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1篇
  免费   1521篇
  国内免费   5553篇
  19435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710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764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909篇
  2012年   1273篇
  2011年   1060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966篇
  2008年   1035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983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645篇
  2003年   591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三七总RNA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利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异硫氰酸胍高盐法、CTAB法和Thomas’RNA提取法等4种方法提取三七根茎2个部位总RNA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和异硫氰酸胍高盐法能有效地抑制酚类物质、多糖及皂苷等次级代谢产物对总RNA的影响,可从三七根茎中获得质量高、完整性好的总RNA。RT—PCR分析显示提取的总RNA具有反转录活性。这2种方法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CCCTC-结合因子(CTCF)的表达水平与其在HeLa和HepG2细胞内分布的关系。方法:利用小干扰RNA敲降CTCF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TCF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在HeLa和HepG2细胞中下调CTCF的表达,检测到CTCF在细胞核内的分布比例减少,而在细胞质内的分布比例相应增加。结论:CTCF的表达水平会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3.
枇杷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及品种基因型指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所收集保存的113个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品种(或株系)和4个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E.prinoides Rehd.et Wils.)、大渡河枇杷(E.prinoides var.daduheensis H.Z.Zhang)、齿叶枇杷(E.serrata Vidal.)、大瑶山枇杷(E.dayaoshanensis Chen.)],共117份材料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在12个酶系中共检测到24个清晰位点和59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2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5,体现出枇杷丰富的遗传种质多样性;X^2分析表明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产地品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用于分析的19个多态位点中,有15个位点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不同的种材料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基因,如Dia-1^c,Dia-2^b,Dia-3^b只存在于大瑶山枇杷中,Est-2^b,Est-3^a只存在于大渡河枇杷中,Idh-1^d仅出现于枇杷品种荔枝枇杷中,体现了枇杷物种间的遗传组成差异;利用11个酶系统22个位点的53个等位基因所构建的枇杷品种(株系)等位酶基因型指纹可以将113个枇杷品种中的111个完全区分,各品种均有自己独特的等位酶基因型指纹,虽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目前所研究的酶系统位点和等位基因变异与枇杷品种果实园艺性状变异间缺乏关联,但等位酶标记仍然不失为枇杷品种鉴别的一种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4.
You B  Yan G  Zhang Z  Yan L  Li J  Ge Q  Jin JP  Sun J 《The Biochemical journal》2009,418(1):93-101
Mst1 (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 is a ubiquitously express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 and its activation in the heart causes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ts myocardial substrates, however, remain unknown. In a yeast two-hybrid screen of a human heart cDNA library with a dominant-negative Mst1 (K59R) mutant used as bait, cTn [cardiac Tn (troponin)] I was identified as an Mst1-interacting protein. The interaction of cTnI with Mst1 was confirmed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in both co-transfected HEK-293 cells (human embryonic kidney cells) and native cardiomyocytes, in which cTnI interacted with full-length Mst1, but not with its N-terminal kinase fragment. in vitro phosphorylation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cTnI is a sensitive substrate for Mst1. In contrast, cTnT was phosphorylated by Mst1 only when it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Tn complex. M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st1 phosphorylates cTnI at Thr(31), Thr(51), Thr(129) and Thr(143). Substitution of Thr(31) with an alanine residue reduced Mst1-mediated cTnI phosphorylation by 90%, whereas replacement of Thr(51), Thr(129) or Thr(143) with alanine residues reduced Mst1-catalysed cTnI phosphorylation by approx. 60%, suggesting that Thr(31) is a preferential phosphorylation site for Mst1. Furthermore, treatment of cardiomyocyte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rapidly induced Mst1-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cTnI at Thr(31). Protein epitope analysis and binding assays showed that Mst1-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modulates the molecular conformation of cTnI and its binding affinity to TnT and TnC, thus indicating functional significance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Mst1 is a novel mediator of cTnI phosphorylation in the heart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modulation of myofilament function under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5.
棘白菌素类化合物纽莫康定B_0生产菌株Glarea lozoyensis,在其连续传代和发酵过程中都观察到菌株的变异,给科研、生产带来极大困扰。因此,采用低温冷冻保藏对G.lozoyensis Q1进行长期保存。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低温保护剂类型、保藏温度以及低温保护剂浓度对G.lozoyensis Q1菌体形态和发酵性能的影响。以作用于全细胞的80 g/L甘油和作用于细胞壁外的200 g/L PEG-6000作为低温保护剂,在-80℃保藏3个月后,纽莫康定B_0产量达到1.6 g/L,与保藏前基本一致。并且,当菌体保藏过后菌丝形态能维持一定褶皱的实验组产量均能保持在1 g/L以上,当表面趋于光滑时产量急剧下降,仅为初始的25%左右。结果表明,以甘油及PEG-6000作为冷冻保护剂,在-80℃条件下可实现G.lozoyensis Q1长期保藏。  相似文献   
106.
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生态完善、规划建设为例,总结出系统的公园生态完善规划需要遵循的4个生态学原则:构建复杂、稳定的公园植物群落配置;遵循保护、利用原有资源;保持公园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遵循人文、生态美学的原则.为解决公园生态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和日后公园生态完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7.
108.
辣椒素及其受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uo H  Wan Y  Han JS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1):11-15
可以感受痛觉刺激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周围末梢被称为伤害性感受器。这些小直径神经元的末梢可将化学、机械和热刺激信号转化为动作电位,并将这些信息上传到中枢,最后使机体产生痛觉或不舒服的感受。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些可探测到伤害性刺激的分子所知甚少。1997年成功克隆的辣椒素受体亚型1(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1,VR1)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分子”,它是表达于伤害性感受器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已有诸多证据表明其可探测和整合诱发痛觉的化学和热刺激信号,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分析也有力证明了该离子通道参与了疼痛及组织损伤后痛觉过敏的产生,而且是热诱发疼痛发生过程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109.
早期人胚胎cDNA文库构建及目的基因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受精后3、4和5周龄药物流产胚胎,用改良一步法提取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一链cDNA,完成二链cDNA的合成后,经碱变性电泳检测,合成cDNA的大小为0.4~9.0kb之间,且主要集中在1.0~2.0kb。除去多余的接头,收集大于400bp的cDNA片段,与载体pSPORT1和和γZipLox连接,分别得到3、4、5周龄人胚胎质粒文加和噬菌体文库。另外,采  相似文献   
110.
云雾龙胆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雾龙胆(Gentiana nubigena)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LD5,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LD5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LD5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龙胆苦苷,以及一种与云雾龙胆醇提取物相似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