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5篇
  免费   920篇
  国内免费   411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622篇
  2009年   658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13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宫颈癌量表(FACT-Cx)对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采用Jalowiec的应对量表(JCS)记录并评估所有患者的应对方式,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放疗患者的FACT-Cx总分与面对、乐观、姑息、依靠自我应对方式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情感宣泄、宿命应对方式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逃避、支持应对方式评分无相关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化疗、肿瘤病理类型情况患者之间FACT-Cx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患者之间FACT-Cx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均是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存在密切联系,且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均是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结合以上因素对患者放疗方案给予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控制联合参芪降糖颗粒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个体化饮食控制,观察组在个体化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每次口服1 g,每天3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 HOMA-β)及空腹血糖的变化,妊娠不良结局和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降糖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24%,P<0.05);两组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产率为2.00%(2/100)、剖宫产率为29.00%(29/100)、晚期流率为3.00%(3/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羊水过多、产褥期感染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为7.00%,明显低于对照组(21.78%,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控制联合参芪降糖颗粒对妊娠期糖尿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个体化饮食控制,其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围产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VBI性眩晕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联合组采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改善情况、脑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动脉硬化指数(AI)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联合组眩晕症状积分、欧洲眩晕评分量表(EEV)评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侧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Vp)、左右侧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左侧动脉、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侧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AI、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VBI性眩晕,能够缓解患者的眩晕状况,疗效确切,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和脑动脉硬化程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24.
Dear Editor, The rapid emergence and persistence of the pandemic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has had enormous impacts on global health and the economy.Effective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are urgently needed to control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pandemic,and multiple vacci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efficacious in preventing symptomatic COVID-19(Polack et al.,2020;Wu et al.,2020;Jones and Roy,2021).We have developed a traditional beta-propiolactone-inacti-vated aluminum hydroxide-adjuvanted whole-virion SARS-CoV-2 vaccine (BBIBP-CorV),which elicited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in clinical trials (Wang et al.,2020;Xia et al.,2021).The vaccine has been granted conditional approvals or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5.
以春兰×寒香梅杂交种(Cymbidium goeringii×Cymbidium ‘Han Xiang Mei’)为材料,MS+琼脂4 g·L-1+蔗糖20 g·L-1+椰汁100 mL·L-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细胞分裂素(TDZ/6-BA)和无机盐浓度(P、K)对其试管花诱导的影响,测定花芽诱导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激素水平(IAA、ABA)。结果表明,添加0.2 mg·L-1 TDZ和2 mg·L-1 6-BA的花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33%和14.00%;无机盐浓度3P/3K和3P/5K的培养基花芽诱导率较高,分别达16.67%和11.33%;花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3P, 3K)+TDZ 0.2 mg·L-1+椰汁100 mL·L-1+琼脂 4 g·L-1+蔗糖20 g·L-1,花芽诱导率可达34%左右。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及SOD活性与花芽诱导率呈正相关;稳定的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对花芽诱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含量过高对花芽诱导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6.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其中具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占比最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一直争议不断,因此,其批准商业化种植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已经商业化种植了二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批准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均进行了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和营养学评价,经过严格评价后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食用。综述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片突菱纹叶蝉Hishimonus lamellatus Cai et Kuo不同种群中枣疯植原体与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和Wolbachia在不同器官组织分布,明确枣园菱纹叶蝉中Wolbachia的感染类型和分类地位,为研究Wolbachia感染对枣疯植原体潜在介体叶蝉生物学及生态学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枣疯植原体和Wolbachia的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片突菱纹叶蝉田间自然种群和实验室种群进行分子检测和鉴定.[结果]田间采集的片突菱纹叶蝉成虫植原体感染率在55%-61%之间,而Wolbachia感染率为3%-4%.田间采集的片突菱纹叶蝉自然种群经室内饲养,在1-4龄若虫中检测到Wolbachia,2-5龄若虫中检测到了植原体.片突菱纹叶蝉实验室饲养无植原体种群在其卵巢、卵和若虫中发现感染Wolbachia,在其唾液腺和消化道也检测到了Wolbachia,感染率在58%-100%之间.基于Wolbachia的wsp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片突菱纹叶蝉体内的2个Wolbachia株系同属于B大组,但不同于B大组其他株系,属于新株系wLam1和wLam2.[结论]片突菱纹叶蝉成虫采自田间种群可以感染枣疯植原体和Wolbachia,无植原体叶蝉实验室饲养种群成虫感染Wolbachia显著高于田间种群,片突菱纹叶蝉体内2个Wolbachia株系属于B大组.这一研究结果为Wolbachia作为介体叶蝉生物防治剂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8.
