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发现和鉴定的新型昆虫脑神经肽-抑前胸腺肽,对昆虫的变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介绍它的研究背景、结构、功能、与促前胸腺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果,并对它的研究作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62.
高等植物的转录因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致荣  王兴春  李西明  杨长登 《遗传》2004,26(3):403-408
  相似文献   
63.
重金属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金属诱导的细胞凋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种类的重金属以及同类重金属离子的不同价态所诱导的凋亡效应及其分子机制不尽相同。目前的研究表明,重金属与DNA形成加合物而导致DNA损伤可能是引发细胞凋亡的重要步骤:多种重金属能通过激活内质网、线粒体钙通道,使Ca^2 释放进入细胞质而引发凋亡;重金属还能使细胞中ROS升高,在直接导致DNA损伤的同时,启动与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此外,ROS还能通过MAPKs增强JNK介导的:FasL和Fas表达,最终使caspase-3和caspase-7激活,从而促进凋亡的发生。重金属诱导细胞凋亡还涉及一系列重要基因和蛋白质的参与,包括促进凋亡的Src家族酪氨酸激酶、bax、fas和p53等基因及相关蛋白,抑制凋亡的Sp1锌指转录因子、bcl-2和myc等基因及相关蛋白。部分重金属如镉、锌等对细胞凋亡具有诱导和拮抗双重效应,其中拮抗效应主要是通过与自由钙离子协同进行的,而诱导效应则可能是通过调节caspase-3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4.
上位性及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位性引入遗传学已有一个多世纪,直到近些年才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复杂性状遗传研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位性可分为统计上位性和功能上位性两类,前者具有群体特性,后者属于基因型现象。分子标记技术是研究上位性的一个有力工具,理论与实验研究证实上位性在动植物数量性状的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上位性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因作物的繁殖方式,育种方法等不同而异,上位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5.
BrainSpecificGene 5 (BSG5 )基因是用消减差异筛选的方法克隆到的在小鼠胚胎头部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它与人的KIAA0 6 2 8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有 81 9%的同源性。BSG5基因长 2 4 87bp ,定位在小鼠的第 1 5号染色体上 ,包含 2个外显子。它编码的蛋白质全长 4 99个氨基酸 ,含 1 2个C2H2型的锌指结构域。以BSG5基因全长编码区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SG5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早期头部特异表达 ,在小鼠胚胎发育稍后时期的尾部和肢芽也有表达。此外 ,以鸡胚为模型研究BSG5基因也发现该基因在鸡胚的头部特异表达。这提示BSG5基因与头部发育有密切关系 ,其结构与表达特征预示着它编码的是一个具DNA结合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66.
中国石龙子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永普  胡健饶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3):431-44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石龙子附睾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顶体囊前部扁平、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穿孔器中度倾斜、顶端尖 ,穿孔器基板塞子状 ,细胞核长形 ,核内小管缺 ,核前电子透亮区小 ,核肩圆 ,核陷窝锥形。颈段具片层结构 ,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的长轴呈直角 ,9束外周致密纤维与远端中心粒相应的 9束三联微管相联 ,向后与轴丝相应的 9束双联微管相联 ,中央纤维与 2个中央单微管相联。中段短 ,多层膜结构缺 ,含有线状嵴的柱状线粒体 ,不规则卵状致密体组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 ,纤维鞘伸入中段 ,具终环。线粒体与环状结构的模式为 :rs1 /mi1 ,rs2 /mi2 ,rs3/mi3,rs4 /mi4。主段前面部分具薄的细胞质颗粒区。纤维 3和 8至主段前端消失。轴丝呈“9 2”型。中国石龙子精子超微结构具有塞子状的穿孔器基板、致密体形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和纤维鞘始于ms2等特征与巨石龙子群和蜓蜥 -胎生群不同。没有发现石龙子科精子的独征  相似文献   
67.
