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3篇
  免费   2747篇
  国内免费   6176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835篇
  2021年   1237篇
  2020年   1065篇
  2019年   1251篇
  2018年   1092篇
  2017年   952篇
  2016年   1070篇
  2015年   1615篇
  2014年   2122篇
  2013年   2208篇
  2012年   2719篇
  2011年   2616篇
  2010年   1891篇
  2009年   1704篇
  2008年   2127篇
  2007年   1901篇
  2006年   1703篇
  2005年   1463篇
  2004年   1343篇
  2003年   1229篇
  2002年   1098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体内寄生虫,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筛选有效的驱虫药物,本研究观察了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片剂、芬苯达唑膏剂和甲苯咪唑片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统计了驱虫前后粪检蛔虫卵转阴率及排虫情况。结果表明,除芬苯达唑按5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效果较差外,3种药物按10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用药安全且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解析NADPH 氧化酶p22phox(NADPH Oxidase p22phox, CYBA)基因的C242T、A930G和A675T多态位点,探讨用于我国北方汉族优秀长跑运动员分子选材标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优秀长跑运动员123人作为运动员组,127名中国北方汉族普通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对CYBA基因的C242T、A930G和A675T位点进行解析并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员组A930G和A675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242T位点的TC基因型在5 km/10 km运动员组的分布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242T位点的TC基因型可作为5 km/10 km优秀运动员选材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姜黄素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缓解大鼠过度训练所致脾脏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机制。方法:7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n=12)、过度训练组(OM组,n=11)、姜黄素+过度训练组(COM组,n=14)。C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OM组、COM组大鼠进行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训练期间,COM组以200 mg/(kg·d)、5 ml/kg姜黄素进行灌胃,其他组灌胃等体积0.5 %羧甲基纤维素纳助溶剂。末次训练后24 h,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光镜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取血液、脾脏组织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C组大鼠脾脏组织结构正常;OM组较C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并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COM组较OM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组织形态学改变有所改善。与C组比较,OM组血清皮质酮(Cor)浓度和脾脏细胞凋亡水平、丙二醛(MDA)浓度均升高,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增强(P<0.05或P<0.01);体重、血清睾酮(T)水平及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脾脏血红素氧合酶1(HO-1)、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表达减弱(P<0.05或P<0.01);脾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OM组比较,COM组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T浓度升高,脾脏SOD活性升高,Bcl-2、Nrf2和HO-1表达增强(P<0.05或P<0.01);血清Cor浓度及脾脏MDA浓度、细胞凋亡水平、Bax表达均降低或减弱(P<0.05或P<0.01);组间T/Cor比值变化趋势与T变化相一致,Bcl-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变化相一致。结论:8周递增负荷过度游泳训练引发脾脏细胞凋亡加剧,脾脏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及功能异常。姜黄素通过上调Nrf2、HO-1蛋白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度训练引发的氧化应激,增强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弱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改善大鼠脾脏细胞过度凋亡,保护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小鼠血生化指标及心肌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情况,为选择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32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连续5d,制备糖尿病模型。9d后测空腹血糖(FBG),高于11.1mmol/L视为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成模后第4、6、8周处死一组小鼠。另取8只雄性ICR小鼠作为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于糖尿病组小鼠成模后第8周处死。分析小鼠生化及病理情况:①心脏、肾脏脏器系数计算;②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测定;③HE染色观察心肌和肾脏组织病变的整体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第4、6、8周的糖尿病小鼠心脏器系数升高,血清LDH、CK升高,病理组织学见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肾脏脏器系数升高,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显著升高,病理组织学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管腔萎缩。结论:第6周糖尿病小鼠相关生化病理指标改变相对明显且饲养时间相对较短,故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后第6周是进行药物干预和病理、生理、生化等研究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995.
外泌体是指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中的直径约50~130 nm的纳米级的膜性囊泡。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作为一类新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中均具有治疗作用,且其内在机制与其旁分泌的外泌体密切相关,但OM-MSCs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OM-MSCs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后,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增殖实验,Western印迹和划痕实验,分析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电镜、Western 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OM-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记物CD63,CD81;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OM-MSCs源外泌体可提高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其增殖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OM-MSCs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水平表达(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OM-MSCs源外泌体可增强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表明:通过超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纯化获得OM-MSCs源外泌体,且该外泌体具有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1000.
Compositional alter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C). Here, a model culture system is established for the in vitro human colonic microbiota of UC,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determining medical interventions. 16S ribosomal RNA sequencing confirms that UC models a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rom fecal inoculum and retain the bacterial species biodiversity of UC feces. The UC models closely reproduce the microbial components and successfully preserve distinct clusters from the healthy subjects (HS), as observed in the fece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acteria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Lachnospiraceae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in the UC models compared to that in HS, as observed in the feces. The system detects significantly lower butyrogenesis in the UC models than that in HS, correlating with the decreased abundance of Lachnospiraceae. Interestingly,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Lachnospiraceae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disease activity (defined as partial Mayo score), suggesting that Lachnospiraceae persists in UC patients at a decreased level, irrespective of the alteration in disease activity. Moreover, the system shows that administration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restores butyrogenesis in the UC model. Hence, the model detects deregulation in the intestinal environment in UC patients and may be useful for 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probio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