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9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375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91.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以侧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的SD大鼠为同型半胱氨酸神经毒性动物模型,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MDA含量。结果 0.6μmol和2.0μmol的同型半胱氨酸使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发生大量的凋亡(P0.01),而NaHS(100μmol/kg)显著抑制同型半胱氨酸(0.6μmol)诱导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P0.05);同型半胱氨酸(0.2,0.6μmol)可增加大鼠海马CA1区丙二醛含量(P0.001),而NaHS(100μmol/kg)可抑制同型半胱氨酸(0.6μmol/L)诱导大鼠海马CA1区丙二醛水平的增加(P0.001)。结论硫化氢可减轻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892.
以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inn.)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ore)及其3个杂交后代品系'中山杉405'('Zhongshansha 405')、'中山杉406'('Zhongshansha 406')和'中山杉407'('Zhongshansha 407')2年生盆栽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对株高和地径的年增长量、总叶面积、株高和地径的增长量动态变化、株高和地径的生长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根据地径增长量分析了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年株高增长量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但无显著差异,而三者的年地径增长量和总叶面积则明显高于父本和母本.墨西哥落羽杉与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期均一致,分别为5月11日至10月5日和6月1日至11月9日;而落羽杉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期分别为5月11日至8月10日和6月8日至11月16日.5月份至10月份,墨西哥落羽杉的株高持续增长,而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株高不连续增长,落羽杉的株高则在8月10日之后停止生长;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地径增长量均高于父本和母本;秋季3个杂交后代品系均能快速进行地径生长,而此时父本和母本的地径增长量均下降.除夏季的少数时间段外,'中山杉405'在整个生长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而'中山杉406'和'中山杉407'在整个生长季总体上表现出杂种优势,且它们的杂种优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生长后期,说明供试的3个杂交后代品系在秋季也能快速生长.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的3个杂交后代品系均遗传了落羽杉地径生长迅速和墨西哥落羽杉株高生长期长的特性,秋季3个杂交后代品系的地径和株高增长量总体上均高于父本和母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93.
不同有机氮效率的甜菜基因型筛选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甜菜土壤有机氮利用及吸收效率的筛选和差异分析,为土壤有机氮高效基因型甜菜的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5年选取100份不同基因型的甜菜材料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在甜菜的不同发育阶段比较并分析土壤有机氮效率,筛选出对有机氮利用及吸收效率均显著差异的高效和低效基因型甜菜材料。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得到的有机氮高效基因型甜菜材料KWS8138、HI0466和有机氮低效基因型甜菜材料BETA176、T230苗期全株及根部有机氮利用效率(Organ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ONUE)差异显著;之后通过田间试验对有机氮吸收效率(Organic Nitrogen Assimilation Efficiency,ONAE)做了进一步筛选,发现KWS8138不但对ONUE有显著优势,还具有较高的有机氮素吸收能力,包括苗期之后对土壤有机氮素的运转量较高,合理的根冠比等。有机氮低效基因型甜菜材料BETA176的有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很弱、氮素转运能力过低等限制了植株对有机氮素的合理利用,不利于有机氮效率的提高。因此确定KWS8138为有机氮高效基因型材料,BETA176为有机氮低效基因型材料,均可作为进一步试验的材料。有机氮高效基因型甜菜较高的土壤有机氮转运量及合理的根冠比促进了其对有机氮素的吸收,是有机氮高效的基础。较高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反应了甜菜对有机氮素的高效利用,是有机氮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4.
利用来源南海深海的微生物酯酶EST12-7不对称水解反应拆分制备(R)-2-氯丙酸乙酯。并探寻了温度、pH、底物浓度、有机溶剂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酶EST12-7催化制备(R)-2-氯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海微生物酯酶EST12-7催化制备(R)-2-氯丙酸乙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3.8 μg/ml酯酶EST12-7,50 mmol/L(±)-2-氯丙酸乙酯,2%正癸醇,pH8.5,30℃,0.05mol/L Tris-HCl,反应60 min。在最佳反应条件下,(±)-2-氯丙酸乙酯的转化率可达49%,所制备的(R)-2-氯丙酸乙酯的光学纯度为98%。通过对酯酶EST12-7拆分制备(R)-2-氯丙酸甲酯和(R)-2-氯丙酸乙酯进行比较,2-氯丙酸酯中的链长对酯酶EST12-7拆分反应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5.
