)Altherr,1968。该种主要的鉴别特征是雌虫虫体中等到大型,角质层由明显的2层组成;唇区角状,明显缢缩,唇瓣彼此分离;齿针强壮,长22.1(19.9~27.1)μm,其开口占齿针长的一半;食道矛线型,贲门圆锥形;雌虫双生殖腺,阴门通常位于体中部,内阴唇骨化明显,呈心形;内阴唇和阴道总长约占阴门处体宽的2/5;尾长31.9(23.2~37.3)μm,是肛门处体宽的0.7(0.6~0.8)倍,尾呈钝圆锥形到半球形,末端圆,有厚的肌肉层,肛门后有粗糙的放射状条纹。它与A.faridpuriensis的主要区别在于:齿针较短(19.9~27.1μm vs.35~39μm),前直肠较短(96.2μm vs.145μm)。它与A.krygeri的主要区别在于:齿针较短(22.1μm vs.25μm),尾较长(23.2~37.3μm vs.20~25μm),c’值大(0.6~0.8vs.0.2~0.3),尾呈钝圆锥形到半球形,A.krygeri尾非常短,半球形且背凹,具钉状末端(Singh,Sharma&Khatoon,2002;T horne,1974)。讨论了钝尾小无环咽线虫的已有报道和国内分布,对Aporcelaimellus属及相关属科的中文译名进行了厘订。  相似文献   
17.
分泌系统对于具有特殊细胞被膜结构的分枝杆菌,尤其是致病性分枝杆菌的存活和毒力非常重要.不少重要的致病因子或存活因子都通过特定的分泌系统进入环境,包括宿主体内.本文从分泌系统的基因、结构组成、分泌底物、转运机制及其与致病菌毒力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分枝杆菌(mycobacteria)通用型分泌系统(general secretion pathway,SecA1)、替代型分泌系统(accessory Sec system,SecA2)、双精氨酸分泌系统(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Tat)和Ⅶ型分泌系统(typeⅦsecretion systems,T7S system or ESX)4种分泌系统,并重点分析了Tat分泌系统.这些知识有利于从分泌系统及其底物的角度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等胞内致病菌存活和逃避宿主免疫的机理,将为研发新的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柑桔爆皮虫成虫羽化孔的分布,经空间分布型检验和聚集度指标的测定以及Taylor幂法则和m*- m(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柑桔爆皮虫的羽化孔在柑桔树树体内和桔园内均呈聚集分布: 在枯树内呈负二项分布,在半枯树内呈负二项分布或奈曼A型分布,在桔园内呈负二项分布,在树体内和桔园内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树势较差的柑桔树容易受柑桔爆皮虫危害,在树势强的树体内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因此,柑桔爆皮虫采用多次聚集攻击的策略攻击寄主。在桔园内聚集危害部分寄主,在树体内聚集危害寄主主枝的中下部,主枝的死亡导致整株树势下降,下一代虫源进而再次攻击寄主,在树势下降的树体内柑桔爆皮虫完成世代发育并羽化出孔,成虫继续为害健康的柑桔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异烟肼(INH)耐药株和敏感株感染人源巨 噬细胞(U937)后的全细胞蛋白表达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发现其中产生差异的有86个蛋白质斑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其中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8个明确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在蛋白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分析,确定这8个蛋白质中的2个为在INH耐药株感染的U937中差异表达的干细胞生长因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抗原,6个为在敏感株感染的U937中差异表达的微管蛋白β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延长因子-2激酶、环指蛋白29、锌指蛋白193和SNARE Vti1a-β蛋白.实验结果显示,INH耐药株和敏感株感染后的U937表达蛋白有差异,这有助于分析解释临床中观察到的受INH耐药株感染的病例出现毒力下降、致病性下降、传染性降低以及潜伏期延长的现象.结果为针对INH耐药株进行的新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盘旋线虫属-新种--细尾盘旋线虫(线虫纲:垫刃目:纽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凉城谷子Setariaitalica根部的线虫一新种,即细尾盘旋线虫Rotylenchustenericaudatussp.nov.。新种主要的鉴定特征是食道腺覆盖肠很短,尾细长,明显弯曲,有一个腹突。其近缘种是非同盘旋线虫R.aliusVandenBerg,1986,区别在于新种唇区为半球状;侧区上没有发现不完全网格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