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22篇 |
免费 | 814篇 |
国内免费 | 3771篇 |
专业分类
106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239篇 |
2022年 | 345篇 |
2021年 | 367篇 |
2020年 | 327篇 |
2019年 | 367篇 |
2018年 | 243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330篇 |
2014年 | 502篇 |
2013年 | 456篇 |
2012年 | 629篇 |
2011年 | 669篇 |
2010年 | 597篇 |
2009年 | 568篇 |
2008年 | 623篇 |
2007年 | 639篇 |
2006年 | 535篇 |
2005年 | 492篇 |
2004年 | 405篇 |
2003年 | 334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3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根系生态位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根系生态位研究是全面掌握植物群落特性、种间搭配以及生态功能的重要科学问题。其测度方式、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对于合理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十分必要。将植物群落根系视为“标准地”,分布于每个土体层次的每个径级根系视为“植物种”。根量、根长、根数作为“植物种”的观测变量,仿照群落生态学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根系生态位指数的方法。即将整个研究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将这一系统中所有植物群落。统一选用指标最大值。在纵向(即相对于指标维的不同指标)用上限效果测度公式统一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在横向(土层、径级间。简称层径级)进行合并运算,得出层径级根系参数,这一参数定义为层径级根系生态位指数;而将某一群落各层径级生态位指数之和,定义为植物群落根系生态位指数。从而使区域内所有植物群落间具有可比性。使用这一方法,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根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生态位垂直空间分布大多数为典型的表层聚积型,表土层0~20cm根系生态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层次。植物群落根系比单一种群或纯林根系具有更高的生态位指数。根系生态位径级分布包括J型、反J型、S型和U型。J型多为粗根一深根型植物群落根系,反J型为细根一浅根型植物群落根系,S型和U型为上述2种类型之间的过渡型。根系生态位指数与植物群落地上部分鲜重生物量、根系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退耕地植物群落根系的生态位指数较为接近天然植被,明显高于农作物根系。青海云杉 中国沙棘、中国沙棘、青海云杉等3种植物配置模式更有利于退耕地植物根系生态位的恢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有效增加根系生态位、提高根系多方面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3.
不同营养条件下斑玉蕈菌丝生长及产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了不同营养条件下斑玉蕈菌丝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及产酶规律。低碳氮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其菌丝非常稀疏,边缘不整齐,在整个生长阶段酶活力(包括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素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较低,营养不足对该菌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明显,但对菌丝形态和酶活有很大的影响;低氮条件下最先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说明限氮条件可以刺激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产生;高无机盐条件下最先产生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但菌丝生长速度较慢,酶活性比较低,浓度过高会影响菌丝生长。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条件对斑玉蕈的菌丝生长及多种酶活性有很大影响,这为斑玉蕈改变营养条件调节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以及基质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斑玉蕈栽培过程中基质的高效利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多数重要的功能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存在功能冗余,高效的多基因干扰体系对研究多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pCAMBIA1301载体改造,构建了适用于植物的多基因干扰体系pCAMBIA1301m和pCAMBIA1301s。使用该多基因干扰体系构建了四基因的干扰载体pCAMBIA1301m:35S∷SlPP2C1-2-3-4,4个目标基因为来源于番茄PP2C家族A组的PP2C1、PP2C2、PP2C3和PP2C4,并通过遗传转化导入番茄,用GUS染色和PCR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T1和T2代转基因植株中目标基因的干扰效率,用T2代种子分析转基因番茄对ABA敏感性。结果表明,应用该干扰体系成功获得了四基因干扰的转基因植株35S∷SlPP2C1-2-3-4。在转基因番茄中4个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其干扰效率均高于70%,转基因番茄种子萌发具有强烈的ABA不敏感性。多基因干扰体系能高效地同时沉默多个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995.
2,4-二氯苯酚在土壤与河流底泥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内四柳河沿岸土壤与河流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温度与污染物初始浓度调控,研究了2,4-二氯苯酚在土壤与河流底泥中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微生物对2,4-二氯苯酚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5d内,非灭菌土壤和河流底泥的降解率分别是灭菌条件下的1.5~3倍、1.4~2.8倍,土壤和河流底泥中的2,4-二氯苯酚微生物降解量分别为0.128~0.599和0.113~0.718mg·kg-1,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10±1)℃~(30±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2,4-二氯苯酚降解加快,在(30±1)℃土壤与河流底泥中残留量最小,分别为0.305和0.203mg·kg-1,半衰期也最短;土壤与河流底泥中的2,4-二氯苯酚均在其浓度为0.5mg·kg-1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2,4-二氯苯酚降解速度呈现递减趋势,半衰期增长。 相似文献
996.
