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1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3768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丽轮枝菌可侵染棉花、马铃薯、番茄等660余种寄主植物,引致黄萎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了解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在前期棉花提取物诱导大丽轮枝菌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上调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VdGut2(VD592_6958_Chr4)和非差异表达的胞质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VdGpd(VD592_10256_Chr2),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两个VdGut2敲除突变体菌株的产孢量较野生型菌株分别下降了32%和41%,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70%和51%,菌落生长速率也显著下降;VdGpd过表达菌株产孢量和病情指数较野生型菌株显著下降,但在甘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其菌落生长速率显著上升。因此,VdGut2促进了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形成、碳源的利用以及对寄主植物的致病过程,VdGpd抑制了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却促进了甘油的代谢。  相似文献   
92.
高寒矮嵩草草甸冬季CO2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琴  胡启武  曹广民  李东 《生态学报》2011,31(18):5107-5112
冬季碳排放在高寒草地年内碳平衡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探讨高寒草地冬季碳排放特征及温度敏感性,于2003-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了高寒矮嵩草草甸2个冬季的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高寒矮嵩草草甸冬季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温度是其主要的控制因子,能够解释44%以上的呼吸速率变异。2)冬季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速率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的比例高达85%以上。3)2003-2004年冬季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1.53,1.38;2004-2005年冬季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的Q10值为1.86,1.68,2个冬季生态系统呼吸的Q10值均高于土壤呼吸。4)未发现高寒矮嵩草草甸冷冬年份的Q10值高于暖冬年份以及冬季的Q10值高于生长季。  相似文献   
93.
在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景观规划"预案”设计以及相应的生境分析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LEDESS-model)对指示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农业开发的背景下,预案A通过湿地调整及生境补偿措施,不仅可以维持湿地生境面积"无净损失”(No-net-loss),而且可以相当程度地提高指示物种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预案B通过一系列减轻生境破碎化影响的生境管理措施,也显著地提高了丹顶鹤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但对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的改善不如前者显著;预案C的模拟结果说明采取"滚动”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减轻区域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负面影响,在本研究限定的开发规模下(8000hm2),对指示物种丹顶鹤、黑嘴鸥繁殖生境的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
胡启武  聂兰琴  郑艳明  吴琴  尧波  郑林 《生态学报》2014,34(9):2246-2255
为阐明沙化程度和林龄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叶片及林下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探讨C、N、P化学计量比对沙山植被恢复的指示意义,在鄱阳湖多宝沙山沿沙化梯度测定了不同林龄湿地松叶片及林下土壤C、N、P含量。结果表明:1)在叶片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中叶N与C∶N对沙化程度和林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对于轻度与中度沙化区的5年生与10年生湿地松林,林龄、林龄与沙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均对叶N及C∶N产生显著影响;对于中度与重度沙化区的2年生和10年生湿地松林,林龄和沙化程度均显著影响叶N与C∶N。2)叶片与土壤二者C、N、P及化学计量比对沙化程度与林龄变化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林龄、林龄与沙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对轻度与中度沙化区5年生和10年生湿地松林土壤全N有显著影响;对于中度与重度沙化区2年生和10年生湿地松林,仅沙化程度对土壤全磷以及林龄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显著。3)10年生湿地松叶片N∶P平均值为20.63,10年生以下湿地松叶片N∶P平均值为15.61,随着林龄的增加,湿地松生长由N、P共同限制逐渐转向更受P的限制。  相似文献   
95.
气候变化对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伟  布仁仓  刘宏娟  熊在平  胡远满 《生态学报》2013,33(19):6314-6319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为研究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了对沼泽湿地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6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模拟了沼泽湿地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并预测了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40 年、2041-2070 年和2071-2100 年3个研究阶段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AUC(Aera Under Curve)为(0.826±0.005))。基准气候条件下东北沼泽潜在分布区主要为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推进,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原有潜在分布面积明显减少,而新增潜在分布面积较少,总面积呈现急剧减少趋势。至2071-2100年,原有沼泽湿地潜在分布面积将减少99.80%,新增潜在分布面积仅2.48%,总潜在分布面积减少97.32%。空间分布上,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呈现由东向西迁移,南北向中心收缩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沼泽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转Bt基因棉花GK12、33B、SGK321上的烟粉虱为食料饲养龟纹瓢虫,研究转Bt基因棉花上的烟粉虱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及捕食的影响,同时利用Y型嗅觉仪,观察龟纹瓢虫对来自不同类型棉花的棉叶及其烟粉虱的嗅觉反应和视觉反应。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花和对应的常规棉亲本上的烟粉虱对龟纹瓢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龟纹瓢虫对棉花叶片、烟粉虱若虫、蜜露、蜕等4种物质的视觉反应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对4种嗅源物质的嗅觉选择性的大小依次为:烟粉虱若虫>蜕>棉花>蜜露;在两类不同的棉花之间,转基因棉花和常规棉,龟纹瓢虫对GK12、33B、SGK321等三种转基因棉花上的烟粉虱若虫的嗅觉选择性明显较对应的常规棉亲本SM3、33、SY321上的烟粉虱若虫小;对烟粉虱若虫的蜕,两种转单价基因棉花GK12、33B较对应的常规棉亲本上的小,而转双价基因的棉花SGK321上与对应的常规棉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烟粉虱密度大于200头.皿-1时,龟纹瓢虫捕食转基因棉花上烟粉虱的数量大于对应的常规棉花亲本,但烟粉虱密度小于200头.皿-1时,龟纹瓢虫捕食转基因棉花上烟粉虱的数量小于对应的常规棉花亲本。龟纹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龟纹瓢虫取食转基因棉花上的烟粉虱的理论极限值、瞬间攻击率均大于常规棉花。  相似文献   
97.
