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9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3752篇
  1061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途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分泌性蛋白Pgp3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以确定Pgp3蛋白疫苗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泌性蛋白Pgp3经滴鼻或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60 d后,阴道接种鼠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在该模型中评价Pgp3蛋白疫苗抗Cm感染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滴鼻或肌注免疫后,小鼠血清及生殖道中检测到了特异性抗体;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IL-17及IL-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滴鼻免疫组IFN-γ水平升高较肌注组更显著(P<0.05);Pgp3蛋白滴鼻免疫组小鼠经Cm生殖道感染后,阴道带菌时间明显缩短,输卵管病理改变轻而肌注免疫组其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Pgp3蛋白经滴鼻免疫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Cm保护效应。其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与诱导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及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有关,提示Pgp3蛋白疫苗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香菇酶解物对小鼠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环磷酰胺(CY)造模法制作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然后对其中两组分别灌胃香菇未酶解物和香菇酶解物,最后观察疗效、测定免疫指标和试验小鼠肠道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乳酸菌数和真菌总数等。【结果】香菇酶解物可使受免疫抑制的小鼠(活跃度、粪便、毛皮、体重)恢复到正常水平,促进免疫器官脾脏及胸腺的发育(P<0.05),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P<0.01)。同时提高小鼠肠道中以乳酸菌为主的有益菌数量(P<0.01),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P<0.01)。【结论】香菇酶解物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对肠道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CRISPR/Cas9系统是继锌指核酸内切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之后的第三代基因组定点编辑工具,因其具有特异性切割双链DNA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生物传感等领域。Cas12a(Cpf1)、Cas13a(C2c2)等蛋白"附属切割"活性的发现,拓展了CRISPR/Cas系统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系列快速、超敏、高特异性的生物传感系统用于分子检测,如SHERLOCK,DETECTR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重组人小分子抗体ScFv-F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最佳条件,以及ScFv-Fc的纯化方法。方法:分别从甲醇浓度、pH、诱导时间等方面对毕赤酵母重组菌株产生ScFv-Fc的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通过硫酸铵沉淀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对ScFv-Fc的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确定ScFv-F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最佳条件为:在pH5.2的条件下,以0.5%甲醇诱导72 h。经过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cFv-Fc纯度可达94%以上。结论:确定了ScFv-F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最佳条件以及纯化方法,为重组抗体分子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以及抗体的人源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5.
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自噬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虫变态期,幼虫组织发生退化或消亡,原因在于蜕皮甾醇激素(ecdysteroid),即通常所说的蜕皮激素,诱导这些组织的细胞发生了自噬(autophagy)和凋亡(apoptosis)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一般情况下,自噬途径构成一种饥饿应激适应性以避免细胞的死亡,表现为低水平Cvt泡(Cvt vesicle)和自噬体(autophagosome)对部分胞质溶胶、蛋白聚集体和细胞器的吞噬和降解。昆虫进入变态发育时,由于蜕皮激素的激活,由遗传级联系统调控的PCD机制被启动,低水平的常态自噬转入高水平的自噬并同时诱发凋亡,细胞进入不可逆的死亡,导致幼虫组织在变态期退化或消亡。对果蝇Drosophila变态期PCD机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在自噬发生的PI3KⅠ- Tor 和 PI3KⅢ的分子通路中,由自噬相关蛋白Atg1引发的高水平自噬能够诱导凋亡;(2)蜕皮激素诱导表达的βFTZ-F1,E93,BR-C,E74A等转录因子不但激活凋亡的Caspases通路,还能诱导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胸痛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2周,4周,8周记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抗反流治疗8周后,30例(83.33%)胸痛完全消失,4例(11.11%)明显缓解,2例(5.56%)无效,总有效率达94.44%。胸痛症状在治疗2周后积分下降不明显,而治疗4周,8周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结合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苜蓿中被蓟马为害后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抗蓟马苜蓿R-1和感蓟马苜蓿I-1为材料,以每枝条0 头为对照,研究牛角花齿蓟马不同虫口密度(每枝条1、3、5、7 头)下苜蓿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蓟马为害7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为害14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升高,且每枝条7 头密度下显著高于对照.为害21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在每枝条7 头密度下达到最高;R-1简单酚含量变化不显著,I-1简单酚含量显著升高.R-1和I-1叶中缩合单宁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抗感苜蓿中酚类物质与木质素含量在蓟马为害后均升高,R-1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率均高于I-1.表明蓟马为害对苜蓿植株的总酚、单宁及木质素含量具有诱导效应,可以作为苜蓿抗蓟马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8.
转基因欧洲黑杨中Bt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检测了转基因欧洲黑杨当代和杂交后代群体 ,外源Bt基因在 7年生的转基因欧洲黑杨 1 4个无性系中稳定存在 ,Bt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分离比例为 1∶1。转基因欧洲黑杨作母本进行杂交时有落花、落果现象 ,可能是基因改造影响了它们的某些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用RP-HPLC方法对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制剂蛋白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用反相C18柱、0.1%TFA水溶液与0.1%乙腈进行梯度洗脱,280nm波长紫外检测器监测;以重组人尿激酶原同质标准品作为对照品,根据进样量和相应的峰面积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将待测定样品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方程,可测得蛋白含量。结果:按照方法学验证要求对此方法进行了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形、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考察,线性范围为9~27μg,回收率在97%以上,RSD2.0%,完全满足对制剂蛋白的定量需求。结论:本方法准确,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成品制剂蛋白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0.
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和嗜硫小红卵菌(Rhodovulum sulidophilum)为不同属的两种光合细菌,前者的捕光系统II由pucB、pucA基因编码产生的β亚基和α亚基组装形成,后者的捕光系统II由pucsB、pucsA基因编码产生的β亚基和α亚基组装形成.将这两组基因交叉组合,克隆到包含pu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中,得到两个表达质粒即pRKpucsBpucA和pRKpucBpucsA,然后通过接合转移方法分别转入LHI、LHII和RC缺陷型菌株DD13中,两种接合转移菌株都可以形成捕光系统II并进入光合细菌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