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49篇 |
免费 | 765篇 |
国内免费 | 3927篇 |
专业分类
10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237篇 |
2022年 | 365篇 |
2021年 | 361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377篇 |
2018年 | 259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443篇 |
2013年 | 447篇 |
2012年 | 568篇 |
2011年 | 613篇 |
2010年 | 533篇 |
2009年 | 572篇 |
2008年 | 604篇 |
2007年 | 553篇 |
2006年 | 529篇 |
2005年 | 461篇 |
2004年 | 369篇 |
2003年 | 282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257篇 |
1999年 | 183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盐胁迫过程中抗坏血酸对植物的保护功能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以拟南芥抗坏血酸突变体 vtc- 1 和野生型 wt 为材料 ,研究了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 ,以揭示抗坏血酸 ASA 的抗氧化机理及对植物的保护功能 .结果显示 :10 0 mm ol/ L Na Cl处理 12、2 4、4 8、72 h,vtc- 1和 wt体内 MDA 丙二醛 及 H2 O2 过氧化氢 的含量均明显增加 ,但 vtc- 1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 wt,说明盐胁迫可能对vtc- 1造成了更严重的氧化伤害 .胁迫过程中 ,wt体内的几种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均升高 ,而 vtc- 1体内 SOD、CAT活性降低 ,APX活性在胁迫 2 4 h之前增加 ,2 4 h之后降低 ;同时 ,vtc- 1中总的抗坏血酸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氧化型谷胱甘肽 GSH/ GSSG 的比值下降 ,而 wt与此相反 .本研究表明 :抗坏血酸参与活性氧 AOS 的代谢 ,减轻 AOS对植物的伤害 ;并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具有调节作用 ,增强逆境胁迫下植物的抗逆能力 ,对植物有重要的生物学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93.
水稻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株系GC-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CBB2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15号”为供体.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将IPT基因与Xa2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3个复交组合中获得了17株聚合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植株,用这些植株与两系杂交稻亲本9311、E32、培矮64S及W9834S进行杂交和回交,经PCR分子检测和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鉴定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最终在4个BC,回交组合“(9311///合系15/CBB23//GC-1)X9311”、“(E32///合系15/CBB23//GC-1)XE32”、“(培矮64S///合系15/CBB23//GC-1)X培矮64S”和“(GC-1/CBB23//W9834S/合系15)XW9834S”中获得了1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BC1F1植株,这些植株对来自北方稻区21个稻瘟病菌系全部表现为抗。携带IPT基因的抗病植株再与杂交稻亲本进行回交.在2个BC2回交组合“[(9311///合系15/CBB23//GC-1)X9311]X9311’’和“[(E32///合系15/CBB23//GC-1)XE32]XE32”中获得了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植株,这些植株再经过1—2代回交和自交,即可用于杂交稻育种。 相似文献
994.
995.
ZHANG Dian YUAN Bingxiang DENG Xiuling YANG Guangde HE Langchong ZHANG Youyi & HAN Qide . School of Medicin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China . College of pharmac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China . Third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04,(4)
Copyright by Science in China Press 2004 The a1-AR is present in many tissues including heart, blood vessels, liver, brain, kidney, prostate and spleen. In these tissues, the a1-AR mediates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neurotransmission, vasoconstriction, cardiacinotropy, chronotropy and glycogenolysis[1]. In 1986, Morrow and Greese pro-posed that a1-AR should be subclassified into two subtypes. Later this hypothesis was proved by Q.D Han in 1987. He not only verified a1-A…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喉癌病人癌组织内CDla~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布、形态学特征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喉癌组织CDla~ DC分布与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抗VEGF、抗CDla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42例喉癌组织。结果:喉癌组织CDla~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许多不规则树状突起。大部分散在分布于癌巢内,与肿瘤细胞有密切接触,少量分布于癌巢之间的间质和癌周组织。喉癌组织内CDla~ DC密度与喉癌临床期次呈明显的负相关,而VEGF的表达与喉癌临床期次呈明显的正相关。喉癌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升高的病例,其CDla~ DC密度显著降低。结论:癌巢内树突状细胞为不成熟状态的DC,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而捕获肿瘤抗原。喉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DC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7.
Pilophyllia Ge et Y,1974具有典型的包珊瑚型隔壁,是包珊瑚科的主要分子。该属广泛分布于上扬子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地层。首次对采自贵州石阡中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爱隆期(Aeronian)香树园组和雷家屯组的大量Pilophyllia Ge et Y,1974标本进行详细研究,经鉴定,共计有9种,其中包括6新种,1未定种,它们是:Pilophyllia simplex Chen,1986,P.fenggangensis Ge et Y,1974,P.vesiculosa Tang sp.nov.,P.conica Tang sp.nov.,P.ultimuma Tang sp.nov.,P.stylaris Tangsp.nov.,P.raritabulata Tangsp.nov.,P.lei-jiatunensis Tang sp.nov.,Pilophyllia sp.。此外,根据新的研究材料补充和修订Pilophyllia部分属征,并将石阡地区香树园组和雷家屯组的Pilophyllia种群特征与川北、陕南宁强组(Telychian阶)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98.
美洲大蠊Per a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原肌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我国南方地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852 bp的全长编码片段,经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与NCBI公布的Per a7有3个核苷酸发生改变。将目的片段克隆到pET24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 Star获得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3 kD。利用蟑螂过敏性患者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表达产物具有IgE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999.
五种紫萁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5种紫萁属Osmunda植物的核形态学特征, 其间期核属于复杂染色中心型,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 对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在细胞核内的自然排布情况进行了观察。核型公式为: 粗齿紫萁O. banksiifolia (Presl) Kuhn, 2n=4sm+10st+26t+4T; 紫萁O. japonica Thunb., 2n=2sm+8st+32t(2SAT)+2T;华南紫萁O. vachellii Hook., 2n=4sm+8st+28t+4T; 狭叶紫萁O. angustifolia Ching ex Ching &; Ch. H. Wang, 2n=2sm+4st+34t+4T; 粤紫萁O. mildei C. Chr., 2n=2sm+6st+33t+3T。所有染色体臂比均大于2, 核型类型均为4A, 后3种染色体为首次报道, 且对5种紫萁属植物的核型变异及演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推测Plenasium亚属3种紫萁属植物中粗齿紫萁核型类型最原始, 狭叶紫萁最进化, 其地理分布与核型不对称性有关联, 粤紫萁可能为一自然种间杂种。 相似文献
1000.
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发菜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液相氧电极测定离体悬浮生长发菜细胞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结果表明,发菜细胞的光补偿点为15 ̄1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0μmol·m-2·s-1,光抑制点为190μmol·m-2·s-1。25℃下发菜细胞光合速率最高,呼吸速率则在10 ̄5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发菜细胞光合作用的最适pH值为7.0 ̄7.5,呼吸作用最适pH值为9.0。BG110无氮培养基中添加30mmol·L-1NaNO3,发菜细胞的光合速率增加约20%。培养基中Na2HPO4浓度为1.75mmol·L-1时,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最大,随后保持稳定。钾盐浓度变化对发菜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