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82篇
  免费   2210篇
  国内免费   3372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853篇
  2021年   1575篇
  2020年   1208篇
  2019年   1365篇
  2018年   1187篇
  2017年   930篇
  2016年   1227篇
  2015年   1685篇
  2014年   2091篇
  2013年   2043篇
  2012年   2497篇
  2011年   2291篇
  2010年   1342篇
  2009年   1216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1123篇
  2006年   880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4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黄蒽醌衍生物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份。该类衍生物与钙调素(calmo-dulin,CaM)依赖的磷酸二酯酶(PDE)的相互作用表明:它们可作用子钙调素。其中,大黄酸结合CaM并抑制CaM依赖的磷酸二酯酶(CaM-PDE);而大黄素、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既刺激CaM-PDE的活力,又刺激PDE的基础活力,其作用机制尚待阐明;当有Ca~(2+)或无Ca~(2+)条件下测定时,大黄酸对PDE基础活力均无影响。表明:象其它的CaM拮抗剂一样,大黄酸能抑制钙调素依赖的PDE的活力。  相似文献   
52.
小鼠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RNA组分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苗  景德璋 《遗传学报》1991,18(2):115-119
本文运用常规染色和Bernhard染色方法对切片标本中小鼠粗线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的超微结构和电镜细胞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经常规染色后,可见SC由侧生组分(LE)、中央组分(CE)和L-C纤维组成;SC宽约210nm,LE宽约60nm,中央间隔区宽约90nm。在Bernhard染色标本中,SC的LE、CE和L-C纤维着色较深,说明其中含有RNA;SC各结构组分的宽度和形态特点与常规染色标本中的基本一致。本文讨论了SC中存在有RNA等问题。  相似文献   
53.
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已继代培养三年零六个月共30多代的鳞芽愈伤组织,目前仍有分化能力。通过愈伤组织形态细胞学的观察,发现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形成小鳞茎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了的愈伤组织表皮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不定芽而形成小鳞茎;二是由愈伤组织表层或内层特化了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胚状体而形成小鳞茎。不定芽和胚状体的形态发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54.
利用我们研制的厌氧培养皿及管,共检验了39份牙髓炎及牙周炎标本,分离出厌氧菌59株,标本中厌氧菌分离的阳性率为100%。其中类杆菌28株,消化链球菌9株,消化球菌7株,韦荣氏球菌5株,真杆菌2株,梭形杆菌8株。在类杆菌中产黑素类杆菌21株,占类杆菌总数的75%。结果表明使用厌氧培养皿及管研究厌氧菌简便、有效、经济,适于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55.
铝对水稻幼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铝的植物毒性。将不同浓度的 AlCl 加入培养液,对幼苗处理30天。10ppm 以上的铝明显抑制水稻幼苗根和地上部分的生长。5.0ppm 以上铝可引起毒害症状。铝对根的毒害作用大于对地上部分的作用。铝主要积累在根部,少部分转移到地上部分。5.0ppm 以上的铝对叶绿体 Hill 反应和光合磷酸化作用以及根线粒体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钙对铝的此种抑制作用有一定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6.
蚕豆根端细胞核中微核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Vicia fab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为材料研究了微核仁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点。结果表明;微核仁是直径0.3—0.5μm 的卵圆形或球形结构。常规染色时,微核仁与集缩染色质的电子密度相仿,但两者之间在结构上没有任何联系。细胞化学研究指出,微核仁含有 RNA 和蛋白质,其结构成分主要是与核仁颗粒组分十分相似的 RNP 颗粒。报道了植物细胞核中微核仁发生于核仁的过程并对微核仁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Summary P-protein and the changes it undergoes after wounding of sieve tubes of secondary phloem in one- to two-year old shoots ofHevea brasiliensis has been studi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protein in the form of tubules with a diameter of 8–9 nm and a lumen of 2–2.5 nm occurred in differentiating sieve elements and appeared as compact bodies which consisted of small aggregates of the tubules. As the sieve elements matured, these P-protein bodies dispersed with a disaggregation of the tubules before they turned into striated fibrils, 10–11 nm in diameter. In wounding experiments, as the mature sieve elements collapsed after cutting, their striated P-protein converted into tubules. These tubules were the same in ultrastructure as the tubules in differentiating sieve elements and they often were arranged in crystalline aggregates.  相似文献   
58.
阿胶冲剂与阿胶的化学成分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常用滋补中药,具有许多特殊的功效,国内外享有盛誉。据《本草纲目》及《本草纲目拾遗》等介绍,阿胶在明代以前系用(沙牛)牛,水牛,驴皮或猪、马、驼皮等杂皮熬制而成。自清代始一律采用黑驴皮熬制。以往服用阿胶必须将阿胶先用水浸泡后,然后加热溶解后才能服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山东化工学院研制了一种用开水冲服的阿胶新制剂——阿胶冲剂.为了弄清阿胶经物理方法处理后的化学组成成份与原阿谱的化学组成成分的不同变化。我们对其所含微量元素、氨基酸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本文首次报道了阿胶及阿胶冲剂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9.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东方土拔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志宏  杨波 《病毒学报》1990,6(1):74-76
  相似文献   
60.
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nonuniform hemodynamics, represented by large 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 gradients, trigger abnormal biological processes leading to rapid restenosis, i.e. excessive tissue overgrowth and renewed plaque formation, and hence early graft failure. It implies that this problem may be significantly mitigated by finding graft-artery bypass configurations for which the wall shear stress gradient is approximately zero and hence nearly uniform hemodynamics is achieved. These fluid flow and geometric design considerations are applied to four different end-to-side anastomoses for the distal end of a femoral artery bypass with an appropriate test input pulse and a typical 20–80 flow division. A validated finite-volume code has been used to compute the transient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vector fields, wall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s and surface contours of the wall shear stress gradients. It is shown that large anastomotic flow areas, small continuously changing bifurcation angles, and smooth junction wall curvatures reduce local 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 gradients significantly and hence should mitigate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