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7篇
  免费   846篇
  国内免费   3771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七星瓢虫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区一个“以虫治虫”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展开。实践证明它可作为“综合防治”总方针中的重要一环。以瓢治蚜已经在广大棉区收到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本文介绍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一些生殖特点,作为瓢虫饲养繁殖时参考。 观察实验是在北京、安阳两个地区进行的,室内和室外观察相结合,加上必要的镜检帮助了解一些机体内部的状况。实验材料七星瓢虫根据观察的需要,有的是室外采集的,有的是室内繁殖饲养的,或是室外采集室内饲养。所用饲料蚜虫,有菜蚜、桃蚜、麦蚜等。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得到安阳县生防站同志们的热情帮助。  相似文献   
42.
日本松干蚧的重要天敌——隐斑瓢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斑瓢虫是近年来在杭州地区发现的日本松干蚧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该虫在杭州一年发生四代,其年发生规律基本上和日本松干蚧的生活周期相吻合,而且能在松林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根据测定,隐斑瓢虫对日本松干蚧各虫态的捕食能力较强,一头成虫的日平均捕食量为:显露若虫13.33头,雌成虫4.27头,卵囊3.67个(每个卵囊内平均有卵265.5粒),雄蛹28.27只;一头幼虫全期(或2—4龄和3—4龄)分别能捕食显露若虫39.20—105.56头,雌成虫40.80—47.79头,卵囊39.38—41.79个,雄蛹220.50只。它在引进辽宁省沈阳和旅大地区后,不仅仍能正常的捕食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其成虫和幼虫喂以各种蚜虫均能正常生殖和发育,并且一年可以繁殖三代:冬季,只要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给予少量的糖水等作补充营养,亦能安全的越冬。据此,作者认为隐斑瓢虫在浙江杭州和辽宁,均具有作为控制日本松干蚧的发生来加以饲养繁殖与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3.
在20℃条件下,蓖麻蚕蛹期发育需14天,接近发育完成的卵巢中各亚细胞组分中DNA、RNA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长。经手术去脑后的蓖麻蚕无脑蛹卵巢不发育,其卵巢中上述成分的含量皆处于蛹早期水平。经脑激素处理后的无脑蛹卵巢即可迅速发育,在处理后18—20天,卵巢发育可接近正常水平,但较晚。在电镜下观察到的游离多核糖体呈二到七聚体,其紫外光谱特性为A260/A280=1.70;A240/A280=1.27。将脑激素注射到无脑蛹中去,可促使卵巢中游离多核糖体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4.
PIKE, L. M., HU, A., RENZAGLIA, K. S. & MUSICH, P. R., 1992. Liverwort genomes display extensive structural variations. Analyses of the total genomic DNA of eight species of liverworts and two species of green algae by thermal denaturation and CsCl buoyant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reveal a high degree of structural complexity and interspecific heterogeneity. The hepatic taxa exhibit two or more DNA components of varying base composition. Average G4-C contents of total cellular DNA calculated from melting profiles are similarly variable, ranging from 38% to 53% G + C. The green alga Chara , a member of the ancestral line to land plants, shows similarities with liverworts in possessing multiple DNA components of comparable complexity, whereas Hydrodiciyon DNA displays a single component. Detailed hybridization analyses of individual density gradient fractions using α-tubulin, rRNA and ribulose 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large subunit (rbcL) gene probes were performed to locate the low-copy number and moderately repetitive nuclear genes, and the chloroplast chromosome, respectively. The location of each gene within the density gradient is highly variable among the organisms examined; a-tubulin occurs in fractions ranging from 44–64% G + C, rDNA in 50–64% G + C fractions, and the RbcL gene is located in fractions from 30–59% G + C. For a given species, the two nuclear genes normally overlap in their distributions within the gradient. In most instances, neither gene occurs in the major DNA components,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mponents may contain repetitive DNAs.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the density of the rbcL gene implies substanti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chloroplast genome. The overall differences in the genomic components within and between taxa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DNA structure that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extende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se organisms.  相似文献   
45.
用飞机喷洒有机磷超低容量制剂防治蝗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75—1980年在新疆巴里坤草原等地区进行的笼内药剂品种筛选试验、地面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治蝗试验。结果表明:马拉松、马拉松与敌敌畏混剂、乐果、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5种飞机超低容量制剂均可取代六六六粉剂防治各种蝗虫。每亩喷洒量为100—150克;每亩有效药量:马拉松、马拉松与敌敌畏混剂为25—45克;乐果为20—30克;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为25—40克,蝗虫死亡率在90%以上。 使用飞机超低容量制剂治蝗具有防效好,功效高,成本低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目前已在新疆、内蒙、青海和辽宁等省(自治区)大面积应用。累计防治面积达一千一百万亩,深受牧区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6.
47.
李可昕  胡宏  赵慧敏 《生态学报》2022,42(24):10164-10179
21世纪以来都市圈快速扩张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基于动态演进视角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解析备受关注。以南京都市圈为例,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尺度,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解析2000—2019年近20年来都市圈社会-生态系统的交互适应循环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系统的差异化应激响应机制。研究表明南京都市圈社会-生态系统整体经历了3个适应循环周期,现处于新一轮的适应性循环阶段,系统适应性呈上升趋势,但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尚未取得协调。都市圈内各城市的社会-生态系统演进类型有所不同,可分为稳定增长型、波动增长型、不均衡发展型和生态危机型四类。未来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策略,确保都市圈整体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中的乳酸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8份传统发酵乳制品(6份酸牛奶和2份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到24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将24株乳酸菌鉴定为2株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2株Lactobacillus kefiri、5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6株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2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dextranicum、2株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1株Enterococcus faecium。【结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的优势菌种,占总分离株的25%,其次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占总分离株的20.83%。  相似文献   
49.
易扬  胡昕利  史明昌  康宏樟  王彬  张辰  刘春江 《生态学报》2021,41(19):7796-7807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从空间分布来看,NDVI低值区域(0.1-0.5)占1.40%,高值区域(>0.7)占87.15%;NDVI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域表现为以三省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Hurst指数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60.54%)的NDVI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改善区域(34.7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区,持续性退化区域(3.26%)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较发达城市区域。在年际尺度上,研究区NDVI与各气象因子关系均不显著;月际尺度上,NDVI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降水和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时滞性。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不确定性发展为主,城市群周边NDVI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0.
异型花柱是一种受遗传因素控制的花型多态性现象,其适应意义在于提高不同花型间传粉精确性,从而促进异交。为检验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是如何促进异交并确定有效传粉者的类型,实验统计自然种群中长、短柱型的植株数量,测量花部特征,统计自然种群植株柱头上的型间花粉落置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型内、型间花粉的萌发率以及花粉管长度,比较不同人工授粉处理结实情况,观察传粉昆虫类型并测量虫体特征。结果表明(1)滇丁香自然居群中长、短柱型植株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长柱型的筒深、筒直径、开口直径、雄蕊长和柱头长均显著小于短柱型,而长柱型的叶片长和宽、雌蕊长、花药体积、花粉粒体积、柱头厚均显著大于短柱型。(2)自然种群植株柱头上型间花粉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型内花粉的比例。(3)型间授粉的花粉萌发率以及花粉管长度均大于型内授粉和混合授粉。(4)型间授粉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型内授粉的结实率,型内授粉具有一定的结实。(5)夜行性长喙条背天蛾(Cechenena lineosa)是滇丁香的有效传粉者,其吻长和滇丁香的花筒深相适应。本研究表明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主要是通过与其花部特征相匹配的长喙天蛾实现有效的传粉,通过促进型间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而有利于型间授粉结实,提高传粉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