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01.
Aims The shape plasticity of plant leaves is an important survival strategy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in arid region, yet reliable evidences are insufficient to validat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ur objective was to demonstrate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leaf morphology on leaf surface temperature. Methods Infrared thermal images were processed to determine the leaf temperature and shape parameters of simulated and actual leaf shape. Microclimatic conditions were recorded using a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near the sampling plot, including wind speed, radi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Important findings Under the drought and high temperature, the plasticity of leaf shape appeare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gulate leaf temperature, except leaf transpiration. The exchange rates of matter and energy between leaves and the environment were enhanced by smaller leaves that effectively decreased leaf temperature. With low wind speed and high temperature, leaf surface temperature decreased 2.1 °C per 1 cm reduction in leaf width. However, leaf surface temperature of a simulated leaf decreased 0.60–0.86 °C per 1 cm reduction in leaf width.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plant adaptability and survival strategy in arid region.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202.
203.
204.
205.
206.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831-836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207.
为了进一步研究GH/PRL家族信号通路在鱼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 通过Real-time 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刻画并比较了GH/PRL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 在配体家族成员中,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和生长催乳素(Somatolactin, smtl)存在母源表达, 在受体家族成员中, ghra、ghrb存在母源表达。利用荧光素酶分析spi2.1启动子活性的结果初步证明, 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中, 各配体家族成员与GHRa之间可以发生广泛的互作。这一系列结果对于我们认识GH/PRL家族信号通路在斑马鱼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8.
克隆植物不同年龄分株间可以通过生理整合作用相互传递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施肥可以改变林地资源状况, 进而可能影响分株间的整合作用及不同年龄分株间的生长关系。该文采用标准主轴(SMA)估计法和多元回归分析, 对不同施肥管理下大型克隆植物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群不同年龄分株(1年生分株、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间的胸径(DBH)关系进行了研究, 探讨毛竹不同年龄分株DBH大小关系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 连续5年施肥有效地增加了毛竹1年生分株的DBH, 而施肥1年处理下, 1年生分株DBH与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平均DBH差异不显著(p > 0.05)。1年生分株与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DBH之间的SMA斜率为0.88-1.10, 均与1.00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表现为等速生长关系。施肥1年和连续施肥5年没有改变不同年龄分株DBH之间的SMA斜率, 但连续5年施肥导致SMA的y轴截距显著增大(p < 0.001), 即在3年生分株和5年生分株DBH相同的情况下, 连续5年施肥使1年生分株具有更大的DBH增长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毛竹1年生分株的DBH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3年生分株DBH大小的影响, 而连续5年施肥可增强5年生分株对1年生分株DBH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Liu YH  Cao LH 《Carbohydrate research》2008,343(4):615-625
A series of new methyl 6-deoxy-6-[N′-alkyl/aryl-N″-(benzothiazol-2-yl)]guanidino-α-d-glucopyranosid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n alkyl/aryl amine in the presence of HgCl2 and sugar-thiourea derivatives, followed by the removal of protecting groups. The sugar-thiourea derivativ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reatment of 2-aminobenzothiazole derivatives with methyl 2,3,4-tri-O-acetyl-6-deoxy-6-isothiocyanato-α-d-glucopyranoside in dry pyridine. Some of the synthesized guanidines displayed anti-influenza activity.  相似文献   
210.
一种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水生薏苡的细胞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醋酸洋红压片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确定在我国广西西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的水生薏苡(Coix aquatica Roxb.)属于一种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这种水生薏苡与已报道的几种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均不相同,它的染色体数目是2n = 30,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和中期Ⅰ的细胞中形成10个二价体和10个单价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这种水生薏苡的20条染色体与四倍体的薏苡(C. lacryma-jobi, 2n = 20)的基因组DNA是高度同源的。45S 和5S rDNA分别杂交到这种水生薏苡的两条染色体上,其中各有一条染色体与薏苡中携带45S和5S rDNA杂交信号的染色体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信号的分布状态。据此推测: 四倍体的薏苡可能是这种新的水生薏苡细胞类型的一个亲本,它的另一个亲本可能是八倍体的水生薏苡(C. aquatica, 2n = 40), 因为这种八倍体的水生薏苡在核型、植株形态及生长环境等方面与新的六倍体细胞类型的水生薏苡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