稻飞虱是我国及亚洲各水稻产区的重大害虫,在我国成灾危害的种类主要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稻飞虱不仅通过韧皮部吸取汁液而且传播多种水稻病毒,对我国水稻每年产量巨大损失.目前,稻飞虱对多种常用化学杀虫剂产生了较高的抗性.因此,急需寻找新的绿色防治方法.当前,"反向化学生态"是化学防治的理想替代方案之一,即通过研究昆虫重要的嗅觉基因功能,揭示嗅觉感受机制,从而找到对昆虫具有吸引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制备诱芯进行田间诱集的绿色防控方法.已有研究证实,嗅觉感受在稻飞虱对水稻植株的定位及危害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有关稻飞虱嗅觉感受分子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不少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推动基于嗅觉感受的稻飞虱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何钊  孙龙  王成业  冯颖  赵敏 《生物资源》2021,(3):303-308
由于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以及较高的食物转化效率,食用昆虫特别是蟋蟀受到普遍关注。在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GB)营养成分测定的基础上,对比家蟋(Acheta domesticus,AD)和黑蟋(Gryllus testaceus,GT)的营养及含量,分析评价了双斑蟋的使用价值。结果显示:双斑蟋水分含量71.0%、粗蛋白含量58.60%(干重)、粗脂肪含量28.90%(干重)、粗纤维含量7.23%(干重)、灰分4.93%(干重);蛋白含量与黑蟋相当而高于家蟋,粗脂肪和灰分含量要高于家蟋和黑蟋;双斑蟋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51.03%(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24.76%(干重)、占总氨基酸的48.3%,氨基酸含量低于其他两种蟋蟀;双斑蟋中常量元素含量最高的为钾(6 416 mg/kg,干重)、含量最低的是钙(92 mg/kg,干重),微量元素中锌含量较高(241 mg/kg,干重);双斑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65.33%,以亚油酸(37.05%)和油酸(25.86%)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25.44%)和硬脂酸(8.74%)为主。双斑蟋的脂肪酸组成、含量与家蟋相近,而与黑蟋的脂肪酸组成差别较大,三种蟋蟀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而含量最高的不饱和酸为亚油酸。结果表明,双斑蟋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推荐的氨基酸构成比例的蛋白条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0.
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从拟南芥转录因子库中筛选出了6个与CRY1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为了测定其中的HB22与CRY1相互作用的强度,采用了ONPG与CPRG两种方法对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蓝光光强为50μmol/m2s,孵育时间为4 h的情况下,蓝光与暗处理情况下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比值分别为1.668和2.18.进一步设置蓝光处理时间及光强梯度实验数据显示,在蓝光光强为50μmol/m2s孵育时间为3 h时,二者相互作用强度达到最高.说明HB22与CRY1的相互作用具有蓝光响应.对蓝光处理不同时间的野生型col-4与cry1缺失突变体的材料进行HB22基因的定量PCR分析,发现拟南芥cry1缺失突变体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比野生型中高,在蓝光处理2 h时,缺失突变体中表达量为野生型中的6倍左右.说明CRY1可能介导蓝光抑制HB22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