胡春明  刘平  张利田  李曜  西东升  康海全 《生态学报》2013,33(20):6662-6669
以典型河漫滩湿地 —— 二卡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阈值研究。根据湿地补给河流 —— 海拉尔河的月均流量频率分布特征,选取58.72 m3/s(P=74.6%)、119.26 m3/s(P=44.4%)、190.35 m3/s(P=23.8%)分别代表河流的低、中、高径流期,分析各径流期湿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低、中径流期内草本沼泽及盐化沼泽所占比例较高,而高径流期则以季节性河流湿地及湖泊湿地为主。低径流期内,作为湿地中心区的湖泊湿地景观破碎度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跃变,由中径流期的0.57增加到1.37。此时的湿地状态可近似的作为区域的生态阈值,即维持湿地面积占全区域面积的43.03%。而中、高径流期湿地面积比例可近似作为保护区湿地面积的适宜值和理想值,分别为53.66%和69.53%。其研究结果为二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及保护提供支持,并为河漫滩湿地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8.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效应模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它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研究对于准确掌握景观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时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室理论对未来50a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1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斑块数从421块增加到452块,景观破碎度呈增大趋势。景观多样性从0.6066减少至0.6028,而景观均匀度却增加了0.0026,但景观格局总体上未出现显著的变化,即仍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基质景观,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②从局部上看,5a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除河流景观外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杉木林、农田与马尾松林景观面积减少量居前3位,分别减少了0.5644、0.2833、0.2804,而茶园与居住地面积却分别增加了0.7285、0.0814km^2。因此,毁林种茶是造成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③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均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优势度恰好相反,从而提供了一个证明“干扰是导致景观多样性增大”论断的有力实例。  相似文献   
99.
广东省大中型供水水库营养现状及浮游生物的响应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林秋奇  胡韧  段舜山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3,23(6):1101-1108
于200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大中型供水水库的水质现状并探讨了浮游生物对营养水平的响应。总氮、总磷、透明度和叶绿素a分别为0.15~7.15mg/L、0.003~0.387mg/L、0.4~6.3m和0.6~32.3ug/L。总氮、总磷、透明度均与叶绿素a呈较高的相关性。根据这4个因子的综合加权营养状态指数为23.7~55.1,季节差异不大,大多数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金藻在中-富及富营养型水库中没有分布,而蓝藻、绿藻、硅藻和甲藻在调查水库中均有比较广的营养生态位,但它们的密度及相对优势度在各营养型水库中有一定的差异。高营养水平水库有较高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营养水平较低的水库浮游植物以硅藻-甲藻、硅藻-绿藻或金藻-硅藻为主;营养水平较高的水库以蓝藻-硅藻或蓝藻-绿藻为主,并有较高的裸藻密度。浮游动物基本上以桡足类为优势种群,但在中-富营养和富营养型水库中,哲水蚤种类比低营养型水库中少。枝角类优势种类在各营养型水库差别不大。轮虫对水体营养水平的响应相对比较显著。低营养水平水库的轮虫以广营养型、中营养型或寡中营养型种类为主,种类数目比较少;富营养和中-富营养型水库的轮虫以喜在中营养到富营养条件下生长的种类为主,且轮虫种类数目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0.
流溪河水库水动力学对营养盐和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林秋奇  胡韧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3,23(11):2278-2284
流溪河水库2001年年降雨量2250mm,其中79%来自4月至9月的丰水期。入库流量变幅4.25~414.00m^3/s,近60%的入库水量流来自吕田河。流域营养盐输送量取决于流域降雨径流强度,吕田河高于玉溪河。由于营养盐被泥沙吸附沉积,丰水期湖泊区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河流区。浮游植物密度为17~1245cells/ml,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群。硅藻密度分布与水流流速和透明度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与营养盐和温度的相关程度。在丰水期,由于受水流和透明度的强烈控制,尽管营养盐供应比较充足,硅藻密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丰水期硅藻密度稍低于枯水期,河流区明显低于大坝处。浮游植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97~2.75。受水库水动力学(水位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最大浮游植物多样性出现于水位波动比较大的8月份,最小值则出现于水位波动最小的6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