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Ⅳ(AS-Ⅳ)对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调节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用AS-Ⅳ进行干预,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骨架蛋白β—actin聚合稳定剂phalloidin,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eNOS与单体8-actin结合状态的变化,用L-3H.精氨酸转化为L-SH-瓜氨酸的同位素法测定eNOS活性,I^125环-磷酸鸟苷(cGMP)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cGMP水平,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eNOS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总蛋白水平。结果:(1)AS-IV作用10min后,细胞内单体β—actin与eNOS的结合明显增加(P〈0.05或P〈0.01),预先给予phalloidin显著抑制了AS.IV引起的两者结合的增加(P〈0.01)。②AS—IV明显增加了eNOS活性(P〈0.05)、cGMP含量(P〈0.01)、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P〈0.01)、AktSer-473磷酸化水平(P〈0.001),预先给予phalloidin明显降低了AS—IV引起的eNOS活性(P〈0.05)、cGMP含量(P〈0.01)和磷酸化水平的增加(P〈0.01),但对Akt的磷酸化没有影响。结论:单体β—actin与eNOS的结合在AS-IV激活eNOS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促进Akt对eNOSSer—1177的磷酸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52.
453.
在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存在许多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而 miR-191 是从实验室前期Solexa测序结果中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s之一.本研究对不同物种miR-191的成熟及前体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检测其在猪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miR-191的成熟及前体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都非常保守,通过real-time qPCR检测发现,miR=191在猪脂肪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呈高丰度差异表达,其与Solexa测序结果一致.为了更好地研究miR-191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利用Ad-Easy体系,构建过表达miR 191的腺病毒载体,转染 293A细胞,成功包装出重组 miR-191腺病毒并能高效侵染猪脂肪基质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 ADSCs).通过real time qPCR检测表明,感染重组 miR-191 腺病毒后的ADSCs能大量表达miR-191|油红O染色可以观察到,过表达miR=191的猪ADSCs在诱导分化后与对照组相比,脂滴明显减少. 进一步研究发现,miR-191过表达的猪ADSCs中,SREBP-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和LPL(lipoprotein lipase)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脂解关键基因HSL(hormone sensitive lipase)和ATGL(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mRNA水平显著升高. 同时,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91的猪ADSCs在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C/EBP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α)和A-FABP(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91抑制了猪ADSCs的分化过程. 这为深入研究miR-191在猪ADSCs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4.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种群更新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对其种群年龄结构、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及其幼苗的更新动态、死亡率和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群属于增长型,表现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该种群的整个生命过程,显示了三次死亡高峰,其中幼苗死亡率较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平缓,符合种群的自然动态规律,也指出"天保工程"实施的意义和效果;该研究指示了华山松的动态以及种群的变化趋势,对保护区已经实施的生态监测和森林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5.
456.
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种稻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菊  焦峰  刘峰  常本超  姜辉  姜宇  米刚  周鑫 《生态学杂志》2018,29(12):4056-4062
土壤质量变化与更新是农业发展和土壤管理的判断准则.白浆土是三江平原主要水田土壤,但旱田改水田后缺乏对其土壤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本研究以不同种稻年限白浆土为调查对象,探讨其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白浆土种稻后,耕层(厚16~23 cm)和犁底层(厚6~8 cm)土壤有机碳、还原物质总量增加,耕层深度随种稻年限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犁底层无明显变化,心土层(厚20 cm)与旱田无显著差异;土壤中Fe2+和Mn2+有向下迁移现象,但只迁移到犁底层;耕层和犁底层土壤固相比率比种稻前增加,犁底层固相比率由47.8%增加到70.0%,容重由1.22 g·cm-3增加到1.77 g·cm-3,土壤孔隙总量降低,微孔隙比例增加,白浆土种稻后有黏粒淋溶淀积现象.白浆土种稻后,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与水稻土的演变规律既有一致性,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57.
高山地区生境极端,却拥有许多形态特化的植物,非生物因素在塑造花部性状及其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取龙胆科典型高山植物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为对象,探究其毛状副冠在多雨、强辐射的极端高山环境中的适应意义及其对植物雌雄繁殖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自然状态和人工去除副冠的花,毛状副冠有效减少了雨水对花粉的冲刷(t=2.61,P0.05),提高了受精比率(t=2.05,P0.05),但是对种子的质量,即种子重量和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另外,花粉浸泡在蒸馏水中后,其萌发率显著低于蔗糖溶液中(t=30.67,P0.001),表明毛状副冠能够有效减小雨水浸泡对花粉活力的影响;同时,与自然状态相比,去除毛状副冠后的花,经太阳暴晒后,其花粉萌发率同样极显著地降低(t=9.89,P0.001),表明毛状副冠有效地避免了太阳辐射对花粉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喉毛花的毛状副冠结构是应对高山恶劣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对植株的雌性和雄性繁殖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非生物因素在植物花部特征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8.
林蛙属3物种皮肤的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蛙科(Ranidae)林蛙属(Rana)高原林蛙(R.kukunori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和峨眉林蛙(R.omeimontis)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皮肤的厚度、皮肤腺的相对数量和面积作了比较分析。3物种皮肤的基本结构相似,都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是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构成。真皮又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疏松层内分布有黏液腺、颗粒腺和脂腺3种类型的皮肤腺,黏液腺在体背和体腹皮肤内基本均匀分布,而颗粒腺主要以团块聚集形式散布在体背皮肤中。在高原林蛙皮肤中还发现了1种与以往描述不同的特殊嗜酸性腺体。皮肤厚度存在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高原林蛙的表皮里有少量毛细血管和发达的色素细胞分布,真皮疏松层里有发达的腺体,这些可能是其对高海拔、低氧、低温和强紫外线辐射生活环境的适应策略。在峨眉林蛙和昭觉林蛙皮肤真皮的疏松层和致密层相邻处,发现有呈波浪条带状的、H.E染色呈蓝色的钙化层结构,体背部的钙化层比体腹部的发达。钙化层的功能可能包括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贮存钙离子、构成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459.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31°46′55.5″N,78°52′5.1″E,海拔2 977 m)观察并拍摄到1只雄性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另一组调查人员曾于2015年5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岗嘎村遮磨岗(29°18′28.15″N,94°21′44.23″E,3 000 m)听到过噪鹃的叫声。  相似文献   
4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