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9年   5篇
  1968年   5篇
  1967年   5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睾丸特异性乳酸脱氢酶,即乳酸脱氢酶C4(LDH-C4)基因突变在男性不育发病中的作用,利用LDH-C4特异性底物对100名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子LDH-C4进行活性显色,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LDH-C4活性低下的患者进行LDHC基因PCR产物的突变筛查,对DHPLC峰形异常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筛选到一组精子LDH-C4活性明显下降的患者,其中1名患者的LDHC基因PCR产物在DHPLC中呈异常洗脱峰.对这一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发现患者LDHC基因第5外显子的115位碱基发生了T→A的杂合改变(GenBank登录号GU479375),该突变使LDHC基因的178位密码子由原来的TTG(编码亮氨酸)变为TAG(终止密码子),形成截短的C亚基.T克隆-测序进一步证实了该无义突变的杂合状态.这是在人类LDHC基因上发现的第一个突变,提示LDHC基因突变可能是男性不育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1995~2003年调查并整理分析青海湟水流域的蝶类,有9科52属80种,其中凤蝶科1属2种,绢蝶科1属6种,粉蝶科8属22种,斑蝶科1属1种,眼蝶科12属13种,蛱蝶科15属18种,蚬蝶科1属3种,灰蝶科9属10种,弄蝶科4属5种.以古北界为主,青藏区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93.
94.
The utilization of the fuel oxygenate 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 and related compounds by microorganisms was investigated in a mainly theoretical study based on the YATP concep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rive realistic maintenance coefficients and Ks values needed to calculate substrate fluxes available for biomass production. Aerobic substrate conversion and biomass synthesis were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putative pathway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TBE is an effective heterotrophic substrate that can sustain growth yields of up to 0.87 g g−1, which contradicts previous calculation results (N. Fortin et al., Environ. Microbiol. 3:407-416, 2001). Sufficient energy equivalents were generated in several of the potential assimilatory routes to incorporate carbon into biomass without the necessity to dissimilate additional substrate, efficient energy transduction provided. However, when a growth-related kinetic model was included, the limits of productive degradation became obvious. Depending on the maintenance coefficient ms and its associated biomass decay term b, growth-associated carbon conversion became strongly dependent on substrate fluxes. Due to slow degradation kinetics, the calculations predicted relatively high threshold concentrations, Smin, below which growth would not further be supported. Smin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maximum growth rate μmax, and b and wa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alf maximum rate-associate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Ks, meaning that any effect impacting this parameter would also change Smin. The primary metabolic step, catalyzing the cleavage of the ether bond in MTBE, is likely to control the substrate flux in various strains. In addition, deficits in oxygen as an external factor and in reduction equivalents as a cellular variable in this reaction should further increase Ks and Smin for MTBE.  相似文献   
95.
广东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特性、进化和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M基因特征与进化。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发现,1997~2006年53株毒株M1基因和51株毒株M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分成两组,1997年毒株为第一组(GⅠ),2003~2006年香港、越南、泰国、印尼、中国大陆、土耳其、伊拉克、阿塞拜疆、埃及毒株为第二组(GⅡ)。M1基因20个氨基酸位点置换,占7.94%(20/252),其中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有9个氨基酸位点不同于1997年毒株;M2基因22个氨基酸置换,占22.7%,其中2003~2006年毒株M2基因有4个氨基酸不同于1997年毒株。M2基因Ks值为26.8×10-6~42.6×10-6Nt/d,Ka值为4.39×10-6~6.98×10-6Nt/d;而M1基因的同义突变速度均远高于错义突变速度,显示M1基因受到机体免疫压力较小;检验发现M1基因进化存在负选择性压力。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通过氨基酸S224N置换,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NSS224-226;而来自印尼的8株毒株M2基因发生C50F置换,引起蛋白二级结构改变。1997年中国香港人禽流感毒株自当时出现后,便未在以后人禽流感疫情中出现。2003~2006年毒株M1基因增加糖基化位点NSS224-226,可能与毒株致病性有关。人禽流感H5N1毒株M基因在自然界变异频繁,可能影响H5N1毒株的人-人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6.
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分析影响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5年来临床检出的常见细菌L型菌株逐个进行药敏监测,逐年进行耐药性变化分析研究。结果1990年至1999年细菌L型常见菌株耐药性逐年上升,特别是青霉素类大部耐药;2000年至2005年,耐药性趋势变缓,青霉素类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是细菌L型耐药性变迁的重要原因,药物敏感试验是良好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7.
调查和统计了粤北地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种类。结果发现有75种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药用真菌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板蓝根热加工过程中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氨基酸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别。结论为: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氨基酸含量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的差别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
研究低氧、复氧对乳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牛磺酸在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对细胞内钙的调节作用。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建立模拟I/R模型。以Fluo-4/AM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对照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23.71±2.37U)较低;低氧180 min后复氧即刻,钙离子荧光强度开始增加(57.52±8.31U),复氧180 min后钙离子荧光强度(71.13±4.74U)显著增高(P<0.01vs对照组)。而牛磺酸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较模拟I/R组显著降低[(42.42±4.17U)vs(71.13±4.74U),P<0.01]。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Ca2+超载;模拟I/R Ca2+超载加剧,而牛磺酸有明显减轻心肌细胞模拟I/R时Ca2+超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