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7篇
  免费   1204篇
  国内免费   5256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919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820篇
  2008年   866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838篇
  2005年   698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本文研究了白芨中的萜类化合物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采用萃取和色谱法从白芨中分离和纯化了该萜类化合物。通过鸡胚绒毛囊膜(CAM)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了白芨中萜类化合物及其粗提物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含该萜类的粗提物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该萜类纯品能明显抑制HUVEC增殖,且可诱导HUVEC凋亡,包括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起泡,细胞核裂解,染色质浓缩和边集,出现凋亡小体,DNA降解。因此.白芨萜类化合物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与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02.
线粒体是需氧生物中的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在能量代谢中,它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均在线粒体内完成.线粒体具有高度的生物化学和遗传上的独立性.含有DNA和核糖核蛋白体.负责合成生物体内2%-5%的蛋白质[1].线粒体DNA具有自身复制能力,控制着众多的遗传性状.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则被认为是由线粒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2].  相似文献   
903.
904.
在约25℃温度下孵化并选用第30~44期的美西螈(Ambystoma mexicanum)胚胎标本,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整体标本免疫染色,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胚胎30期,可观察到鳃神经节短小的鳃神经本干;胚胎35期,已能观察到较明显的部分分支和交通支;胚胎37期,形成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胚胎38期,可观察到舌咽神经的背支、咽头支;胚胎40期,可观察到舌咽神经的鳃裂前支.因而,美西螈鳃神经在胚胎早期遵循祖先型排列的特点,之后随胚胎的发育,出现随鳃器官演化而重新分布的趋势;其舌咽神经基本保持了鳃神经的原始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905.
广西桂平市鳄蜥种群及栖息地现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年7月,对广西桂平市鳄蜥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首次采用量化指标对鳄蜥栖息的回水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平市鳄蜥分布区已破碎成白沙坑、牛头坳和黄凉冲、大藤峡碧滩段三个片段,分布区面积从58.39km^2减小至16.14km^2。鳄蜥种群数量约为150只。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鳄蜥栖息回水塘的长度、宽度、水深、塘底组成、水温、栖枝类型和栖枝高度是影响鳄蜥选择回水塘的主要因子,而海拔、栖枝直径、水流速度的影响不大。鳄蜥倾向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生境中,对溪沟的坡向和沟型选择不明显。  相似文献   
906.
对分布于中国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3亚种的线粒体12SrDNA(487bp)和ND5(451bp)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与已知全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非洲飞蝗亚种进行序列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ND5基因,以斑腿蝗科瘤喉蝗Parapodisma mikado为外群,重建MP树。基于序列长度的限制,将两基因联合分析重建了1棵最简约无根树。在对准的4个亚种共有的481bp的12SrDNA和451bp的ND5片断序列比较中,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由序列差异来看,哑洲飞蝗和东亚飞蝗序列相似度高,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相似度高,ND5基因的MP树和联合树也支持这个结论。由于大陆漂移和青藏高原隆起的特殊地质事件,正好解释了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的相似性,支持西藏飞蝗为单独1亚种,与非洲飞蝗为同一起源地,与其它2亚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907.
红螺菌对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4株红螺菌(R-01,R-02,R-03,R-04)对Cu^2 的生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3株红螺菌(R-01,R-02,R-04)对20mg/L的Cu^2 有较高的吸附率,其中R-04达99.1%。进一步研究了R-04菌体的最佳吸附条件,在pH2、浓度为80mg/L Cu^2 、35℃、微光厌氧下吸附45min,吸附率、吸附量分别达94%,48.08mg/g。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红螺菌对Cu^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但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的程度更优。  相似文献   
908.
超临界CO2萃取百合花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百合花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要因素为C3〉A2〉B2(A为萃取压力,B为萃取温度,C为萃取时间);最佳工艺参数:SC-CO2萃取压力为18MPa,温度为50℃,时间为90min,流量为25L/min,所得百合花挥发油的出油率高达2.92%。  相似文献   
909.
利用隆线趋光行为评价铬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以隆线单克隆Dc42为生物监测器,利用其趋光行为变化评价铬生物毒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隆线趋光行为抑制率能较好地反映水中铬的污染程度.在重铬酸钾标准毒物溶液中,趋光指数与Cr6+的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2=0.8089,P<0.001),Cr6+浓度的检测下限为0.056 mg·L-1,远低于LC50和EC50,平均精度达到5.46%,说明趋光指数法用于监测化学物质生物毒性灵敏度高、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910.
以总有机酸和绿原酸的提取率双指标作为提取条件考核对象,来探讨肠安颗粒中所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提取溶媒所需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四个因素,选择进行3个水平试验.得出结论:以加10倍量的水(第一次煎煮多加1.5倍量),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亦即以A2B2C2D2组合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