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8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375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为探讨人工补食条件下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友好行为因补食产生的影响,2007年1~9月,采用行为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大龙潭投食猴群的友好行为进行了观察.共记录到11种友好行为,发生频次居前的是理毛、张嘴、拥抱、游戏、趋近.友好行为的发起者和承受者在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年龄间差异均显著.在一雄多雌单元内发起者按次数多少为成年、少年、青年、亚成年猴,承受者的顺序亦如此.在全雄单元内发起者按次数多少为成年、少年、亚成年、青年猴,承受者的顺序亦如此.友好行为在单元内和单元间差异显著,单元内多于单元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川金丝猴社会单元内个体间的关系紧密,单元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友好行为在繁殖和非繁殖季节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新疆北部白冠攀雀的巢与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7月,在新疆北部对白冠攀雀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白冠攀雀的营巢习性特殊,巢呈囊袋状,结构甚为精致。对于白冠攀雀巢的研究,采用总面积调查法,进行地毯式的搜寻,并结合标图法对其进行标记,绘制分布图。研究结果共发现巢125个,营巢位于于临近湖泊、河流等水域附近的柳树、杨树、桦树等阔叶树上。营巢树种以柳树为主,占68.80%。巢的高度平均为(5.3±2.5)m,营巢于乔木的中下部(约1/3处),约70%的巢离河边不足30 m。对于巢址选择的研究,将原始记录中与巢址选择有关的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表明,影响白冠攀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种,依次为:郁闭度因素(包括营巢树胸径、巢上郁闭度)、营巢树种因素(包括营巢树种、树高、巢位高度和乔木种类)、方位因素(包括距河边距离和巢向)、食物与巢材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植物叶序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影响叶序发生的主要因素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4.
1 植物名称 天仙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 2 材料类别 带腋芽茎段。 3 培养条件 (1)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6-BA2mg·L^-1(单位下同)+NAA0.01+Vc100;(2)芽分化及继代培养基:MS+6-BA2+2,4-D0.5;(3)诱导生根培养基:1/2MS+IBA0.5+NAA0.3。  相似文献   
995.
纹瓣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reticulatusWei是毛竹(Phyllostachys pubercens Mazelex H.de Lehaie)的食叶害虫。该虫适应毛竹2年萌发1次新叶的特性,多数个体也是历经2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中越夏越冬,于第2年或第3年春天羽化出土。幼虫为害期为4月上旬~6月上旬,5月上旬起老熟幼虫陆续入土预蛹。1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11个月,2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23个月。报道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96.
胡阳  傅强 《昆虫学报》2009,52(6):691-698
目前, 抗虫转基因作物的抗性管理方法主要是高剂量/庇护所策略。该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3个基本的假设条件:(1)抗虫转基因作物(Bt作物)表达出高剂量的杀虫蛋白, 该剂量使得靶标害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表现型为功能性完全隐性或近于完全隐性, 进而使得Bt作物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抗性杂合个体和所有的敏感性个体;(2)靶标害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起始频率处于很低的水平;(3)源自转基因作物田和非转基因作物田(庇护所)的成虫在田间随机混合并交配。这3个假设必须同时满足, 缺一不可。本文就这3个假设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 并着重讨论了随机交配假设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一株低温耐热脂肪酶产生菌Pseudomonas RT-7进行产酶、纯化和特性研究.方法和结果:该菌的发酵液经50%硫铵沉淀、DEAE-Sepharose及Sephacryl S-100分离获得了纯化的脂肪酶(PL-7).SDS-PAGE电泳估算其表观分子量为44kDa,对底物特异性、作用温度、作用pH和耐热性的研究表明该酶为碱性脂肪酶,最适温度在15~20℃.该酶对C≤12链长的甘油三酯有较好的水解能力.该酶具有在低温和高温下稳定而在中温下不稳定的特点:表现为该酶经60℃30min处理后残余酶活高达93.33%,90℃处理30min后残余酶活仍有35.19%,而在40℃处理30min酶活仅残余28.23%.结论:该酶为低温碱性脂肪酶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水杨酸羧甲基转移酶基因在植物防御系统中的作用,采用RACE法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cDNA文库中克隆到薇甘菊水杨酸羧甲基转移酶基因SAMT全长cDNA,并进行外源表达以及水杨酸诱导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 299 bp,其中编码区长1 089 bp,编码362个氨基酸,Blast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仙女扇(Clarkia breweri)的相似性为74%,证实其主要功能是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甲基化成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由此将该基因命名为MmSAMT,GenBank登录号为FJ869889.将MmSAMT编码序列克隆至pET-32a(+)载体,转化Rosetta-gami(DE3)中表达,SDS-PAGE显示单体分子量在40 kD左右,与预测结果一致.Western bolt显示在20℃、0.05 mmol/LIPTG和180 r min-1下诱导6 h,可获得较多的可溶性蛋白质.对喷施100μmol/L SA薇甘菊叶片中MmSAMT的转录谱进行研究,该基因的诱导受到SA的激活,48 h的表达水平达最高,暗示MmSAMT可能通过催化合成MeSA引发系统获得性抗性,提高抗性防御的警戒等级. 89.将MmSAMT编码序列克隆至pET-32a(+)载体,转化Rosetta-gami(DE3)中表达,SDS-PAGE显示单体分子量在40 kD左右,与预测结果一致.Western bbt显示在20℃、0.05 mmol/LIPTG和180 r min-1下诱导6 h,可获得较多的可溶性蛋白质.对喷施100μmol/L SA薇甘菊叶片中MmSAMT的转录谱进行研究,该基因的诱导受到SA的激活,48 h的表达水 达最高,暗示MmSAMT可能通过催化合成MeSA引发系统获得性抗性,提高抗性防御的警戒等级. 89.将MmSAMT编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DR-SP)的耐药情况及外排机制在部分药物中作用,为我院耐药性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及鉴定;运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M-H琼脂稀释法测定含或不含利血平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加替沙星对MDR-SP的MIC值。结果MDR-SP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共分离出的178株肺炎链球菌中,MDR-SP为61株;除开青霉素外,外排作用参与了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结论我院MDR-SP产生率较高(34.3%),耐药性较为严重;外排作用在耐药中的作用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试验法对地衣芽胞杆菌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山芋淀粉1.0%,豆粕0.6%,玉米芯粉0.8%,K2HPO4 0.1%,MgSO40.1%。最适培养条件为37℃,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装液50mL,接种量5.0%,振荡培养48h,pH7.0。在20L自动发酵罐中进行了扩大培养试验,考察溶氧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扩大至1m^3发酵罐,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1m^3发酵罐中地衣芽胞杆菌培养液菌浓为7.2×10^9efu/mL,芽胞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