商陆科植物几种雌蕊类型的发育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商陆科植物的心皮发生后,首先形成一个开放的心皮,开口在心皮的腹侧,开口的封闭都是由心皮边缘的:表皮细胞及表皮下的几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完成。单心皮雌蕊在子房封闭后不留任何痕迹,而多心皮雌蕊的心皮封闭后留下明显的封闭线。封闭线由栅栏组织状组织构成。栅栏组织状组织一直延伸到珠柄,在珠柄基部形成毛刷状结构。离生心皮的隔在子房的生长过程中生长很少,心皮的大部分是分离的;合生心皮的隔在心皮的生长过程中与心皮同步生长,心皮始终是合生的。成熟子房的结构基本相同,子房壁为薄壁细胞,除表皮以外其他细胞均无太:大区别。在子房外侧壁中均匀地分布有3~5个维管束,隔中有一个维管束。胚珠生于子房的基部腹侧。 相似文献
997.
锌指蛋白185(ZNF185)属于LIM结构域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ZNF185在正常人血液系统细胞中高表达,但目前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未见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中ZNF185的表达,发现ZNF185在HL-60和K56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了阐明ZNF185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克隆ZNF185编码序列,转染K562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发现过表达ZNF185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甲基化特异PCR分析表明:ZNF185启动子在HL-60和K562细胞中高甲基化,用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K562细胞,促进ZNF185的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研究结果表明,ZNF185启动子高甲基化导致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降低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或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骨科感染葡萄球菌属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从骨科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属细菌进行比较分析,微生物病原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判断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应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葡萄球菌属细菌178株,其中皮表葡萄球菌93株,占52.25%,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占45.51%;两种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红霉素、头孢克洛、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等耐药率分别为19.51%、0%,74.70%、39.44%,45.71%、8.33%,75.76%、44.44%,45.83%、10.00%。骨科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P<0.05)。结论骨科皮表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与耐药率不断上升,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当引起骨科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甲硝唑及外加氧方法筛选耐氧产氢Klebsiella oxytoca HP1突变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氢酶是生物制氢的关键酶,大多数氢酶因对氧极敏感而易失活,因此提高氢酶的氧耐受性对生物制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甲基磺酸乙酯对Klebsiella oxytoca HPl进行了两轮诱变,经40mmol/L甲硝唑和21%氧联合处理1h(第一轮诱变)或2h(第二轮诱变)进行筛选。所得突变菌株经产氢测试,结果在15%氧浓度条件下,第一代突变菌株HPl-A15产氢活性为出发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HPl的3.70倍,在21%氧浓度条件下第二代突变菌株HPAl5-37产氢活性为HPl-A15菌株的2.75倍,是出发菌株的11倍。突变菌株HPl-A15和HPAl5-37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结果说明利用MNZ和外加氧的方法适用于兼性厌氧菌耐氧产氢突变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构建一个可供自由替换的ScFv区,表达人小分子融合抗体ScFv-Fc的通用载体,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抗体IgG1的Fc片段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将一段人工合成的互补寡核苷酸链插入重组载体pPICZα/Fc中Fc区的上游,引入2个可供小分子抗体ScFv-Fc的ScFv区自由替换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别扩增人抗狂犬病毒以及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ScFv片段,克隆至已构建的通用载体pPICZα/Fc,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进一步在1L条件下对活性抗体进行发酵,并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应用酵母基因组PCR、ELISA、Western blotting、活性检测等试验对此小分子抗体的表达进行生物学及免疫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狂犬病毒抗原结合活性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结合活性的人源抗体分子均获得成功表达,1L发酵条件下表达量达到20~30mg/L, 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95%。研究构建了可用于功能性抗体分子ScFv-Fc筛选和表达的通用载体并对其发酵、纯化条件进行了摸索,为重组抗体分子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以及抗体的人源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