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7篇
  1971年   6篇
  1970年   6篇
  1962年   7篇
  1961年   9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The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Prostaglandin F (PGF) infusion for induction of labor in two different dosage schedules was studied in 90 women between 36 and 43 weeks of gestation. The rate of PGF infusion was increased at four-hour intervals in 36 women in the low dosage group and every hour in 54 women in the high dosage group, never exceeding an infusion rate of 20 μg/min. in either group. Labor was successfully induced in approximately 90% of the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induction-delivery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5 percent level. Intravenous PGF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both mother and infant in the dosage schedules used in this study for induction of labor.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46.
47.
目的:探讨核糖蛋白2(ribophorin II,RPN2)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对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同时分析RPN2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HCC公共芯片数据,从蛋白和m RNA水平检测HCC组织中RPN2的表达,同时分析RPN2与HCC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及预后相关性;进一步利用MTS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在肝癌HepG2细胞中检测RPN2对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98例肝癌组织中,RPN2阳性表达率88.78%,对应癌旁肝组织中,RPN2阳性表达率74.49%;癌组织中RPN2染色评分为5.80±3.15,癌旁肝组织RPN2染色评分为2.13±1.59,肝癌组织中RPN2表达显著上调(P0.001)。3个肝癌公共芯片数据(共522例肝癌)中RPN2的m RNA表达水平同样显著升高(均P0.001)。98例肝癌患者RPN2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P=0.004)、门脉侵袭(P=0.012)和TNM分期(P=0.009)相关;RPN2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较RPN2低表达的患者短(OS:P=0.027;RFS:P=0.036)。肝癌HepG2细胞转染RPN2小干扰RNA后,细胞生长能力显著受抑制。结论:RPN2在肝癌中表达显著升高,RPN2的表达与肝癌的恶性进展有关,RPN2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48.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推动《中国植被志》研编工作, 该文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性成果, 提出了作为《中国植被志》研编技术框架组成部分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 对各植被型组及各植被型进行了简单定义和描述, 并针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若干问题, 特别就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总体框架、混交林的界定以及土壤在植被分类中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60年侯学煜在《中国的植被》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制定了分类等级和划分依据等更加完善的系统, 之后《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1 000 000植被图说明书》和《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以及很多省区的植被专著对该系统进行过修订。2017年宋永昌在《植被生态学》中提出了一个分类等级单位调整的方案。本次提出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基本沿用《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分类单位及系统, 采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 主要以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类依据, 包含三级主要分类单位, 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低级单位); 在三个主要分类单位之上分别增加辅助单位植被型组、群系组和群丛组, 在植被型和群系之下主要根据群落的生态差异和实际需要可再增加植被亚型或亚群系。修订方案包含了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草地)、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湿地)、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和无植被地段9个植被型组, 划分为48个植被型(含30个自然植被型、12个农业植被型、5个城市植被型和无植被地段)。自然植被中有23个植被型进一步划分出了81个植被亚型。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