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0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3928篇
  10367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对须糖多孢菌生长以及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通过寻找优势碳源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促进须糖多孢菌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试验共设11个处理,1个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菌体OD600值和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筛选获得最优碳源及其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除可溶性淀粉和木糖外,须糖多孢菌在9种碳源中都能进行生长,对不同构型碳源显示较好的利用率。在以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作为碳源时具有较好的生长速率,而以甘露糖为碳源时能显著促进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合成。选择甘露糖最佳添加浓度为5 g/L,须糖多孢菌最高菌体浓度和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是初始配方条件的1. 32倍和1. 78倍,显著提高了丁烯基多杀菌素的产量。上述结果为培养基碳源对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影响机制的研究及丁烯基多杀菌素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2.
对盆栽的虎耳草进行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及重要有效成分,分析虎耳草有效成分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虎耳草光合速率在透光率50%的条件下最高,透光率100%下最低;100%光照下的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光合速率在20℃/16℃(12 h昼/12 h夜)适温下最高,此时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也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处理条件下的岩白菜素和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速率、气孔张开面积等呈正相关,其中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正相关达极显著;不同光照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1年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微气象梯度观测资料和辐射、土壤热通量资料,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BREB方法)计算了森林的显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并计算了森林大气和植被体的储热量,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热量平衡各项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发现,热量平衡(净辐射)与太阳总辐射呈线性关系;热量平衡各项都与净辐射有相同的日变化特征,为昼正夜负的曲线.各项的绝对值一般表现为净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储热变化.受日照时间的影响,6~10月各分量正值的日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月平均结果,白天净辐射6月份最大,10月上旬最小,变化于0~527W·m^-2,夜间的净辐射在0~-121W·m^-2.潜热通量白天和夜间分别在0~441、0~-81W·m^-2,感热通量昼夜分别在0~80、0~-26W·m^-2.储热变化则为0~44、0~-26W·m^-2.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8~10月逐渐下降,而感热通量和储热变化的比例9~10月明显上升,特别在严霜后2~3d,出现潜热通量比例突减、感热通量比例突增的现象.文中还对通量观测仪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4.
为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刺梨(Rosa roxburghii)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该研究基于刺梨的自然分布数据及当代(1960~1990)、未来(21世纪50年代及70年代)气候因子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刺梨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并确定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75.
混凝复配剂的制备及其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实验遴选不同种硅藻土,进而研究其与常用混凝剂的最佳组合及复配比,考察其中几种复配剂在一定条件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和混凝剂组成的复配剂具有强化混凝作用;氯化铝、硫酸亚铁和高分子絮凝剂与硅藻土分别在1:9,1:11,和1:9的配比时制备复配剂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6.
水分胁迫对小麦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棉农4号春小麦幼苗(Triticum aestiuvum L.ev .Miannong No.4)经一0.5MPa PEG溶液渗透胁迫24、48和72h,使叶片分别受到轻蔗、中度和重度的水分胁迫。在渐进水分腔迫条件下,叶绿体类囊体膜中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得合物(LCH Ⅱ)的各组分含量发生了不同变化。对类囊体纱蛋白复合物进行的温和电泳结果显示,在轻度水分胁迫(24h)时,明轻度水分胁迫对其有诱导作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已成为抗感染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临床对一些细菌性感染疾病束手无策。噬菌体疗法是一种通过噬菌体裂解细菌来治疗病原菌感染的治疗手段。噬菌体在抗菌领域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成为目前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噬菌体治疗动物和人类病原菌感染、限制其临床应用的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乙醇酸氧化酶(Go)是植物光呼吸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可以催化乙醇酸生产乙醛酸。从新鲜菠菜叶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获得编码GO基因的cDNA片断。通过基因重组将GO基因克隆到载体pA0815中,构建了胞内表达载体pA0815/GO,重组质粒经电转整合至甲醇营养酵母GS115染色体。在混合碳源为10g/L山梨醇和0.5g/L甲醇的培养条件下,细胞的GO酶活达到474IU/g(DCW)。利用该重组毕赤酵母作为催化剂生产乙醛酸,结果表明:在乙醇酸浓度为0.25mol/L,重组酵母湿菌体为10dL,黄素单核苷酸(FMN)浓度为0.01mmol/L,pH8.0,20℃,反应18h后乙醛酸的产率达到51.8%。  相似文献   
79.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中几丁质酶C(Chi C)的一些基本性质,并针对链霉菌属菌种的几个几丁质酶基因做了进化树,进而验证了天蓝色链霉菌中至少8种几丁质酶的分类;同时对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中几丁质酶C(Chi C)蛋白的高级结构作出了预测,得到其编码的属于18家族的蛋白质高级结构图谱。  相似文献   
80.
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水平与植被及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西木论喀斯特森林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的土壤养分特征,测定了陡坡、缓坡、洼地3种主要地形内林地0~5 cm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SOM)、氮、磷、钾含量,以及它们在石土面、土面两类主要小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分成熟度高、优势种不明显的原生林积累了高水平的SOM,缓坡石土面最高,达345 g kg-1,洼地的含量较低,但仍在80 g kg-1以上;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含量也较高.以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广西野桐(Mallotus conspuyrcatu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deriei)等为优势种的次生林,物种多样性较原生林低,SOM、TN、AN含量也低,缓坡石土面和土面小生境的SOM分别为110 g kg-1和77 g kg-1,是原生林的32%和35%,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陡坡,而洼地的差异不明显.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有效钾(AK)含量在两林型间差异无明显规律.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以缓坡>陡坡>洼地;但次生林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同类型样地内小生境土壤养分含量(除TK外)均为石土面含量高于土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