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7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397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仿脑组织体模是指可以有效模拟人脑组织形状、性质的等效材料组织或数字模型,可以在实验中代表人脑组织的某些生理特性从而达到特定的研究目标,根据其物理形态,通常可分为固体、液体、数字体模3类。仿脑组织体模具有安全经济,配置简单并且可重复使用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脑部疾病诊断、系统安全性评估等研究。本文就仿脑组织体模的分类、物理特性和脑科学研究应用3方面进行论述,在阐述当前仿脑组织体模与真实脑组织存在一定性质差异的同时也说明其在替代真实脑组织实验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该研究以耐热型水稻品种Nagina22和热敏型水稻品种YR343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喷施清水+常温处理(NT0)、喷施清水+穗分化期高温胁迫(HT0),以及分别喷施5、10、15、20 mmol·L-1外源海藻糖+高温胁迫(分别记为HT1、HT2、HT3、HT4)共6个处理,分析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穗分化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活性氧含量等生理特性,以及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水稻抗热栽培和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高温胁迫下水稻穗分化期,2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降低,叶片MDA和H2O2含量以及■的产生速率均上升,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终显示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下降。(2)喷施外源海藻糖能显著增加高温胁迫下穗分化期水稻的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其中弱势粒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幅高于强势粒,外源海藻糖最适喷施浓度为15 mmol·L-1...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协同提高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或(和)千粒重提高产量,通过促进地上部氮素积累提高氮素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但不同时期喷施效果存在差异。起身期+灌浆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开花期+灌浆期喷施处理在所有处理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幅最大,产量增幅最高(12.8%~14.0%);同时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增幅最高(16.4%~18.8%),从而氮素利用率增幅最高。综合施用成本等因素,生产上可采用起身期+灌浆期或拔节期+灌浆期2次间隔喷施模式,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44.
ZHUDAN  NONGGAOHE 《Cell research》1993,3(2):157-164
Calciu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ormal and abnomal cell metabolism.The role of calcium in the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murine erythroleukemia cells(MELC)remains controversial.Here,based upo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fluorescence in single cells,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Ca^2 ]i concentration and DNA contents simultaneously,by employing the fluorescent probe,fluo-3 acetoxymethyl ester and DNA dye Hoechst 33342.During MELC differentiation.[Ca^2 ]i concentration incresed.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calcium ionophore,A23187,enhanced the HMB-induced MELC differentiation,while verapamil,an inhibitor of calcuim uptake,slightly reduced differentiatio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Ca^2 ]i level was an essential step in HMBA-induced MELC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文字衣科黑文衣属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种,即变黄黑文衣(Phaeographis flavescens Dal-Forno&Eliasaro),该种主要特征为地衣体壳状,表面浅黄绿色,无光泽,光滑;子囊盘弯曲,多分支,聚生于假子座中;盘缘黑色,相邻线盘之间有小缝隙,盘面较平坦,黑色,覆有白色粉霜;子囊层无色透明,侧丝顶端分支;子囊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褐色,横隔透镜型,(4~)6胞室,大小19~25.5μm×6~7μm,I+紫红色。该种分布于云南和福建,该研究丰富了对中国黑文衣属物种组成与分布的认知。  相似文献   
46.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that cause reproductive isolation and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in species divergence is cruc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speciation processes. In most species, natural selection is commonly considered to play a large role in driving speciation. Based on 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data from 27 Populus alba and 28 Populus adenopoda individuals, we explore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reproductive isolation of these two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species diverged ~5–10 million years ago (Ma), wh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reached a certain height and the inland climate of the Asian continent became arid. In highly differentiated genomic regions, the relative divergence (FST) and absolute divergence (dx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enomic background, θπ and shared polymorphisms decreased whereas fixed differences increased, which indicated that natural selection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reproductive isolation of the two species. In addition, we found several genes that were related to reproduction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explaining the reproductive isolation. Using phylogenetic trees resolved from haplotype data of Populus tomentosa and P. adenopoda, the maternal origin of P. tomentosa from P. adenopoda was likely to be located in Hubei and Chongqing Provinces.  相似文献   
47.
六种鼠苹果酸脱氢酶,血浆蛋白质和血红蛋白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晓玲  何新霞 《兽类学报》1996,16(3):217-221
本文分析了家鼠属(Rattus)4种鼠和姬鼠属(Apodemus)2种鼠的苹果酸脱氢酶、血浆中β1区和β2区蛋白质、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以及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变异。结果表明,MDH在进化上是比较保守的,其中MDHm和MDHs2带在各鼠间位于同一泳动线上,仅MDHs1带的泳动速度出现属间和种间的微小差异;血浆中β1区和β2区的蛋白质带、清蛋白带以及前清蛋白带各鼠间出现明显的变异,表现为黑线姬鼠和社鼠在β1区出现2种多态型区带,褐家鼠在β2区也有2种多态型带;各鼠间的血红蛋白变异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区带数和主成分的泳动度显著不同,而且社鼠的Hb出现3种多态型,黄毛鼠出现2种多态型,其余各鼠的Hb皆为单态性。上述16项生化特性按相似和相异进行配对比较,初步表明黄毛鼠与褐家鼠亲缘上比较相近,白腹巨鼠要比其他3种鼠亲缘上更接近于黑线姬鼠,而社鼠与白腹巨鼠之间进化分歧相对地较大。  相似文献   
48.
板齿鼠种群数量中长期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何淼  翁文英 《兽类学报》1996,16(4):297-302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方法(三次指数平滑法),并结合季节指数法,建立了板齿鼠种群数量中长期预测(6个月~1年)的时间序列模型,依据1991年11月~1993年12月在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里波水管理区对板齿鼠种群数量动态的调查数据,分别预测了1994年和1995年板齿鼠种群数量的发生,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6.56%。  相似文献   
49.
单爪螯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螯蜂科;单爪螯蜂亚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单爪螯蜂属二新种;梳垫单瓜螯蜂Anteon pectinarolium,sp.nov。和滑盾单爪螯蜂Anteon blanduscutum,sp.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50.
远交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嵌合鼠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S细胞(EmbryonicStemCells)是来源于小鼠早期胚胎的多潜能干细胞,它可以在体外大量培养。并以单细胞的形式注射到早期胚胎里,发育为嵌合体。到目前为止,通常使用的129小鼠品系是来源于近交系(inbred)小鼠的胚胎.与之相比,远交系小鼠应当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曾有人报道过建成了远交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系,但是尚没有见到获得嵌合鼠的报道。有人甚至认为:由于不同品系小鼠所具有的遗传背景不同,有的小鼠不能建成ES细胞系。最近,本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成功地建成了远交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并在这里报导首例用远交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培育成功嵌合体小鼠。采用源于Swiss小鼠远交群的昆明(KM)品系小鼠囊胚建成了三个小鼠胚胎干细胞系(KE1.KE2.KE5)。核型正常率均达到70%以上。自第八代起分批冻存,复苏后,培养至第12代,消化成单细胞,通过囊胚显微注射,将其注射到615品系小鼠胚胎。在幸存的幼鼠中获得了一只来源于KE1细胞的嵌合鼠(Table1).其毛色表现为受体鼠(615)的白色中嵌合有供体鼠(KM)的黑褐色(PlateI-A).嵌合鼠与受体鼠的杂交后代鼠中仍然出现了受体鼠的毛色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