水盾草在中国的分布特点和入侵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是原产南、北美洲的水生植物,近年来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它在中国已经成为归化植物。通过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的实地考察,调查点共300多个,覆盖我国东南沿海及华中10省(市、区)80多个县(市)。结果发现有水盾草分布的点67个。目前水盾草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及上海西部的淀山湖附近的河网地带。从地理纬度上看,自29°33′7″N(建德梅城)至31°35′2″N(常熟昆承湖);主要的水域类型为一些水流缓慢、水位稳定的小河道和中小型湖泊。在水盾草所处的沉水植物群落中,共调查到大型沉水植物8科18属21种,常见种为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这些也是浙北、苏南地区水域主要的水生植物。根据水盾草与各个种的种间相遇百分率来看,金鱼藻最高,为51.33%,其次为苦草、黑藻和菹草,分别为45.05%、36.56%、35.64%。可见相对其他水生植物群落而言,由这些种所组成的水生植物群落更易为水盾草所侵入。从各个分布点水盾草所处状态来看,有些点的水盾草已成为群落的优势种,有的刚刚定居,还有的则仍处于零星漂浮状态,这也表明水盾草在我国仍在进一步扩散之中。根据水盾草种子无成熟的胚及植株对脱水的敏感性,推测中国的水盾草最初可能是作为水族馆观赏水草引进而逸生的。从原产地水盾草分布纬度范围、适生环境、气候条件,结合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分析,水盾草在我国尚有很大的扩散空间,为了避免类似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那样的事件在中国重演,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及科技人员对水盾草的重视。  相似文献   
68.
孑遗植物银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83,自引:4,他引:79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泰兴、美国纽约的栽培银杏(Ginkgo biloba)群体和中国3个可能为野生的银杏自然群体(浙江西天目山、贵州务川、湖北大洪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3个引物对5个群体共6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88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0.4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裸子植物相比,银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He=0.2408;Ho=0.3599)。贵州务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6.82%,He=0.2089,Ho=0.3087),江苏泰兴栽培群体(PPB=34.09%,,Ho=0.1269,Ho=0.1858)和美国纽约的栽培群体(PPB=23.86%,,He=0.0884,Ho=0.1312)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3个可能的自然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1476,Φst=14.26%)。群体间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人为选择压力和基因流障碍引起的。根据Nei′s遗传距离矩阵分别构建了群体间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贵州务川群体与浙江西天目山群体优先聚类;美国纽约群体与湖北大洪山群体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为同一野生群体的后裔。通过对银杏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并结合群落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务川银杏群体很可能为野生自然群体。基于银杏群体遗传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建议在自然银杏群体最适生境和遗传多样性最高的贵州务川建立银杏保护区。由于银杏群体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建议3个自然群体间可进行植株和幼苗相互移栽,以提高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银杏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9.
2种蜜蜂和4种胡蜂蜂毒明肽基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和大胡蜂、墨胸胡蜂、额斑黄胡蜂、亚非马蜂6种蜂的雌成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各得到大小约为150bp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这6个片段克隆人pGEM^5—T easy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得到的6个片段长度均为141bp,均为编码蜂毒apamin前体的cDNA。序列比较发现,中华蜜蜂、大胡蜂、墨胸胡蜂和亚非马蜂序列完全一样,都与已发表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具有95%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具有95%的同源性。额斑黄胡蜂和意大利蜜蜂precursor of apamin核苷酸序列完全一样。本研究首次从中华蜜蜂与几种胡蜂中克隆到蜂毒precursor of apamin基因,并发现胡蜂科与蜜蜂科来源的蜂毒明肽序列是完全保守的。  相似文献   
70.
Wingless信号传导是果蝇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信号传导通路。已鉴定出来许多参与Wg Wnt信号传导的Wg或其脊椎动物同源基因Wnt下游传导通路的基因。Wg下游的Wg信号传导是由核TCF LEF 1通过Armadillo (Arm) β catenin介导的。pygopus (pygo)是一个最近发现的Wg Wnt信号传导通路新成员。通过细胞定位实验发现pygo专一性的表达在细胞核中。运用反义mRNA作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到了pygo基因在果蝇胚胎中的表达特性。虽然pygo普遍表达于果蝇胚胎发生全过程 ,但pygo在前囊胚层 (pre blastoderm)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 ,这说明胚胎发生过程中来自母方的贡献较高。在幼虫组织 (包括翅成虫盘 ,眼成虫盘和腿成虫盘 )的发育过程中 ,pygo的表达水平总的来说比较低。然而 ,比较翅成虫盘 ,眼成虫盘和腿成虫盘的pygo表达水平 ,则在翅成虫盘和腿成虫盘pygo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