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4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393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一株嗜盐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舟山深海海泥中获得了底泥样品,并从中提取到了一株嗜盐细菌.方法:通过用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得到了嗜盐菌的单菌落,通过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菌株的抗性实验、质粒的提取、16SrRNA的PCR扩增及克隆、16SrRNA的全序列分析等手段.结果:得到该菌株的16SrRNA的基因序列.结论:该株嗜盐菌是一株新色盐杆菌.  相似文献   
972.
利用PCR技术快速制备DNA分子量标准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套DNA分子量标准物。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以连接有9个不同大小DNA片段的pMD18-T载体为模板,M13引物为通用引物,进行大规模扩增,并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和利用Tanon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对凝胶扫描及拍照。结果:DNA分子量条带大小依次为1653bp、1173bp、691bp、606bp、496bp、401bp、326bp、238bp、155bp,条带分布适度、亮度清晰。结论:制备了能满足研究和实验室的要求DNA分子量标准物,和市售的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73.
诃子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及其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诃子中总多酚。方法:考察了超声波的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三个单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结果:确立了诃子中总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为1:20;超声提取60min。总多酚得率为13.27%。结论:此提取方法能够避免多酚在高温下的分解,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974.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 冠层群体与对照CK相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1.56 mg·g-1,增加0.034%,其中结荚期最多,为9.43 mg·g-1,增加1.35%,差异达到极 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了3.82 mg·g-1,增加7.18%,其中开花期最多,为12.51 mg·g-1,高达48.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 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更利于C、N代 谢和源、库、流的协调,其中,C代谢改善和提高的水平高于N代谢。保护性酶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活性平均增高20.13%,在结荚期最多,高达46.5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OD是关键保护性酶,其保护作用强于超氧化 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SOD活性平均增高2.28%;CAT活性平均增高0.48%;膜脂过氧化 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pe, MDA)含量降低。保护性酶POD、SOD和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作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延缓衰老。 波浪冠层群体与对照保护性酶变化规律一致,即SOD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最晚,这表明在大豆不同的生育期,不同保护酶分别 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因此,该栽培模式对大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明显,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75.
光皮桦不同家系对星天牛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古田采育场、永安国有林场各光皮桦家系试验林星天牛的危害进行调查。以有虫株率为指标对各家系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结果家系13095、169、125的抗性最强;以有虫株率和生长量为指标对各家系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结果家系137、169、174、13095、125、114属生长优良的抗性家系。家系13095、169、125属生长优良的抗性家系,而家系137、174、114属生长优良的中抗家系,这6个家系可在今后的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6.
977.
 利用两种不同土壤研究了水分胁迫和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根际土著AM真菌)对毛乌素沙地重要演替物种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土壤中水分胁迫没有显著影响油蒿的植株形态和含水量, 但严重抑制了菌根侵染率。水分胁迫促使油蒿提高叶片保水能力, 抑制N、P在地上部的分配。在胁迫前期SOD活性较高, 而POD活性在后期较高。同一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AM真菌侵染率, 土壤中孢子数显著增多, 提高了植株分枝数并促进侧根发育, 显著提高根冠比和植株保水能力, 加强了根系对全磷、全氮的吸收。接种AM真菌的植株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较低, 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 SOD和POD活性提高, 油蒿抗旱性加强。水分胁迫下在不同土壤中接种不同AM真菌对油蒿的促进效应差异较大, 接种土著AM真菌的效果优于摩西球囊霉单一接种。干旱导致菌根侵染率下降是宿主植物吸水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植物生长前期接种AM真菌可以增强植物抵抗生长中后期环境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8.
秦岭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更新种群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植物种群种间比较研究利于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秦岭地区蔡玉河流域范家庄段水灾迹地恢复17年后群落优势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和华山松(P. armandii)的种群数量特征。水灾灾后第一年(1989年)就有油松和华山松个体进入迹地,由于较大的高生长速度和侧生长速度,油松种群的平均高度和地径高于华山松,占据了较大的垂直和水平空间。相对来说, 油松和华山松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模式不同,二者均是小个体数量居多,大个体数量极少,但油松中等大小个体多于华山松。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式不同,油松的为单峰右偏曲线,华山松的则近似于正态分布。坡向对油松的年龄结构模式没有影响,但对华山松种 群有影响。油松和华山松种群不同高度级、径级和年龄级之间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缺少一致性,表明种群大小结构不一定反映年龄结构。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密度动态和存活曲线类型一致,均为Ⅱ型,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种群动态。总体上说,油松和华山松具有不同的树种生物学特性,使得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同,但对种群更新存活动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79.
 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是研究种群动态的重要工具,其关键就是科学正确地划分龄级。该文研究了水灾迹地不同龄级划分方法对油松(Pinus abulaeformis)和华山松(P. armandii)种群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的影响。华山松以实际年龄作为龄级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Ⅱ型;地径和树高作为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为Ⅲ型。生存函数和累计死亡率函数也发生类似的类型变化。油松实际年龄、地径和树高作为龄级的划分指标时,存活曲线(Ⅱ型)、生存率函数和累计死亡率函数类型一致,均为直线型。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在不同树种和不同龄级划分方法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山松地径和树高作为龄级划分的代用指标不可行,而油松可行。其主要原因是华山松树高和地径与年龄的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而油松则为直线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把华山松地径和树高取自然对数后重新划分龄级,则存活曲线关系在地径、树高和实际年龄之间不存在差异,均为Ⅱ型。从而得出结论,地径、树高和年龄之间线性关系与否是地径和树高作为实际年龄代用指标可行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因此,在植物种群统计研究中,大小作为龄级划分代用指标要慎用。在未来研究中,种群个体年龄和大小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植物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和种群统计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0.
 测定分析了祁连山高寒草甸、山地森林和干草原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显示: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森林比干草原和高寒草甸中分别高60%和120%以上,干草原比高寒草甸中高40%以上(p<0.05)。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0~5 cm土层,森林比高寒草甸和干草原中分别高64%和111%以上,高寒草甸比干草原中高29%;5~15 cm土层,森林比干草原和高寒草甸中分别高7%和191%以上,干草原比高寒草甸中高171% 以上(p<0.05)。森林和干草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例比高寒草甸中高32%以上,0~5和5~15 cm土层,森林和干草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比例比高寒草甸中高150%以上(p<0.05)。就土壤微生物活性,0~5和5~15 cm土层,森林和高寒草甸比干草原中高26%以上;15~35 cm土层,森林比干草原和高寒草甸中高28%以上 (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比例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比例呈现正相关(r2>0.30,p<0.000 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比例、微生物活性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比例、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说明祁连山3种生态系统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受气候要素、植被、有机碳、pH值和湿度等因素 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