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78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快速城市化对南京东郊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对区域景观的影响日益显著,如何协调城市区域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成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市区为案例,利用遥感和GIS方法,对研究区景观结构和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主导景观类型已经由半自然半人工景观逐渐转变为人工景观。其中耕地受人为影响变化较大,55.6%的面积消失;水塘以数量丧失为基本特征,丧失率为56.4%;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年均增加7.1%。伴随景观结构变化,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十分明显,其中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38升高为1.68;均匀度指数从0.60变成0.73;连接度指数由0.15变为0.32。  相似文献   
193.
在整理吉林省采集的食蚜蝇标本时,发现并记述垂边蚜蝇属2新种,即吉林垂边蚜蝇Epistrophe jilinensis sp.nov.和暗跗垂边蚜蝇E.melatarsis sp.nov.,同时提供其形态特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理工学院动植物标本馆及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4.
在整理吉林省采集的食蚜蝇标本时,发现并记述垂边蚜蝇属2新种,即吉林垂边蚜蝇Epistrophe jilinensis sp.nov.和暗跗垂边蚜蝇E.melatarsis sp.nov.,同时提供其形态特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理工学院动植物标本馆及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5.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科  江长胜  郝庆菊  吴艳  谢德体 《生态学报》2012,32(14):4379-4387
以位于西南大学实验农场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0—60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及垄作翻耕(LF)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总有机碳的主体,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9.56%—95.66%,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分配比例逐渐升高;其次是自由轻组有机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5.03%—26.43%,从土壤表层向下,其分配比例迅速下降;闭合轻组有机碳最低,仅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37%—4.93%,其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变化不明显。在0—60 cm土壤深度内,不同耕作方式下自由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4.36 g/kg)>DP(2.11 g/kg)>LF(1.74 g/kg)>SH(1.46 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7.1%、14.0%、12.2%和11.3%;闭合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0.82 g/kg)>DP(0.51 g/kg)>LF(0.36 g/kg)>SH(0.34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3.36%、3.45%、2.71%和3.00%。因此,在西南地区紫色水稻土上实行垄作免耕能提高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从而改善土壤有机碳质量。另外,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及闭合轻组有机碳相比,自由轻组有机碳对耕作方式的变化最敏感,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6.
对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原品种大力及杂交后代F1三者的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包括抗氧化酶(SOD、POD、CAT)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及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等的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RM10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大力的50%,F1为大力的72%;RM109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大力高125%,F1的比大力低3%;RM109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大力的56%,F1为大力的11%;RM109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为大力的60%,差异都极显著。揭示了基因突变后引发的生理生化的变化,从中探讨突变机理。  相似文献   
197.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合生殖生物学特征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导致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可分别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高度结构分为6级;在大果木莲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高度结构完整,个体高度主要在20 m以下.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38 3,其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可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幼树阶段(年龄级为Ⅱ~Ⅲ级)、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Ⅲ~Ⅳ级)、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其中成树阶段个体死亡率最低.大果木莲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生产力低下、有性生殖困难、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基因流受限以及人为干扰是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大果木莲濒危现状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8.
D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DNA结合蛋白,它能够在细菌乏营养等多种应激状态下为细菌提供保护。大肠埃希菌DPS已经被深入研究。本文从蛋白结构和铁隔离、DNA结合,铁氧化酶活性,调节基因表达四个方面介绍大肠埃希菌DPS的基本特性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9.
海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省患暴发性疾病的罗非鱼(Tilapia)上分离出1株细菌HNLFYL4,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及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所得序列已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HQ645983,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 基因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同源性高达100%,进一步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显示分离菌株对小白鼠和罗非鱼均具有致病性,对小白鼠的LD50为1.0×104 CFU/mL,对体重为500g±20g的罗非鱼的LD50为1.729×109CFU/mL.分离菌株对氯霉素、青霉素G、呋喃妥因等敏感,对丁胺卡那、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2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1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8例和干预组(个性化护理干预组),53例。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周、2周、3周及出院后4周随访的血压变化情况及总有效率、遵医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临床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护理后2周-3周及出院后4周随访的血压变化情况、总有效率、遵医嘱等方面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