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8篇
  免费   1177篇
  国内免费   5305篇
  15270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658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823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846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明确绢蒿荒漠草地牛粪的分解规律,分别在5月(春季)和9月(秋季)设置不同堆置时间点(0、7、29、48、58 h),明确粪便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同时设置不同开口的网笼(无网笼、上下开口、上开口、全封口),探讨各生态功能类群粪甲虫对粪便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的粪甲虫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季,秋季的粪甲虫数量显著高于春季.春...  相似文献   
902.
棕头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超  汪青雄  黄原  肖红 《遗传》2012,(11):1450-1462
基于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棕头鸥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769 bp,GenBank登录号JX155863。基因含量和排列次序与红原鸡一致,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和一个D-loop区(控制区)。除COI基因以GTG、ND3基因以ATT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ATG起始。1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以典型的完全终止密码子AGG、TAG、TAA或AGA终止,COIII和ND4基因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预测了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tRNASer(AGN)缺少DHU臂,tRNAPhe的TψC臂出现第4种排列形式。预测的棕头鸥12S和16S rRNA二级结构分别包括4个结构域47个茎环和6个结构域60个茎环。其他鸟类控制区发现的F-box、E-box、D-box、C-box、B-box、Bird similarity-box和CSB-boxes(1-3)也存在于棕头鸥中,预测了控制区H链复制起始序列OH和双向复制起始序列LSP/HSP。系统发育分析支持将棕头鸥划归为面具鸥族(Masked gulls)。  相似文献   
903.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得到11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咖啡碱(1),1,7-二甲基次黄嘌呤(2),1-甲基次黄嘌呤(3),7,9-二甲基-6-氮甲基嘌呤-8-酮(4),7-甲基腺嘌呤(5),1,7-二甲基嘌呤-6,8-二酮(6),尿嘧啶(7),胸腺嘧啶(8)2,’-脱氧尿嘧啶核苷(9)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0),3-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11)。其中化合物2~6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904.
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拟南芥叶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的形态建成依赖于细胞不断地分裂增殖和不同类型细胞的特化。在叶发育早期,叶细胞主要通过旺盛的有丝分裂来增加原基中细胞的数目。随着叶片的生长,叶细胞自顶部向基部逐渐退出有丝分裂进入内复制来增加细胞的倍性,同时伴随细胞的扩展和分化。本文介绍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叶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的方法和具体研究实例。我们发现至少存在3种类型的细胞周期异常的拟南芥叶发育突变体。此外,我们还介绍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复制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5.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生长对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和相对重要性,以采自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禄丰村林场种子培育的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和侧根数6个生长性状及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对生物量影响不大的性状,在此基础上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指标与生物量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和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生长性状对生物量均有直接或间接的正向效应,直接影响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优势因素为地径和苗高,针叶长、侧根长和主根长对生物量的影响也起正向效应。各生长性状对生物量的直接效应均较大,而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效应均较小,其中侧根长通过其他性状对生物量产生的间接影响最大。依据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了云南松各组分生物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可用于云南松苗期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906.
采集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草原4种植被(猪毛蒿、甘草、苦豆子、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土壤剖面3个层次土壤,测定了各微斑块土壤颗粒粒级分布、有机质、pH值、土壤电导率(EC)、全氮、全磷和全钾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斑块化植被分布可影响土壤粒径分布,其影响作用以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最大(D=2.51),甘草微斑块最低(D=2.46);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pH和EC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斑块化植被分布有潜在土地盐碱化和土地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7.
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滇重楼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了3株滇重楼内生真菌即芬芳镰刀菌、季氏毕赤氏酵母和烟曲霉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成分,以芬芳镰刀菌和季氏毕赤氏酵母菌液提取物中含有的抗菌活性成分为多.同时与打孔药剂扩散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快速分离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8.
在约25℃温度下孵化并选用第30~44期的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num)胚胎标本,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整体标本免疫染色,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胚胎30期,可观察到鳃神经节短小的鳃神经本干;胚胎35期,已能观察到较明显的部分分支和交通支;胚胎37期,形成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胚胎38期,可观察到舌咽神经的背支、咽头支;胚胎40期,可观察到舌咽神经的鳃裂前支.因而,美西螈鳃神经在胚胎早期遵循祖先型排列的特点,之后随胚胎的发育,出现随鳃器官演化而重新分布的趋势;其舌咽神经基本保持了鳃神经的原始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909.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可靠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利用MSC易黏附塑料贴壁生长的特性,分离MSC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观测其形态学特征,绘制不同代数hUCBMS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105、HLA-DR等表达情况.结果:本法可成功、可靠地在体外自hUCB中分离培养出粘附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梭形或成纤维样,其指数生长倍增时问约为36h,其细胞表面表达β1整联蛋白CD29、CD105(endoglm),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以及HLA-DR.结论:人脐带血中存在问充质干细胞,采用优化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培养成功率,稳定获得MSC并体外扩增培养.人脐带血可以作为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充足的来源.  相似文献   
910.
植物叶发育调控机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海 《植物学通报》2003,20(4):416-422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叶原基从植物地上部分顶端分生组织的周边区形成,在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程序的指导下,最终发育成叶。近年来,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鉴定和克隆了一批参与叶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植物激素在叶原基的诱导和叶形态建成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鉴定调控叶发育的新基因并且解释叶调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了解基因调控和植物激素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