发表多篇以转基因农产品饲喂动物而导致健康损害论文的维罗纳大学(University of Verona)学者Manuela Malatesta,是国际上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通过对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平台全部论文的检索,重点分析了其所发表的10篇转基因毒理学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结论,并追踪其研究的相关证据及学术界对其研究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该研究方法与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Malatesta所发表转基因存在安全隐患的10篇研究论文,由于其研究材料及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除了个别存在明显错误的论文无法重现而被学术界所否定外,其余论文均被后续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的同类研究所推翻。  相似文献   
89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能够促进细胞迁移。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一种新发现的miRNA(lpa-miR-nov-66)可通过靶向抑制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抑制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然而,当二者联合作用于黑色素细胞时,究竟如何影响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产生及细胞迁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证明,lpa-miR-nov-66可拮抗IGF1的促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及促细胞迁移作用。ELISA法检测结果揭示,与单纯IGF1处理比较,过表达lpa-miR-nov-66或过表达lpa-miR-nov-66联合IGF1处理可明显降低IGF1诱导羊驼黑色素细胞的cAMP生成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证明,与单纯IGF1处理比较,过表达lpa-miR-nov-66或联合处理可明显降低毛色生成相关基因--MITF、TYR、和TYRP1在黑色素细胞的表达。此外,细胞增殖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单纯IGF1处理比较,过表达lpa-miR-nov-66或联合处理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细胞的迁移。上述结果表明,lpa-miR-nov-66可以减少cAMP产生,抑制IGF1的促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作用,并抑制IGF1对黑色素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7.
C42属于epipolythiodioxopiperazines(ETPs)二酮呱嗪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抑制病毒复制;不过其对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影响及机理鲜有报道。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长半衰期蛋白的现象,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研究发现自噬对HBV的复制至关重要。C42是否通过改变自噬来影响此病毒的复制目前还未见报道。在该研究中,我们发现表达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较原始的HepG2细胞,自噬体明显增加并伴随着Akt磷酸化的增高。C42可以降低自噬基因LC3-II和p62的水平,同时会影响Akt信号通路。氯喹是一种自噬抑制剂,它的存在可以抑制C42导致的LC3-II降低,表明C42可以引起该细胞的自噬。敲降自噬基因和抑制Akt磷酸化均可以减少HBV-X蛋白表达。而利用氯喹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却提高了HBV-X蛋白水平。由于HBV-X对该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认为,C42通过自噬和Akt信号通路来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898.
报道在深圳市龙岗区排牙山求水岭发现的1个广东省新记录种--大戟科粗毛藤属灰岩粗毛藤Cnesmone tonkinensis (Gagnep.) Croiz.,并对该种的形态、生境、所在群落的特征等进行描述。该标本的采集地排牙山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相似文献   
899.
Climate warming has affected plant phenology throughout the world, but few studies have evaluated plant phenology response to other climate factors (eg.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In particular, the response of fruit flowering to PAR variation has not been explored yet. Long term (1963-2008) of chestnut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first flowering dates from Beijing, China were related with daily PAR for the 12 months,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analysis. Two relevant phases were identified, during which mean PA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RH) were correlated with flowering dates, respectively. PAR during the both relevant period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eijing over the past 50 years. Reduced PAR during 24 September 5 February showed an advance impact on chestnut flowering, and could explain 12% of advance trend in flowering timing. Deceased PAR during 6 February 31 May had a delayed effect on tree flowering, but it was not significant enough to reject the null hypothesis of no impact over time. Advanced flowering of chestnut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etween 6 February and 31 May which could explain 41% of flowering trend. Relative humidity vari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played secondly important role on tree flowering.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se three climate factors, the impacts of PAR and RH on flowering timing could partially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相似文献   
900.
人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牙齿再生中上皮源性的种子细胞,但是其成釉分化的效率低下. 本研究分离培养了人牙胚上皮细胞,利用E13.5的小鼠牙间充质与其重组,构建重组牙胚,对其成釉分化的潜能和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P1代人牙胚上皮细胞成釉率高达50%.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成釉率明显下降. 通过对牙上皮发育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和分析表明,重组牙胚成牙分化能力和成釉潜能的下降与牙上皮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状态密切相关. 特别是FGF8表达水平的下调以及PITX2不同亚型在人牙胚细胞中表达量的不均衡,可能是导致人牙胚细胞成釉潜能下降并丧失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为理解牙齿再生过程中上皮源性的种子细胞的成釉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对进一步提高表皮干细胞在牙齿再生过程中的成釉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